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賦原文
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於散騎之省。高閣連雲,陽景罕曜,珥蟬冕而襲紈綺之士,此焉游處。仆野人也,偃息不過茅屋茂林之下,談話不過農夫田父之客。攝官承乏,猥廁朝列,夙興晏寢,匪遑卮寧,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於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於時秋也,故以“秋興”命篇。其辭曰:
四時忽其代序兮,萬物紛以回薄。覽花蒔之時育兮,察盛衰之所託。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雖末士之榮悴兮,伊人情之美惡。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憀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夫送歸懷慕徒之戀兮,遠行有羈旅之憤。臨川感流以嘆逝兮,登山懷遠而悼近。彼四戚之疚心兮,遭一塗而難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諒無愁而不盡。
野有歸燕,隰有翔隼。游氛朝興,槁葉夕殞。於是乃屏輕箑,釋纖絺,藉莞箬,御袷衣。庭樹槭以灑落兮,勁風戾而吹帷。蟬嘒嘒而寒吟兮,雁飄飄而南飛。天晃朗以彌高兮,日悠陽而浸微。何微陽之短晷,覺涼夜之方永。月瞳朧以含光兮,露淒清以凝冷。熠耀粲於階闥兮,蟋蟀鳴乎軒屏。聽離鴻之晨吟兮,望流火之餘景。宵耿介而不寐兮,獨輾轉於華省。悟時歲之遒盡兮,慨伏首而自省。斑鬢髟以承弁兮,素髮颯以垂領。仰群俊之逸軌兮,攀雲漢以游騁。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苟趣舍之殊塗兮,庸詎識其躁靜。
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於一指。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行投趾於容跡兮,殆不踐而獲底。闕側足以及泉兮,雖猴猿而不履。龜祀骨於宗祧兮,思反身於綠水。且斂衽以歸來兮,忽投紱以高厲。耕東皋之沃壤兮,輸黍稷之餘稅。泉涌湍於石間兮,菊揚芳於崖澨。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鰷之澼澼。逍遙乎山川之阿,放曠乎人間之世。悠哉游哉,聊以卒歲。
詩詞問答
問:秋興賦的作者是誰?答:潘岳
問:秋興賦寫於哪個朝代?答:魏晉
問:潘岳的名句有哪些?答:潘岳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晉武帝太始十四年,我三十二歲,開始出現白頭髮了。因是太尉府的屬員兼任了虎賁中郎將,在散騎官署內寄居值班。那裡高大的樓閣連線著雲彩,有陽光的鮮明景色很少見到,帽子上插著貂尾蟬文、身上穿著件件細絹綺羅的卿士,在這裡嬉遊居住。我是鄉野之人,休息不過在草屋山林之下,談話不過以農民和野老為客,自從暫領官職,充數排列在朝廷百官中,早起晚睡,沒有一刻功夫安寧,就好像池子裡的魚、籠中的鳥,產生了對江湖山野的思念,於是筆端蘸墨,拿過紙來,感慨而作此賦。當時正是秋天,因此用秋興作為篇名。
春夏秋冬四季匆匆地接替,世上萬物紛紛迴轉迫近。看那花朵移栽隨著時序更替,能察覺出四季是草木盛衰的寄託。感慨那草木冬天的凋零,春天的滋生,嗟嘆草木夏天的茂盛,秋天的搖落。雖說草木榮枯是微末小事,卻也影響著人們的情感的好、惡。宋玉的話說得好:“悲哀啊,秋天形成了肅殺寒涼的陰冷之氣,蕭條寂寞啊,草木搖動飄零變得衰落。心中淒涼悲傷,就像要去遠行,登山臨水送別將要歸去的人。”送歸者有思念伴侶的懷念,遠行者有羈旅漂泊的悲憤,臨水者則像孔子感嘆流水似時光飛逝,登山者又像齊景公懷想未來而哀悼眼前。那四種感傷都使人心內痛苦,遇上了一件也難以忍受,但嗟嘆秋天的值得悲哀,那大概是沒有什麼愁可比而又沒有盡頭了。
田野里有歸來的燕子,沼澤地有低翔的鶻鳥。漫遊的興致早晨產生,枯乾的樹葉傍晚就殞落了。於是就收起了輕巧的扇子,脫下纖細的葛衣,鋪墊上香蒲蓆,穿上了夾襖。庭院樹木的枝頭空空都飄灑零落了,強勁的風兇猛地吹動著帳幕。寒蟬嘒嘒地小聲低吟,秋雁飄飄地向南飛去。天空澄明愈加高遠,陽光在空中飄忽逐漸微弱。為什麼微弱的陽光時間這么短,感覺那寒冷的夜晚卻正長。月色朦朧透出微光,露水淒清凝結著寒氣。螢火蟲的光亮在台階門旁閃爍,蟋蟀在小屋的屏帳附近鳴叫。聽那飛離的大雁在晨空中低吟,仰望那七月流火的寒天殘景。深夜裡我耿耿於懷不能睡,在官署中獨自展轉反側。醒悟到時光歲月快到盡頭,憤然低下頭來檢查自己。我斑白的鬢髮長長地下垂頂著帽子,白頭髮颯然飄落到了衣領。仰慕顯貴們安逸的生活軌跡,可以攀青雲致高遠到處遊逛。他們熙熙攘攘地登上了春台,帽子上插著的金鐺貂尾在閃閃發著金光。如果人們的志向好惡有不同,也就無從識別他們的輕重靜躁了。
聽說道德高尚的人的吉祥風尚,能齊天下萬物於一指間。而那些人卻只顧貪安忘危,所以也逃不過出於生而入於死的規律。人們行動邁步不過只需容足之地,不踏容足以外的地方,幾乎就能獲得安生。如果在只能立足之地,挖坑深至黃泉,即使是敏捷的猿猴也不敢涉足。神龜不願死後把自己的龜骨放到祖廟中祭祀,它還想轉身返回綠水之中。且讓我收拾起官服歸來吧,快扔掉官印飛走高飛吧。耕種那水邊高地的肥沃土地,除交納租稅還有糧食剩餘。在石縫間,山泉水波洶湧湍流,在水邊的山崖上, * 吐出芬芳。在涓涓的秋水中洗澡,在潎潎戲水聲中觀賞白鰷魚。自由逍遙在深山幽水間,放任曠達地生活在人世中。從容不迫悠閒自得地遨遊吧,姑且度過一年又一年。
注釋
十有四年:指晉武帝鹹寧四年(公元278年)。
二毛:頭髮黑白夾雜。
太尉掾(yuàn):太尉的副官。虎賁(bēn)中郎將:帝王行宮或營帳的衛隊首領。
寓直:寄值。散騎之省:侍從皇帝左右,掌規諫的部門。
陽景:日光。罕曜(yào):很少照射到。
珥(ěr):戴。蟬冕:漢代時侍從官員之冠以貂尾蟬紋為飾,後遂用為顯貴者的通稱。襲:穿。紈(wán)綺(qǐ):絹綢衣服,代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仆:自謙稱呼。野人:鄉野俗人。
偃(yǎn)息:臥息,指居住。
攝官承乏:在任官吏的謙語,意思是,人才缺乏,自己只好承擔職務充數。
猥:謙詞,相當於“辱”。廁朝列:置身於朝臣的行列。
夙(sù)興晏寢:起得早,睡得晚。
匪逞:無暇。底:致,得到。
染翰:指以筆醮墨。
四時:春、夏、秋、冬。忽:迅疾的樣子。代序:次序更替。
回薄:指萬物的生長與凋謝反覆更替。
覽:觀察。蒔(shì):栽種。時育:按時令生長。
察:明白,察覺。
冬索:冬季萬物凋敝殆盡。春敷:春季百卉四處布生。
末士:士大夫中官位低卑者。榮悴:指政治上的得志和失意。
宋玉之言:指《九辯》。
憀(liáo)栗:傷心的樣子。
徒之戀:即徒戀之,徒勞地留戀。
悼:感傷。
四感:封建士大夫宣揚養生處世應奉行忍、默、平、直四條原則,違背即有痛苦,所以叫“四感”。疚心:內心痛苦。
遭:遇。一塗:一次厄運。塗,堵塞,坎坷。
諒:的確。
隼(sǔn):鳥名,兇猛善飛。
屏:通“摒”,放棄。箑(shà):扇子。
纖締:一種用葛纖維織成的細布。
藉:鋪上。莞(guǎn):草名,此處指蓆子。蒻(ruò):草名,此處亦指蓆子。
御:等於說“穿”。祫(xiá):袷衣。
槭(qì):樹枝無葉的樣子。
戾(lì):猛烈。
嘒(huì)嘒:蟬鳴聲。
晃朗:明亮的樣子。
悠陽:太陽將落的樣子。浸微:日光越來越微弱。
晷(guǐ):時光。
方永:正長。
朣(tóng)朧(lóng):似明不明的樣子。含光:月光不夠明亮如物之含而未吐,光亮沒有完全散出。
熠(yì)耀:指螢火蟲。粲(càn):明亮的樣子。闥(tà):門。
軒屏:堂前屏風。
流火:流,指下行。火,指大火星,即心宿。夏曆六月黃昏時,心宿出現千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到了七月,就偏西向下了。余景:餘光。
耿介:煩躁不安的樣子。
華省:職務親貴的官署。此指散騎省。
遒(qiú):臨近。
髟(biāo):鬢髮下垂的樣子。弁(biàn):用皮革做成的帽千。
颯(sà):衰落。
群俊:指眾多的官僚。逸軌:超逸的行跡,指仕途得意。
春台:登眺遊玩的勝處。熙熙:人多的樣子。
金貂:金璫和貂尾。炯炯:明亮的樣子。
趣舍:進與退。趣,通“趨”。殊塗(tú):異路。塗,通“途”。
庸詎(jù):難道,反問副詞。躁靜:急躁與安靜。
至人:道家指對人生悟徹的人。休風:美好風範。
“齊天地”句:《莊子·齊物論》云:“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意思是,天地同是一個概念,萬物都如一匹馬。這是莊子否定事物對立性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此連上句說,要學習至人淡視榮辱貴賤的風範。
投趾(zhǐ):置足。容跡:僅能容納一腳之地。
殆(dài):近處。不踐:不踩踏。底:達到。
闕:通“掘”。側足:足附近之地。及泉:指挖掘很深。
履:走。
宗祧(tiāo):宗廟。
反:通“返”。
斂衽(rèn):提起衣襟。歸來:辭官歸家。
投紱(fú):解下系印的帶子,指辭官。高厲:走向高處,指歸隱。
東皋(gāo):泛指田野。
輸:繳納。稅:租。
澨(shì):水涯。
澡:洗。涓涓:水流的樣子。
玩:觀賞。鰷(tiáo):魚名,又稱蒼條魚。潎(pì)潎:遊動的樣子。
阿:大山。
優哉游哉:自得的樣子。
卒歲:度完時日。
詩文賞析
《秋興賦》在嗟嘆四時的基礎上,以宋玉《九辨》中悲秋的名句為契機,抒發自己對“秋日之可哀”的獨特理解。先將宋玉句中提到的“送歸”、“遠行”、“臨川”、“登山”做的詮釋和評議:“夫送歸懷慕徒之戀兮,遠行有羈旅之憤,臨川感流以嘆逝兮,登山懷遠而悼近。”送別歸去的人懷著思慕伴侶的戀意,遠去他方的人有羈旅漂泊的悲憤,面臨大川則感嘆流水似時光飛逝,登上高山又懷想未來而哀悼眼前。前兩點是一般概括,後兩點是具體用典,一用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之典,一用齊景公樂而怕死之典。接著潘岳用議論總結了“四感”,道出自己的見解:“彼四感之疚心兮,遭一途而難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諒無愁而不盡。”四感讓人內心哀痛,遇到一樣也難以忍愛,可是嗟嘆秋天本身的值得悲哀,大概是沒有什麼愁可比而又無休無止了。宋玉的名言是封建社會仕途坎坷的文人在秋日共同心理感應的寫照,潘岳的獨特理解又成為此賦所興的思想基礎。
《秋興賦》以空間的轉換、時間的推移,點染重彩濃墨,極力鋪寫蕭瑟、冷落的秋天景象。按時間來看,從野外寫到庭院:“野有歸燕,隰有翔隼”,寫到屋內:“庭樹槭以灑落兮,勁風戾而吹帷。”田野里有歸來的燕子,沼澤地有低翔的鶻鳥;庭院樹枝上的葉子都飄灑零落了,強勁的風兇猛地吹動著屋門的帳幕。按時間來看,從白天寫到晚上:“天晃朗以彌高兮,日悠陽而浸微。何微陽之短晷,覺涼夜之方永。”天空澄明愈加顯得高遠,太陽的光線在空中飄飄忽忽逐漸衰微。為什麼微弱的陽光時間這么短,而感覺那寒冷的夜晚卻正長。從夜晚又寫到清晨:“聽離鴻之晨吟兮,望流火之餘景。”聽那飛離的大雁在晨空中吟唱,仰望那七月流火的寒天殘景,而且其中夾雜著對秋夜“月瞳朧”、“露淒清”、“熠耀粲”、“蟋蟀鳴”種種所見所聞的感受描寫。景象鋪寫後聯想到自己,以“不寐”、“展轉”寫出所悟和自省,又以自己“斑鬢髟以承弁兮,素髮颯以垂領”的憂思早衰的形象與顯貴們“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的得意嬉遊的傲氣對比,當然會自然得出清醒的認識和信念:“苟趣舍之殊塗兮,庸詎識其躁靜。”如果人們的志向好惡有不同,也就無從識別他們的輕重靜躁了,是此賦所興的環境背景。
《秋興賦》直接闡發老莊的“齊萬物、一生死”的學說,順理成章地引出此篇的篇眼——即所興。正面議論、反面對照、援例引證、用典說明,可說議論得十分透闢。其中“龜祀骨”的典故源於《莊子·秋水》篇。這個典故正好表達了潘岳寧願無拘無束地去過隱居生活,也不願受人白眼而宦海沉浮,全篇所興也就一下子脫口而出:“且斂衽以歸來兮,忽投紱以高厲”,且讓我收藏起官服歸來吧,快扔掉那官印用高風亮節激勵自己。該句說的直接,痛快,又響亮,是此賦的眼目。緊接著又以歡快的筆調,描繪了想像中的歸隱生活:“耕東皋之沃壤兮,輸黍稷之餘稅。泉涌湍於石間兮,菊揚芳於崖澨。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鰷之潎潎。”耕東皋,交余稅,聽泉聲,嗅菊芳,浴秋水、賞魚樂,寫得何其輕鬆自在,情趣橫生,一幅怡然自得、與世無爭的隱居圖躍然紙上,這是當時司馬氏嚴酷統治下庶族士大夫超然物外,全身遠禍的典型心境。由老莊哲學想到歸隱是此賦的理想境界。
《秋興賦》通過對秋哀感情的抒發,對秋景鋪陳的描寫,對“齊天地”觀念深刻的議論,表達了對達官顯貴們的輕蔑和自己處境的憤懣,從而表示了歸隱避禍的決心。
《秋興賦》在賦的發展階段中,按內容屬抒情言志小賦;按形式屬駢體賦。在表達方式上,它已打破了漢散體大賦專尚敘事,鋪陳揚麗的寫法,而是熔敘事、描寫、抒情、議論為一爐,很多句子多種表達方式兼而有之,不能說專指某種表達方式了。句式上以四、六句為主,而且注重對仗,上下句幾乎都是雙雙比翼駢出,而且注重偶句押韻和靈活換韻,增強了語言的節奏美和音韻美。雖然還保留很多騷體賦的“兮”字,但只在上句,句中沒有,而且也不是句句必有,可以看到逐漸被淘汰的痕跡了。
元代賦論家·祝堯《古賦辨體》:“其情尚覺舂容,其辭未費斧鑿,蓋漢魏流風猶有存者。夫安仁本躁者也,而篇末一段,乃強為靜者之辭,要豈其真情也哉?篇中慕徒感節、惜老嗟卑、深情蒞於辭表,所謂‘躁人之辭多’,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