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次韻答張沙河》
全文:
張侯堂堂身八尺,老大無機如漢陰。
猛摩虎牙取吞噬,自嘆日月不照臨。
策名日已污軒冕,逃去未必焚山林。
我評君才甚高妙,孤竹截管空桑琴。
四十未曾成老翁,紫髯垂頤郁森森。
眉宇之間見風雅,藍田煙霧生球琳。
胸中壘塊正須酒,東海可攬北斗斟。
古人已悲銅雀上,不聞向時清吹音。
百年毀譽付誰定,取醉自可結舌瘖。
使公系腰印如斗,駟馬高蓋驅駸駸。
親朋改觀婢僕敬,成都男子寧異今。
又言屋底甚懸磬,兒婚女嫁取千金。
古來聖賢多不飽,誰能獨無父母心。
眾雛墮地各有命,強為百草憂春霖。
艾封人子暗目睫,與王同床悔沾襟。
隴鳥入籠左右啄,終日思歸碧山岑。
一生能幾開口笑,何忍更遣百慮侵。
忽投雄篇寫逸興,仰占乾文動奎參。
自陳使酒嘗罵坐,惜予不與朋盍簪。
君材蜀錦三千丈,要在刀尺成衣衾。
南朝例有風流廦,楚地俗多詞賦淫。
屈原離騷豈不好,只今漂骨滄江潯。
正令夷甫開三窟,獵以我道皆成禽。
溫恭忠厚神所勞,於魚得計豈厭深。
丈夫身在要勉力,豈有吾子終陸沈。
鄙人相士蓋多矣,勿作蔡澤笑噤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策名
(1).“策名委質”之省。《後漢書·蔡邕傳》:“吾策名 漢 室,死歸其正。” 唐 獨孤及 《癸卯歲赴南豐道中聞京師失守寄繇韓幼深》詩:“種田不遇歲,策名不遭時。” 明 張煌言 《答唐枚臣書》:“某生也晚,不及見盛 明 之典型,始策名而輒遭國難,故署名削牘之儀,益為闕焉。”《花月痕》第一回:“上既不能策名於朝,下又不獲力於家。”參見“ 策名委質 ”。
(2).謂科試及第。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夢》:“ 鍾輻 , 虔州 南康 人也,始建山齋為習業之所,因手植一松於庭際,俄夢朱衣吏白云:‘松圍三尺,子當及第。’ 輻 惡之。爾來三十餘年, 輻 方策名,使人驗之,松圍果三尺矣。”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平日春闈較才藝,策名屢獲科甲。”
(3).謂報名參加科舉考試。 唐 白行簡 《李娃傳》:“二歲而業大就,海內文籍,莫不該覽,生謂 娃 曰:‘可策名試藝矣。’ 娃 曰:‘未也,且令精熟,以俟百戰。’”
軒冕
(1).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管子·立政》:“生則有軒冕、服位、穀祿、田宅之分,死則有棺槨、絞衾、壙壟之度。”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既軒冕之非榮,豈緼袍之為恥。” 唐 陳子昂 《昭夷子趙氏碑》:“故蓬居窮巷,軒冕結轍。”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酬酢化尊卑,尊卑化軒冕,軒冕化宮室,宮室化城郭。”
(2).借指官位爵祿。《莊子·繕性》:“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 唐 《過陶徵君隱居》詩:“田園三畝緑,軒冕一銖輕。”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文》:“軒冕失之,有時而復來;節行失之,終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簡袁永之獄中》詩:“本同江海人,俱為軒冕誤。” 清 納蘭性德 《與顧梁汾書》:“恆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軒冕。”
(3).指國君或顯貴者。《管子·輕重甲》:“故軒冕立於朝,爵祿不隨,臣不為忠。”《後漢書·崔駰傳》:“臨雍泮以恢儒,疏軒冕以崇賢。” 唐 王昌齡 《灞上閒居》詩:“軒冕無枉顧,清川照我門。”《明史·文苑傳四·徐渭》:“當 嘉靖 時, 王 李 倡七子社, 謝榛 以布衣被擯。 渭 憤其以軒冕壓韋布,誓不入二人黨。”
(4).指為官。 清 侯方域 《湯御史傳》:“然性素高介,當官則死其職,過即澹然無軒冕情。”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山林
有山和樹木的地方
山林地區
黃庭堅名句,次韻答張沙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