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瓶中蠟梅原文
蠟梅臘月開,得名所以乃。
朔地節候遲,頓使花信改。
宿雪封腰支,和颸綻蓓蕾。
香後塢旁桃,榮共溪邊䈚。
花師並無藉,春風則有待。
名實不相稱,知音幸勿罪。
詩詞問答
問:詠瓶中蠟梅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瓶中蠟梅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賄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三
參考注釋
蠟梅
落葉灌木。葉對生,卵形。冬末開花,色如黃蠟,香味濃,供觀賞。花可提取芳香油;花蕾入藥,功能解暑生津、順氣、止咳。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今之蠟梅,按 山谷 詩後云: 京洛 間有一種花,香氣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類女功捻蠟所成, 京洛 人因謂蠟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蠟梅》:“此物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 清 孫枝蔚 《留別季希韓暨令侄端木》詩:“不入 延令 郭,蠟梅四度黃。” 葉聖陶 《倪煥之》五:“對面是一張玲瓏的琴桌;雨過天青的花瓶里,插幾枝尚未全開的蠟梅。”
臘月
農曆十二月
寒冬臘月
得名
(1) 獲得稱號或名號
趙雲因常打勝仗而得名“常勝將軍”
(2) 出名;著名
以擅長油畫而得名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地節
(1).中藥玉竹的別名。亦稱萎蕤。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萎蕤》。
(2).中藥地骨皮的別名。
花信
(1) 花開的信息
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涼州》百面雷。——范成大《元夕後連陰》
花信尚早
(2) 借指女子的成年期—24 歲
宿雪
積留過冬的雪。《後漢書·和帝紀》:“京師去冬無宿雪,今春無澍雨,黎民流離,困於道路。” 李賢 註:“以其經冬,故言宿也。”
腰支
見“ 腰肢 ”。
蓓蕾
亦作“ 蓓藟 ”。花蕾,含苞未放的花。 閩 徐夤 《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蓓蕾抽開素練囊,瓊葩薰出白龍香。”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六:“刺桐花深紅,每一枝數十蓓藟,而葉頗大,類桐,故謂之刺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粉蝶》:“時已初冬,墻內不知何花,蓓蕾滿樹。” 艾青 《春》詩:“在東方的深黑的夜裡,爆開了無數的蓓蕾。”
溪邊
古代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西山經》:“﹝ 天帝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谿邊,席其皮者不蠱。” 郭璞 註:“或作谷遺。” 畢沅 曰:“草木鳥獸之名多雙聲,當為谷遺。”
花師
善於培植花木的人。 宋 曾慥 《類說·紀異錄·花師》:“ 宋單父 ,字 仲儒 ,能種藝術,牡丹變易千種,上皇召至 驪山 ,植花萬本,色樣各不同,內人呼為花師。”
無藉
不用襯墊。《禮記·曲禮下》:“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 鄭玄 註:“藉,藻也……無藻為質。” 陳澔 集說:“所謂無藉,謂圭璋特達,不加束帛。”
(1).見“ 無籍 ”。
(2).無所顧忌,無賴。《醒世恆言·張孝基陳留認舅》:“﹝那先生﹞只當不知,不去拘管他,所以 過遷 得人(任)意無藉,家中毫不知覺。”
(3).指無賴漢。 明 李日華 《南西廂記·飛虎授首》:“慕少艾而猖狂,逼人閨閫;合無藉以擾攘,亂我王師。”《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相交了這般無藉,肯容你在家受用不成?”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有待
尚待;需要等待
這個問題有待解決
名實
名稱與實際:名實相符|深察名實。不相稱
不合適;不相當。 漢 王符 《潛夫論·考績》:“名實不相副,求貢不相稱。” 清 李漁 《憐香伴·強媒》:“這衣身太做寬了,你那窄窄腰肢穿來怕不相稱,待我略收幾針。”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託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列子·湯問》
(2) 後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3) 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