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歌行

作者:班婕妤 朝代:兩漢

怨歌行原文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詩詞問答

問:怨歌行的作者是誰?答:班婕妤
問:怨歌行寫於哪個朝代?答:兩漢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最新裁出的齊地上好絲絹,猶如霜雪一般潔白。
用它縫製出一把合歡團扇,像輪渾圓渾圓的明月。
隨你出入,伴你身側,搖動起來微風徐徐拂面。
團扇呵,常常擔心秋來的季節,那時涼風會代替夏天的炎熱。
用不著的團扇將被拋棄,扔進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斷絕。

注釋
怨歌行:屬樂府《相和歌·楚調曲》。
新裂:指剛從織機上扯下來。裂,截斷。齊紈(wán)素:齊地(今山東省泰山以北及膠東半島地區)出產的精細絲絹。紈素都是細絹,紈比素更精緻。漢政府在齊設三服官,是生產紡織品的大型作坊,產品最為著名。素,生絹。
皎潔:一作“鮮潔”,潔白無瑕。
合歡扇:繪有或繡有合歡圖案的團扇。合歡圖案象徵和合歡樂。
團團:圓圓的樣子。
君:指意中人。懷袖:胸口和袖口,猶言身邊,這裡是說隨身攜帶合歡扇。
動搖:搖動。
秋節:秋季。節,節令。
涼飆(biāo):涼風。飆,疾風。
捐:拋棄。篋(qiè)笥(sì):盛物的竹箱。
恩情:恩愛之情。中道絕:中途斷絕。

詩文賞析

這詩用扇來比喻女子。扇在被人需要的時候就“出入懷袖”,不需要的時候就“棄捐篋笥”。舊時代有許多女子處於被玩弄的地位,她們的命運決定於男子的好惡,隨時可被拋棄,正和扇子差不多。

本篇《文選》、《玉台新詠》、《樂府詩集》均收?,並題班婕妤作。但因《漢書》本傳未載其曾作怨詩,而《文選》李善注又引《歌錄》云:“《怨歌行》,古辭。”故近人多據此疑非班作,然亦乏確證。而魏晉六朝人,如陸機、鍾嶸、蕭統、徐陵等皆以為班作,且詩的內容又與《漢書》本傳所載斑婕妤的身世、怨情無一不合,故屬之班作,當是信而有據。

班婕妤是著名史學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況之女。漢成帝時選入宮,始為少使,未幾大得寵幸,封為婕妤(嬪妃稱號)。後為宮人趙飛燕奪寵,居長信宮,作有《自悼賦》、《搗素賦》等,皆抒發其失寵後幽居深宮的鬱悶和哀怨,此詩當亦是她失寵後所作。本詩又題為《團扇》(鍾嶸《詩品》),是一首詠物言情之作。通首比體,借秋扇見捐喻嬪妃受帝王玩弄終遭遺棄的不幸命運。前六句是第一層意思。起首二句寫紈扇素質之美;從織機上新裁(裂)下來的一塊齊國出產的精美絲絹,像霜雪一般鮮明皎潔。紈和素,皆精美柔細的絲絹,本來就皎潔無暇,更加是“新”織成,又是以盛產絲絹著稱的齊國的名產,當然就更加精美絕倫,“鮮潔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門,品質純美,志節高尚。三四句寫紈扇製作之工“把這塊名貴精美的絲絹裁製成繪有合歡圖案的雙麵團扇,那團團的形狀和皎潔的色澤,仿佛天上一輪團?的月亮。清人吳淇評道:“裁成句,既有此內美,又重之以修能也。”(《選詩定論》)意謂首二句寫其內在本質之美,此二句則寫其經過精工製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態之美。“合歡”,是一種對稱圖案的花紋,像征男女和合歡樂之意,如《古詩》中“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羽林郎》中“廣袖合歡襦”皆屬此類。故這裡的“合歡”,不僅突出了團扇的精緻美觀,以喻女子的外貌出眾,而且也寄託了少女對於美好愛情的嚮往;“明月”不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時出象徵著她對永遠團圓的熱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寬大,故扇子可置於懷袖之中;天氣炎熱時則取出搖動,頓生微風,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謂蒙恩幸之時也。”但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其實,這二句更深的含義是:嬪妃即使受寵,亦不過是侍侯君側,供其歡娛愜意的玩物而已。

後四句為第二層意思:團扇在夏季雖受主人寵愛,然而卻為自己恩寵難以持久而常常擔心恐懼,因為轉瞬間秋季將臨,涼風吹走了炎熱,也就奪去了主人對自己的愛寵;那時,團扇將被棄置在竹箱裡,從前與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斷絕了。“秋節”隱含韶華已衰,“涼飆”,象徵另有新歡;“炎熱”,比愛戀熾熱;“篋笥”,喻冷宮幽閉,也都是語義雙關。封建帝王充陳後宮的佳麗常是成千上萬,皇帝對他們只是以貌取人,滿足淫樂,對誰都不可能有專一持久的愛情;所以,即使最受寵幸的嬪妃,最終也難逃色衰愛弛的悲劇命運。嬪妃制度又使後宮必然爭寵相妒,互相傾軋,陰謀讒陷,斑婕妤不就為趙飛燕所讒而失寵了嗎?“常恐”,正說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這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嬪妃的普通心理狀態。此詩本是女詩人失寵後之作,而這裡說“常恐”、用失寵前語氣,更顯得她早知此事已屬必然之勢,正不待奪寵之後,方始恍然醒悟。詩人用語之隱微、怨怨之幽深, 琴歌二首司馬相如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皇。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千載之下,猶不得不令人驚嘆其才情而感慨其不幸!

前人談詠物之妙,貴在“幽怨 * ,直是言情,非復賦物。”(沈謙《填詞雜說》)強調要“不即不離”,(劉熙載《藝概》)既不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詠物。此詩完全符合這兩條美學要求:借扇擬人,巧言宮怨之情;設喻取象,無不物我雙關,貼切生動,似人似物,渾然難分。而以秋扇見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棄,尤為新奇而警策,是前無古人的創造。正因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宮怨範圍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義,即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婦女被玩弄被遺棄的普遍悲劇命運。這正是本詩最突出的藝術成就所在。在後代詩詞中,團扇幾乎成為紅顏薄命、佳人失時的象徵,就是明證。

其次,詩中欲抑先揚的反襯手法和綺麗清簡的語言也是值得欣賞的。前六句寫紈扇之盛,何等於光彩旖旎!後四句寫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頑艷!在兩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價值和這價值的毀滅,又對比等何等鮮明!短短十句,卻寫出盛衰變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寫得 如此抑揚頓挫,跌宕多姿,蔚為大觀。故鍾嶸評曰:“《團扇》短章,辭旨清捷,怨深文綺,得匹婦之致。”這決不是過甚其辭。

標籤:詠物寫人中秋節

詩詞推薦

  • 宮詞一百首

    王建唐代〕蓬萊正殿壓金鰲,紅日初生碧海濤。閒著五門遙北望,柘黃新帕御床高。殿前傳點各依班,召對西來八詔蠻。上得
  • 柳絮

    薛濤唐代〕二月楊花輕復微,春風搖盪惹人衣。他家本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飛。
    怨歌行原文_怨歌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詠白海棠

    曹雪芹清代〕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謂
    怨歌行原文_怨歌行的賞析_古詩文
  • 狂夫

    杜甫唐代〕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含翠筱娟娟靜,雨裛紅蕖冉冉香。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欲填
  • 種樹郭橐駝傳

    柳宗元唐代〕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
  • 燕歸梁·鳳蓮

    蔣捷宋代〕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翠雲隊仗絳霞衣。慢騰騰、手雙垂。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夢回
    怨歌行原文_怨歌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角弓

    佚名先秦〕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無胥遠矣。爾之遠矣,民胥然矣。爾之教矣,民胥效矣。此令兄弟,綽綽有裕。
  •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

    杜甫唐代〕簡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爐。寒天留遠客,碧海掛新圖。雖對連山好,貪看絕島孤。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壺。方丈
    怨歌行原文_怨歌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佚名先秦〕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盍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
  • 贈女冠暢師

    秦觀宋代〕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烏紗裹寒玉。飄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塵俗。霧合雲窗人莫窺,門前車馬任東西。禮罷
    怨歌行原文_怨歌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感遇十二首

    張九齡唐代〕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幽人
  • 漁家傲·三十年來無孔竅

    黃庭堅宋代〕三十年來無孔竅,幾回得眼還迷照。一見桃花參學了。呈法要,無弦琴上單于調。摘葉尋枝虛半老,看花特地重年
    怨歌行原文_怨歌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唐兒歌(杜豳公之子)

    李賀唐代〕頭玉磽磽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竹馬梢梢搖綠尾,銀鸞睒光踏半臂。東家
  • 子夜四時歌·繡帶合歡結

    蕭衍南北朝〕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懷情入夜月,含笑出朝雲。
    怨歌行原文_怨歌行的賞析_古詩文
  • 獄中上樑王書

    鄒陽兩漢〕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
  • 浣溪沙·二月和風到碧城

    晏幾道宋代〕二月和風到碧城。萬條千縷綠相迎。舞煙眠雨過清明。妝鏡巧眉偷葉樣,歌樓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無情。
  • 詠槐

    馮清〔明代〕行台階下原植三槐,故巡撫張紀常正德壬申正月剪伐其一,寸乾無存。閏五月初十日,予適撫臨。越旬日,前槐茁
  • 楚歸晉知罃

    左丘明先秦〕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屍於楚,以求知罃。於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  王送知罃,曰:“子
  • 水龍吟 浮翠山房擬賦白蓮

    唐珏宋代〕淡妝人更嬋娟,晚奩淨洗鉛華膩。泠泠月色,蕭蕭風度,嬌紅斂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記。嘆冰魂猶在
    怨歌行原文_怨歌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詠芭蕉

    鄭燮清代〕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
    怨歌行原文_怨歌行的賞析_古詩文
怨歌行原文_怨歌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