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畫象

作者:劉摯 朝代:宋代

老子畫象原文

敝周僿於文,老子談大道。

仁義已末流,體法固行潦。

虛無抱玄珠,清淨為至寶。

掊斗息群競,死聖止大盜。

謂可愚斯民,狂瀾復既倒。

不知世大變,萬偽1一1火就燥。

欲以區區言,反俗入羲昊。

渾淪五千言,道德何浩浩。

漢嘗求其說,施用未深造。

衣食已有滋,煩苛以能埽。

惜哉衰世士,學術失探討。

流而為刑名,慘礉極枯槁。

但見多申韓,舉皆罪黃老。

聖人無常師,有善取輿皂。

問禮固有然,誰謂孔徒小。

遺貌知是非,君無論醜好。

詩詞問答

問:老子畫象的作者是誰?答:劉摯
問:老子畫象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劉摯的名句有哪些?答:劉摯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八部

參考注釋

老子

(1) 父親

(2) 老年男子的自稱。即老夫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

大道

(1) 寬闊的道路

(2) 正確的道理

合於大道

仁義

(1) 寬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2) 〈方〉∶性情溫順,通達事理

末流

(1).水流的下游。《後漢書·傅燮傳》:“臣之所懼,在於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彌增其廣耳。”

(2).比喻事物的後來的發展狀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昔 周 之人,拘群飲而被之以殺刑者,以為酒之末流生害,有至於死者眾矣,故重禁其禍之所自生。”《明史·徐溥傳》:“即位以來,未嘗有內降。倖門一開,末流安底?” 清 黃宗羲 《明儒學案·師說·羅洪先趙貞吉等》:“按 王 門惟 心齋氏 盛傳其説,從不學不慮之旨,轉而標之曰‘自然’,曰‘學樂’。末流衍蔓,浸為小人之無忌憚。”

(3).末期,末世。《漢書·敘傳上》:“昔 周 立爵五等,諸侯從政,本根既微,枝葉強大,故其末流有從橫之事,其勢然也。” 元 曹之謙 《變白頭吟》:“梧桐不獨老,鴛鴦亦雙死……奈何及末流,不知再醮羞。”

(4).指後世。 宋 王安石 《和吳御史汴渠》:“ 鄭國 欲弊 秦 ,渠成 秦 富強。本始意已陋,末流功更長。”

(5).餘緒,遺業。《漢書·司馬遷傳》:“惟 漢 繼五帝末流,接三代絶業。” 章炳麟 《辨詩》:“極乎 王粲 、 曹植 、 阮籍 、 左思 、 劉琨 、 郭璞 諸家,其氣可以抗浮雲,其誠可以比金石…… 謝瞻 承其末流,《張子房詩》本之。”

(6).後輩,後人。亦指已經衰落而失去其原有精神實質的流派。 宋 蘇軾 《試館職策題》:“ 太公 治 齊 ,舉賢而上功,而其末流亦有爭奪之禍。”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麴糵》:“自非 炎 黃 作祖,末流聰明,烏能竟其方術哉!” 魯迅 《三閒集·流氓的變遷》:“惟俠老實,所以墨者的末流,至於以‘死’為終極的目的。”

(7).指頹風弊俗。《史記·遊俠列傳序》:“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菑,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漢書·遊俠傳序》:“惜乎不入於道德,苟放縱於末流,殺身亡宗,非不幸也!” 晉 葛洪 《抱朴子·交際》:“風成俗習,莫不逐末流,遁遂往,可慨者也。” 唐 王勃 《上吏部裴侍郎啟》:“甄明大義,矯正末流。” 清 顧炎武 《朱處士彝尊過余於太原東郊贈之》詩:“詞賦雕鐫老,江山騁望頻。末流彌宇宙,大雅接新人。”

(8).後列,下等。 漢 班倢伃 《自悼賦》:“奉共養於東宮兮,託 長信 之末流。共灑埽於帷幄兮,永終死以為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杜篤 賈逵 ,亦有聲於文,跡其為才, 崔 傅 之末流也。”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二》:“均是儒也,而有君子、小人之辨……皆學之力也,末流或至叛聖人害天下而不顧,非小人而何?” 清 劉大櫆 《東皋先生時文序》:“至於賦詩作文,專以末流自待。言及於 杜甫 韓愈 ,則慚然變色,以為天人,非吾之所企。吾是以悲其志之不立也。”

體法

詩文書畫等的格局法式。 唐 張懷瓘 《書斷·蔡邕》:“工書,篆隸絶世,尤得八分之精微,體法百變,窮靈盡妙,獨步今古。” 唐 賈躭 《賦虞書歌》:“眾書之中 虞 書巧,體法自然歸大道。”《新唐書·裴休傳》:“能文章,書楷遒媚有體法。”參見“ 體裁 ”。

行潦

(1).溝中的流水。《詩·召南·采苹》:“於以采藻?於彼行潦。” 毛 傳:“行潦,流潦也。”《孟子·公孫丑上》:“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 太山 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 趙岐 註:“行潦,道傍流潦也。” 孫奭 疏:“潦,雨水盛也。” 唐 駱賓王 《從軍中行路難》詩:“川源饒毒霧,谿谷多淫雨。行潦四時流,崩槎千歲古。” 張際春 《向贛南閩西進軍》:“有些路旁的枯草上,掛著一根一根的半透明的圓形冰柱,風吹著一搖一擺,有的被行人撞落在行潦中流動著。”一說道路上的積水。《左傳·隱公三年》:“潢、污、行潦之水。” 孔穎達 疏:“行,道也;雨水謂之潦。言道上聚流者也。 服虔 云:‘畜水謂之潢;水不流謂之污;行潦,道路之水是也。’” 郭沫若 《山中雜記·賣書》:“雨傘上滴落著的雨聲都舉著音樂的諧調,赤足上蹴觸著的行潦也覺得爽膩。”

(2).《詩·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 鄭玄 箋:“流潦,水之薄者也。遠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於此小器,而可以沃酒食之餴者。以有忠信之德、齊絜之誠以薦之故也。”《左傳·隱公三年》:“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後因以“行潦”指祭祀或進獻用的酒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五郊樂章》:“至德可饗,行潦斯挹。”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獻食表》:“而策勛飲至,頻承湛露之恩;獻壽奉觴,未申行潦之薦。”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六:“ 金 ( 高麗 使臣)之詞云:‘穆如清風,幸被餘光之照;酌彼行潦,可形將意之勤。幸被寬裕而有容,敢以菲微而廢禮。’”

(3).指渾濁的水。以喻濁世。《詩·大雅·泂酌》篇,今文三家以之為 公劉 而作。謂以戎狄濁亂之區而 公劉 居之,譬如行潦可謂濁矣。 公劉 挹而注之,則濁者不濁,清者自清。說見 清 王先謙 《詩三家義集疏》。 漢 揚雄 《百官箴·博士箴》:“ 公劉 挹行潦,而濁亂斯清,官操其業,士執其經。” 清 顧炎武 《淮北大雨》詩:“已知舉世皆行潦,且復因人賦苦匏。”自註:“匏苦不材於人,共濟而已。”按,《詩·邶風·匏有苦葉序》謂“刺 衞宣公 也。”

虛無

(1) 荒誕無稽

(2) 天空

高標連汗漫,向望接虛無。——柳宗元《省試觀慶雲圖》詩

玄珠

(1).黑色明珠。 漢 劉向 《九嘆·遠逝》:“杖玉華與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南齊書·張融傳》:“蟕蠵瑁蛑,綺貝繡螺。玄珠互綵,緑紫相華。” 元 王逢 《游崑山懷舊傷今》詩:“玄珠探 甓社 ,白馬飲 浙水 。”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今日所謂識時之彥,為按其實,則多數常為盲子,寳赤菽以為玄珠。”

(2).道家、佛教比喻道的實體,或教義的真諦。《莊子·天地》:“ 黃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 陸德明 釋文:“玄珠, 司馬 云:‘道真也。’” 晉 支遁 《詠懷》詩之二:“道會貴冥想,罔象掇玄珠。” 唐 陸敬 《游清都觀尋沉道士》詩:“方追羽化侶,從此得玄珠。”

(3).比喻賢才或寶貴的事物。《北齊書·文苑傳序》:“辭人才子,波駭雲屬……人謂得玄珠於 赤水 ,策奔電於 崑丘 。”此喻人才。《雲笈七籤》卷六六:“夫論還丹,皆至藥而為之,即丹砂之玄珠,金汞之靈異。”此喻丹藥。 宋 黃庭堅 《和蘇子瞻》詩:“翰林貽我東南句,窗間默坐得玄珠。” 任淵 註:“玄珠,以比 東坡 之詩。”

(4).比喻葡萄。 金 元好問 《蒲桃酒賦》:“索罔象之玄珠,薦清明於玉杯。” 明 劉基 《題畫蒲萄卷子》:“迎風翠羽憣憣動,帶露玄珠纂纂垂。”

(5).指墨。 金 元好問 《賦南中楊生玉泉墨》:“萬灶玄珠一唾輕,客卿新以玉泉名。”

清淨

(1) 心境潔淨,不受外擾

清淨守節

(2) 安定,不紛擾

圖清淨

(3) 清潔純淨

清淨的山,清淨的水

(4) 簡明不繁

清淨簡易

(5) 佛教語。指遠離惡行與煩惱

出家清淨

至寶

特別稀有的珍寶

竟把普通景泰藍當成了至寶

大盜

(1) 盜竊財物眾多或盜竊活動猖獗的人

(2) 指竊國篡位者,非法奪取最高權力者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萬章上》:“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斯民之良也。” 晉 陸機 《答賈長淵》詩:“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鞏 《福州上執政書》:“寇旱之餘,曾未朞歲,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鞏 與斯民與蒙其幸!” 魯迅 《悼楊銓》詩:“何期淚灑 江 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狂瀾

(1) 巨大的波浪

八戒見了道;“果是狂瀾,無舟可渡。”——《西遊記》

(2) 比喻動盪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

力挽狂瀾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欲以

即“欲以(之)”,想借(此)

侯生…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史記·魏公子列傳》

欲以動上意。(即“欲以之動上意”的省略。)——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區區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區區之薛。——《戰國策·齊策四》

區區之地。——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何乃太區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區區百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區區之數

區區五毛錢

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2) 猶方寸。形容人的心

區區之心

(3) 舊時謙辭,我

區區嚮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4) (語氣不莊重)

此人非他,就是區區

(5) 誠摯

感君區區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渾淪

形容渾沌不清

五千言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 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終。”後以“五千言”為 老子 《道德經》的代稱。 唐 白居易 《養拙》詩:“迢遙無所為,時窺五千言。” 宋 姜夔 《永遇樂·次韻辛克清先生》詞:“五千言,老來受用,肯教造物兒戲。” 魯迅 《集外集·<奔流>編校後記》:“ 老聃 作五千言, 釋迦 有 恆河 沙數說,也還是東洋人中的‘好事之徒’也。”

道德

(1)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道德之歸也有日矣。——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為校長,他要求在學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標準和禮貌規矩

(2) 合乎道德的

浩浩

(1) 廣闊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勢很大

浩浩湯湯。——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浩浩長江水,奔流向東海

施用

使用;採用

施用一種新的操作法

深造

進一步學習和鑽研,使達到精深的程度

送他到體育學院深造

衣食

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種基本生活資料

煩苛

繁雜苛細。多指法令。《漢書·文帝紀》:“ 漢 興,除 秦 煩苛,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哀痛絲綸切,煩苛法令蠲。” 嚴復 《原強》:“其自由平等以觀之,其捐忌諱,去煩苛,決壅蔽,人人得其意。”

世士

(1).當世之士;文士。《尸子》卷上:“身者,璽也。舍而不治,則知行腐蠹。使賢者教子以為世士,則天下諸侯莫敢不敬。” 漢 王充 《論衡·儒增》:“世士相激,文書傳稱之,莫謂不然。” 宋 曾鞏 《上蔡學士書》:“噫!自 漢 降戾後,世士之盛,未有若 唐 也。”

(2).世俗之士。《孔叢子·陳士義》:“夫君子之交於世士,亦取其一節而已。” 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假令世士移博弈之力,用之於《詩》、《書》,是有 顏 閔 之志也。” 宋 沉作喆 《<寓簡>序》:“ 莊周 氏疾夫世士之沉濁不可與 莊 語也,則託意於荒唐謬悠之説以翫世滑稽。” 明 劉基 《招隱》詩之四:“世語我不接,世士我不逢。”

學術

有系統的專門學問

探討

(1) 探索;研討;探索講求

探討一下達成協定的可能性

他們討論了罪惡之後,便探討如何消除它

(2) 探幽尋勝

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唐· 孟浩然《登鹿門山》

刑名

(1) 古時指刑律

刑名之學

(2) 刑罰的名稱,如死刑、徒刑等

(3) 清代主管刑事的(幕僚)

刑名師爺

慘礉

亦作“ 慘覈 ”。殘酷峻刻。《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論》:“ 韓子 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 裴駰 集解:“用法慘急而鞠礉深刻。” 宋 蘇軾 《韓非論》引作“慘覈少恩”。 清 劉大櫆 《天道中》:“今夫傑猾之民……其有稍異於己則黜之,甚則夷滅其宗族,慘覈亦至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論沉藎慘死事》:“ 滿清 政府,近有一極慘礉不仁之 * ,即杖斃 沉藎 是也。”

枯槁

(1) 乾枯;枯萎

今夫徙樹者,失其陰陽之性,則莫不枯槁。——《淮南子·原道訓》

(2) 憔悴

形容枯槁。——《楚辭·漁父》

申韓

(1). 戰國 時法家 申不害 和 韓非 的並稱。後世以“申韓”代表法家。亦以稱 申 韓 之學。《史記·李斯列傳》:“若此然後可謂能明 申 韓 之術而脩 商君 之法。”《後漢書·酷吏傳·樊曄》:“政嚴猛,好 申 韓 法,善惡立斷。” 清 姚鼐 《聞香茝兄擢廣東按察使卻寄二十韻》:“政竝褒 召 杜 ,道必閉 申 韓 。”

(2).借指酷法。 清 譚嗣同 《仁學》三七:“自 秦 垂暴法,於 會稽 刻石, 宋 儒煬之,妄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瞽説,直於家施 申 韓 ,閨闥為岸獄。”

黃老

黃帝 和 老子 的並稱。後世道家奉為始祖。《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申子 之學本於 黃 老 而主刑名。” 唐 韓愈 《原道》:“ 黃 老 於 漢 ,佛於 晉 、 魏 、 梁 、 隋 之間。” 宋 陸游 《古風》詩之一:“少年慕 黃 老 ,雅志在山林。”

聖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達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時也專指孔子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唐· 韓愈《師說》

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韓非子·五蠹》

(2) 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

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常師

固定的老師。《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 蟠 學無常師,博覽無不通。” 唐 韓愈 《師說》:“聖人無常師。”

輿皂

亦作“ 輿皁 ”。古代十等人中兩個低微等級的名稱。因用以泛稱賤役;賤吏。《宋書·竟陵王誕傳》:“驅迫士族,役同輿皁。”《周書·文帝紀上》:“賊臣 高歡 ,器識庸下,出自輿皂,罕聞禮義。” 明 宋濂 《燕書》之九:“懇其人購以歸,驕其比鄰,矜其輿皁,自以為無敵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排外宜有別擇》:“則今之辦外交者,出其細弱,與彼之輿皂相殷勤。”

問禮

詢問禮法;學禮。《禮記·曲禮下》:“在朝言禮,問禮,對以禮。”《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孔子 適 周 ,將問禮於 老子 。” 唐 劉長卿 《將赴南巴至餘乾別李十二》詩:“江上花催問禮人, 鄱陽 鶯報 越 鄉春。”

固有

從一開始就有的

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改造我們的學習》

遺貌

(1).猶舊貌。 宋 蘇軾 《留題峽州甘泉寺》詩:“輕舟橫江來,弔古悲純孝。逶迤尋遠跡,婉孌見遺貌。”

(2).指遺像。 清 倪瑞璿 《過凌城廟謁古戴二公忠義冢》詩:“入門捫殘碑,太息拜遺貌。”

是非

(1) 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是非問題

(2) 口舌;糾紛

搬弄是非

(3) 評論;褒貶

不屑隨人是非

無論

(1) 不論;不管

無論天氣多么冷,每天早晨他都要到江河去游泳

(2) 不要說;不用說

無論魏晉。——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無論數十輩。——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棄者無論。——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詩詞推薦

  • 厓山弔古

    佘祖頤明代〕播遷海國恨何窮,當日乾坤黯淡中。玉璽淚沉王氣散),銅駝月冷帝圖空。寒厓風雨愁歸鶴,故國松楸泣斷鴻。一
  • 王琪宋代〕煙徑掠花飛遠遠,曉窗驚夢語匆匆。
    老子畫象原文_老子畫象的賞析_古詩文
  • 入峽歌

    楊萬里宋代〕峽山未到日日愁,峽山已到愁卻休。不是朝來愁便散,愁 * 來山不管。昨宵遠望最高尖,今朝近看雲隔簾。樓船
  • 柳梢青 以上四首,許楨步其父許有壬韻,附

    許楨元代〕山遠生嵐。溪清呈底,剡棹收帆。風物依然,爛紅茶樹,回色青柑。暗香寒阻梅庵。把楮穎、權收墨籃。曖閣紅爐
  • 秋晚

    張耒宋代〕鳥栖林已靜,門掩吏家歸。黃葉雨中盡,鳴蟲霜後微。塵凝經暑扇,貂敝早寒衣。賴有清尊酒,山爐徹夜圍。
  • 浣溪沙

    杜甫唐代〕麻葉層層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軟飢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 原仲致中寄梅雪二詩再次前韻

    劉子翬宋代〕飲了意行忘遠近,翛翛老眼入疏梅。愁邊賞味平生劇,亂後橫斜幾度開。勝韻撩詩頻呫囁,冷香薰夢破咍台。莫將
  • 蝶戀花(林鐘商)

    張先宋代〕綠水波平花爛漫。照影紅妝,步轉垂楊岸。別後深情將為斷。相逢添得人留戀。絮軟絲輕無系絆。煙惹風迎,併入
    老子畫象原文_老子畫象的賞析_古詩文
  • 擬寒山寺·其一百二十六

    釋懷深宋代〕往事莫追尋,未來莫希望。見在休執著,自然心坦蕩。有心終不堪,無念以為上。君看太虛空,何嘗有遮障。
  • 新正重華宮恭侍皇太后宴

    乾隆清代〕太昊昌昌啟節東,承歡綺宴合青宮。七旬開帙慶方始,四海為家養備隆。馥馥芳蕤噴溫卉,磑磑新祉繪春工。侑盤
  • 題掃心圖

    葉適宋代〕大心覺也無虧成,小心漚也隨滅生。道人常與箒柄行,遇其欻起須掃清。世間亦有無根樹,又言朗月當空住。劫塵
  • 寄薌林故人

    林景熙宋代〕狺狺多楚狗,何處續離騷。草徑無塵入,秋峰與節高。
  • 於永安莽喀作

    乾隆清代〕沙岡近崖口,第一獵場呈。初地受恩處,終身法祖情。光陰驚水逝,爽朗喜秋晴。惜矣無前輩,勉之示後生。手柔
  • 明堂慶成詩

    文天祥宋代〕淳熙稽古再明禋,製作規模汶上新。未植羽旄朝萬國,首將玉幣薦三神。靈車欲下天先雨,御幄虛張帝在茵。熙事
  • 襄陽蹋銅蹄歌

    沈約南北朝〕生長宛水上。從事襄陽城。一朝遇神武。奮翼起先鳴。
    老子畫象原文_老子畫象的賞析_古詩文
  • 琴高台懷古·其一

    蔣之奇宋代〕高士遺台曲澗東,俯臨百丈之飛虹。雲捲雲舒絕壁下,花開花落空潭中。丹砂鍊去山俱寂,赤鯉騎歸路不通。嘆息
  • 賜趙士忠二首

    宋孝宗宋代〕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攝衣步前庭,仰觀南雁翔。淳景隨形運,流響歸空房。清風何飄飄,微月出西方。繁星
  • 尹學士自濠梁移倅秦州

    宋祁宋代〕於役三年遠,論兵兩鬢斑。不辭征戍苦,要作破羌還。楯墨應圜熟,兜烽報永閒。浮舠背淮服,盤馬入秦關。遂閣
  • 贈右台監察鄧茂遷左台殿中

    劉懷一唐代〕惟昔參多士,無雙仰異才。鷹鸇同效逐,鵷鷺忝游陪。入仕光三命,遷榮歷二台。隔牆欽素躅,對問限清埃。紫署
  • 舉子

    蘇泂宋代〕先親去無歸,家有十男子。春秋此堂上,拜起共祭祀。一貧乃青氈,書種幸未已。人言抱子晚,君已三十四。何時
老子畫象原文_老子畫象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