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題原文
不避仇還不避親,得教叔嚮慕斯人。
若無祁大夫之志,未可輕言德行淳。
詩詞問答
問:偶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偶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偶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三
參考注釋
不避
(1)
不迴避,藐視困難和艱險
不避艱險
(2)
不讓,不亞於,不差於
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 禹。——漢·晁錯《論貴粟疏》
避親
(1).謂因有親戚關係而不施及其身。《魏書·世祖紀下》:“功者賞不遺賊,罪者刑不避親,雖寵愛之,終不虧法。”《隋書·房彥謙傳》:“未有罰則避親,賞則遺賤者也。”
(2). 唐 宋 以後封建社會的考試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親屬關係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則職位較低者改官他地。 唐 孫逖 《授張博濟戶部員外郎制》:“時宰避親,良才久滯。” 宋 曾鞏 《亳州謝到任表》:“身方督作,匪懈於服勞;法有避親,遽蒙於易地。”《金史·選舉志一》:“舊例,讀卷官不避親,至有親人,或有不敢定其去留,或力加營護,而為同列所疑。”《清史稿·選舉志四》:“此則舉不避親,其破除成例又如此。”
(3).指因避親戚關係的嫌疑而不參與其事。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三:“我 盛清明 內不避親,外不避仇,好就說好,不好歸不好。”
嚮慕
嚮往仰慕;傾慕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大夫
古代官名。西周以後的諸侯國中,國君下有卿、大夫十 * ,“大夫”世襲,且有封地。後來大夫成為一般任官職者的稱呼
孤之過也,大夫何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未可
不可
輕言
(1).說話輕率、不慎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序致》:“頗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輕言,不脩邊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於是 桓譚 之徒,相顧嗤笑,彼實博徒,輕言負誚。”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再讓宰相表》:“總領眾職,鎮撫四夷,下遂萬物之宜,上序三光之統,凡將圖任,豈易輕言。”
(2).輕易談論。《三國演義》第四三回:“ 肅 曰:‘破 曹 之策, 孔明 不肯輕言,主公何不求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這話未確,且莫輕言。”
德行
譏諷人的話,表示瞧不起別人的儀容、舉止、行為、作風等用此詞
你看他那個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