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王充道隱士原文
憶昨涪翁虎溪別,雁來一字不寧收。
勞君為傳三月信,遣我少寬千斛愁。
煙艇方游建業水,玉人猶在仲宣樓。
何時掛席西湖去,藜杖青鞋鸚鵡洲。
詩詞問答
問:貽王充道隱士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貽王充道隱士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貽王充道隱士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涪翁
(1). 東漢 人,精於醫,姓名不傳。《後漢書·方術傳下·郭玉》:“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漁釣於 涪水 ,因號 涪翁 。乞食人間,見有疾者,時下針石,輒應時而效,乃著《針經》、《針脈法》傳於世。”
(2). 宋 黃庭堅 別號。《愛日齋叢鈔》卷二引《復齋漫錄》:“ 山谷 謫 涪州 別駕,因自號 涪翁 。” 宋 范成大 《萬景樓》詩:“若為喚得 涪翁 起,題作西南第一樓。” 陳三立 《由崝廬寄陳芰潭》詩:“流傳文字一賞之,襟期 涪翁 有同調。”
虎溪
溪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 廬山 東林寺 前。相傳 晉 慧遠法師 居此,送客不過溪,過此,虎輒號鳴,故名 虎溪 。 唐 李白 《廬山東林寺夜懷》詩:“霜清 東林 鐘,水白 虎溪 月。” 唐 王維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詩:“暮持筇竹杖,相待 虎溪 頭。” 明 顧大典 《青衫記·劉白謁元》:“ 香爐 日照,秀色氤氳; 芙蓉 縹緲, 虎溪 舊約難尋, 蓮社 從誰討。”
雁來
亦作“鴈來”。即雁來紅。 清 黃宗羲 《小園記》:“至於麗春、款冬、丈紅、段錦、鴈來、燕麥……叢生砌下,遞換疄間。”參見“ 雁來紅 ”。
一字
(1).一個字。 漢 王充 《論衡·須頌》:“夫一字之謚,尚猶明主;況千言之論,萬文之頌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故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
(2).謂同一個字。《左傳·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記》:“ 惠士奇 云:《上林賦》‘江河為阹’注云:‘遮禽獸為阹。’‘阹’即‘去’,實一字。”
(3).指一種字型。 漢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公羊》、《論語》七部經書,系 蔡邕 以隸書書寫。後因取別於 魏 正始 之三體石經,稱“一字石經”,或“鴻都石經”、“今字石經”。見《隋書·經籍志一》。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餘錄·一字三字石經》:“ 蔡中郎 所書,祇有隸體。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隸三體。 漢 刻本無一字之名, 魏 晉 而下,稱 漢 刻為一字,取別於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個別名。 明 黃宗羲 《宋元學案·紫薇學案》:“﹝ 紫薇 門人﹞ 林之奇 ,字 少穎 ,一字 拙齋 。”
(5).指簡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陳師道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詩之三:“因聲問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贄 《感事二絕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傳君一字到 黃州 。”
(6).謂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詩:“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唐 吳融 《新雁》詩:“數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
(7).京劇髯口之一種。 蘇少卿 《平劇手冊·髯口》:“一字,滿口之須而短只寸許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魯智深 等用;紅一字, 典韋 等用。”
(8).中藥量名。《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撮口》:“撮風散:亦腳蜈蚣(炙)半條……麝香一字,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下。”
不寧
不安定;不安寧。《禮記·月令》:“﹝季秋之月﹞行冬令,則國多盜賊,邊竟不寧,土地分裂。” 明 方孝孺 《茹荼齋記》:“是以自忽忽而不寧,食入口而不知其甘。” 戴望舒 《靜夜》詩:“你哭泣嚶嚶地不停,我心頭反覆地不寧。”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煙艇
亦作“煙艇”。煙波中的小舟。 唐 杜甫 《八哀詩·故右僕射相國曲江張公九齡》:“向時禮數隔,製作難上請;再讀 徐孺 碑,猶思理煙艇。”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添漁具·箬笠》:“朝攜下楓浦,晚戴出煙艇。” 宋 張炎 《西河·依綠莊賞荷分淨字韻》詞:“花最盛, 西湖 曾泛煙艇。” 清 顧炎武 《朱處士鶴齡寄尚書埤傳》詩:“煙艇隔 吳門 ,臨風苦相思。”
方游
遊方。謂僧人為修行問道而週遊四方。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如已受度,而父母在,別無子孫,勿許方游。”
建業
古縣名。東漢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孫權改秫陵縣設定,治所在今南京市。吳黃龍元年(公元229年)自武昌遷都於此
玉人
(1).雕琢玉器的工人。《周禮·考工記·玉人》:“玉人之事。” 賈公彥 疏:“雲玉人之事者,謂人造玉瑞、玉器之事。”《荀子·大略》:“ 和 之璧,井裡之厥也。玉人琢之,為天子寳。” 宋 劉克莊 《江西詩派序·呂紫微》:“余以 宣城 詩巧之如錦工機錦,玉人琢玉,極天下之巧妙。”
(2).玉雕的人像。 晉 王嘉 《拾遺記·蜀》:“ 河南 獻玉人,高三尺。”《北史·隱逸傳·崔賾》:“ 藍田 令 王曇 於 藍田山 得一玉人,長三四寸,著大領衣,冠幘。”
(3).容貌美麗的人。《晉書·衛玠傳》:“﹝ 玠 ﹞年五歲,風神秀異……總角乘羊車入市,見者皆以為玉人,觀之者傾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裴楷 ﹞麤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後多用以稱美麗的女子。 唐 元稹 《鶯鶯傳》:“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前蜀 韋莊 《秋霽晚景》詩:“玉人襟袖薄,斜憑翠欄乾。” 宋 謝逸 《南歌子》詞:“畫樓朱戶玉人家,簾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魯公女》:“睹卿半面,長繫夢魂;不圖玉人,奄然物化。” 黃侃 《無題》詩:“春晚垂楊映畫樓,玉人微撥鈿箜篌。”
(4).對親人或所愛者的愛稱。 唐 權德輿 《送盧評事婺州省覲》詩:“客愁青眼別,家喜玉人歸。” 宋 張先 《菩薩蠻》詞:“玉人又是匆匆去,馬蹄何處垂楊路。”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快疾忙報與您姐姐,道門外玉人來也。” 元 無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則今朝別了玉人,多感承謝了盤費。”
(5).仙女。 唐 賈島 《登田中丞高亭》詩:“玉兔玉人歌里出,白雲誰似莫相和。” 唐 杜牧 《寄珉笛與宇文舍人》詩:“寄與玉人天上去, 桓將軍 見不教吹。”
仲宣樓
即 當陽縣 城樓,在今 湖北省 。 漢 王粲 (字 仲宣 )於此樓作《登樓賦》,故稱。後遂用為典故,借指詩人登臨抒懷之處。 唐 杜甫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仲宣樓 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仇兆鰲 註:“ 朱鶴齡 注引《荊州記》:‘ 當陽縣 城樓, 王仲宣 登之而作賦。’《一統志》:‘ 仲宣 樓,在 荊州 ,即 當陽縣 城樓。’” 宋 陸游 《秋思》詩:“霜露初侵 季子 裘,山川空賦 仲宣 樓。” 康有為 《京破後獄囚皆放聞徐子靜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淚下》詩:“苦憶哀歌 宋玉 宅,何時把酒 仲宣 樓。”參見“ 仲宣 ”。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掛席
亦作“掛席”。猶掛帆。《文選·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詩:“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 李善 註:“揚帆、掛席,其義一也。” 唐 孟浩然 《晚泊潯陽望廬山》詩:“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宋 蘇軾 《歸朝歡·和蘇堅伯固》詞:“明日西風還掛席,唱我新詞淚沾臆。” 郁達夫 《己未秋應外交官試被斥倉卒東行》詩:“明朝掛席 扶桑 去,回首中原事渺茫。”
西湖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區以西,三面環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長15公里,被孤山、白堤、蘇堤分隔為外西湖、里西湖、後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藜杖
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質輕而堅實。《晉書·山濤傳》:“ 魏帝 嘗賜 景帝 春服,帝以賜 濤 ,又以母老,並賜藜杖一枚。”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敘飲》:“藜杖西山且挾書,蹉跎光景徂。” 陳毅 《夏夜由王家坪歸楊家嶺》詩:“ 延水 波濤翻駭浪,一燈藜杖送人歸。”
青鞋
亦作“ 青鞵 ”。1.指草鞋。 唐 杜甫 《發劉郎浦》詩:“白頭厭伴漁人宿,黃帽青鞋歸去來。” 仇兆鰲 註:“沉氏曰:黃帽,籜冠。青鞋,芒鞋。” 宋 辛棄疾 《點絳唇》詞:“青鞋自喜,不踏 長安市 。” 清 鄭燮 《贈圖牧山》詩:“青鞵踏曉露,小閣延朝暾。”
(2).借指筆套。 宋 黃庭堅 《戲詠猩猩毛筆》:“明窗脫帽見蒙茸,醉著青鞋在眼中。”
鸚鵡洲
在今 湖北省 武漢市 西南 長江 中。相傳 東漢 末 江夏 太守 黃祖 長子 射 在此大會賓客,有人獻鸚鵡, 禰衡 作《鸚鵡賦》,故名。後 衡 為 黃祖 所殺,葬此。自 漢 以後,由於 江 水沖刷,屢被浸沒,今 鸚鵡洲 已非 宋 以前故地。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晴川歷歷 漢陽 樹,芳草萋萋 鸚鵡洲 。” 元 白賁 《鸚鵡曲》:“儂家 鸚鵡洲 邊住,是個不識字漁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轅》:“你看城枕著 江 水滔滔, 鸚鵡洲 闊, 黃鶴樓 高。”參閱 宋 陸游 《入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