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泰山

作者:劉大方 朝代:宋代

詠泰山原文

萬古春之主,群山孰可曹。

都因敦厚大,不是險嶇高。

頂襯天地愁,根盤野□牢。

坎離分背面,明月轉周遭。

仙館鸞朝舞,神亭鬼夜號。

雲來諸夏雨,風去百川濤。

東渭藏陰重,西秦抱勢豪。

龍蛇藏隙穴,草木立毫毛。

陝谷三升土,黃河五尺壕。

暫登臨日觀,直下釣靈鰲。

詩詞問答

問:詠泰山的作者是誰?答:劉大方
問:詠泰山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詠泰山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劉大方的名句有哪些?答:劉大方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豪韻

參考注釋

古春

指春天。春自古而然,故稱。 唐 李賀 《蘭香神女廟三月中作》詩:“古春年年在,閒緑搖霞雲。” 金 元好問 《緱山置酒》詩:“靈宮肅清曉,細柏含古春。” 明 高啟 《聖姑廟》詩:“花落閒祠謝古春,蕙幃瑤席掩香塵。”

群山

(1) 山連山

群山環抱

(2) 必須飛越的山脈或山峰——主要用於航空學

飛越從智利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群山

敦厚

脾氣和性情憨厚,忠厚

她為人溫柔敦厚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離分

分離,別離。 漢 劉楨 《贈五官中郎將》詩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戲曲劇本選集·百日緣》:“比目魚、連理枝成雙成對,縱然是海枯石爛也不離分。”

背面

與正面相反的一面

山的背面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幾時有

(2) 指夜明珠

周遭

周圍;四周

她對周遭的環境抱著疑懼的態度

仙館

仙人修道及遊憩之所。亦借稱道觀。《晉書·許邁傳》:“於是立精舍於 懸霤 ,而往來 茅嶺 之洞室,放絶世務,以尋仙館。” 明 屠隆 《綵毫記·蓬萊傳信》:“玉京仙館雖注名,金屏舊約還重訂。” 明 屠隆 《湘娥訪道》:“撇香閨,尋仙館。竹聲暗紅泉,松聲出紫煙。”

雲來

(1).如雲飛卷而來。 馬總 《意林》卷五引 漢 仲長統 《昌言》:“英辭雨集,妙句雲來。” 元 岑士貴 《凌煙閣賦》:“乘輿雲來,貴臣于于。”

(2).“雲孫”、“來孫”的並稱。泛指後代。 宋 蘇軾 《坤成節功德疏文》之七:“坐俟雲來之養,受祿無疆;屢觀甲子之周,與民同樂。” 宋 李綱 《謝親筆札子》:“顧臣煢然衰病,未知圖報之所。惟當什襲祕藏,刻之金石,傳示雲來,使天下後世知聖君不忘舊臣,樂取諸人以為善者。”

(3).傳說中的仙山 蓬萊山 的別稱。 晉 王嘉 《拾遺記·蓬萊山》:“ 蓬萊山 亦名 防丘 ,亦名 雲來 。”

諸夏

(1). 周 代分封的中原各個諸侯國。泛指中原地區。《左傳·閔公元年》:“諸夏親暱,不可棄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觀德》:“滅國十五有餘,獨先諸夏, 魯 晉 俱諸夏也。”

(2).指 中國 。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 瞿曇 之書,能入諸夏,而 宣尼 之書,不能至 跋提河 者,以聲音之道障閡耳。” 郭沫若 《歸去來·由日本回來了》:“欣將殘骨埋諸夏,哭吐精誠賦此詩。”

百川

江河湖澤的總稱。《詩·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晉 成公綏 《大河賦》:“覽百川之弘壯兮,莫尚美於 黃河 。” 唐 李白 《公無渡河》詩:“ 大禹 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宋 龔鼎臣 《東原錄》:“四瀆尊於百川,謂其發源而東,不假他水,直注於海也。” 清 馮桂芬 《致李伯相書》:“河名 大清 ,百川朝宗,美瑞也。”

陰重

(1).慎密穩重。謂不輕易泄漏人言。《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仁 ( 周仁 )為人陰重不泄。”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質重不泄人之陰謀也。”《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臣謹按《春秋》, 晉 狐射姑 殺 陽處父 。書 襄公 殺之者,以其上漏言也。 襄公 不能固陰重之機, 處父 所以及戕賊之禍,故《春秋》非之。”

(2).私下看重。《戰國策·趙策四》:“臣請為王推某怨於 趙 ,願王之陰重 趙 ,而無使 秦 之見王之重 趙 也。 秦 見之且亦重 趙 。 齊 秦 交重 趙 ,臣必見 燕 與 韓 魏 亦且重 趙 也。”

(3).樹蔭濃重。 宋 李元膺 《思佳客》詞:“思往事,入顰眉,柳梢陰重又當時。”

(4).疝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季蘭》:“又嘗會諸賢於 烏程 開元寺 ,知 河間 劉長卿 有陰重之疾,誚曰:‘山氣日夕佳’, 劉 應聲曰:‘眾鳥欣有託。’”

西秦

(1).指 秦國 。以其地處西方,故稱。《文選·張衡<西京賦>》:“是時也,並為彊國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 西秦 豈不詭哉!” 呂延濟 註:“言六國皆為 秦 並而居之,豈不異哉!”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之七:“故 田光 伏劍於 北燕 , 公叔 畢命於 西秦 。”

(2).指 關中 陝西 一帶 秦 之舊地。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脫跡違難,披榛來洎,改策 西秦 ,報辱北 冀 。” 清 吳偉業 《吳門遇劉雪舫》詩:“長戈指北闕,鼙鼓來 西秦 。”

(3). 晉 時十六國之一。 淝水 之戰後, 陝西 鮮卑族 乞伏國仁 據 枹罕 稱大單于;弟 乾歸 據 金城 ,稱 秦王 ,史稱“西秦”。在今 甘肅 西南部。431年為 夏 所滅。

(4).琴曲名。《文選·嵇康<琴賦>》:“進《南荊》,發《西秦》,紹《陵陽》,度《巴人》。” 呂向 註:“《南荊》、《西秦》、《陵陽》、《巴人》,並曲名。”

勢豪

有勢力的豪強。《三國演義》第一回:“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 清 梅曾亮 《艾方來家傳》:“﹝ 方來 ﹞十五能屬文,以父為勢豪所辱,習武勇。” 鄭振鐸 《蝴蝶的文學》:“一天,他上街替兒子們買些紙筆,走得乏了,在街上坐著歇息,不料因衝著馬頭,卻被騎馬的一個勢豪名 葛彪 的打死了。”

龍蛇

比喻非常的人物

深山大澤,實生龍蛇。——《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杜預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隙穴

(1).壁縫和洞穴。《淮南子·泰族訓》:“以目之無見,耳之無聞,穿隙穴,見雨零。”

(2).比喻感情上的裂痕。

(3).比喻隱患。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毫毛

細長而末端尖銳的毛。比喻極細微的事物

毫毛不敢有所近。——《史記·項羽本紀》

不準你動他一根毫毛

黃河

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每年達16億噸,除12億噸入海外,有4億多噸沉積在下遊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為有名的“地上河”

五尺

(1).見“ 五尺之童 ”。

(2).俗稱牽引畜牲的繩索。 宋 洪邁 《夷堅支志景·江陵村儈》:“‘此我家大郎所自搓者五尺,安得在汝手?’五尺者,土人稱挽畜產繩繂之名也。”

(3).指床。 清 黃生 《義府·冥通記》:“‘一五尺安北壁,一方五尺安牕下。’--當時呼牀為五尺。”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日觀

泰山 峰名。為著名的觀日出之處。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汶水》引 漢 應劭 《漢官儀》:“ 泰山 東南山頂名曰 日觀 。 日觀 者,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許,故以名焉。” 南朝 宋 顏延之 《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 元天 高北列, 日觀 臨東溟。” 清 顧炎武 《酬歸祚明戴笠王仍潘檉章四子見懷二十韻》:“ 岱宗 臨 日觀 , 梁父 躡雲梯。”

直下

(1).徑直趨赴。《晉書·陶回傳》:“ 峻 知 石頭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陽 南道步來,宜伏兵要之,可一戰而擒。”

(2).謂徑直實行下去。《朱子全書·孟子一》:“ 孟子 見人,即道性善,稱 堯 舜 ,此是第一義。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聖賢,更無一毫人慾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達。《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註:“時租庸使帖下諸州調發,不關節度觀察使,謂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詩:“大山如牆缺,小山如塜纍,眾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話本·簡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條絛來,把妮子縛了兩隻手,掉過屋樑去,直下打一抽,吊將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詩:“海漫漫,直下無底旁無邊。” 元 無名氏 《天淨沙》:“夢兒里分明見他,客窗直下。覺來依舊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來到這個三叉路口,不知那條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這枯楊直下,歇息一回。”

(6).謂直系下傳。 唐 歐陽詹 《許州送張中丞》詩:“ 孫 吳 去後無長策,誰敵 留侯 直下孫。” 唐 歐陽詹 《送郭秀才應舉》詩:“ 并州 細侯 直下孫,才應秋賦懷 金門 。”

靈鰲

神話傳說中的巨龜。語出《楚辭·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王逸 注引《列仙傳》:“有巨靈之鼇,背負 蓬萊之山 而抃舞。” 三國 魏 曹植 《遠遊篇》:“靈鼇戴 方丈 ,神岳儼嵯峩!” 唐 李商隱 《韓碑》詩:“碑高三丈字如斗,負以靈鼇蟠以螭。” 元 周權 《九日偕友登東岩定香寺》詩:“當時補天餘,偶墮靈鼇背。”

標籤:泰山

詩詞推薦

  • 送蘇州李使君赴郡二絕句

    白居易唐代〕憶拋印綬辭吳郡,衰病當時已有餘。今日賀君兼自喜,八回看換舊銅魚。[予自罷蘇州及茲,換八刺史也。]館娃
    詠泰山原文_詠泰山的賞析_古詩文
  • 雜興

    盧仝唐代〕意智未成百不解,見人富貴亦心愛。等閒對酒呼三達,屠羊殺牛皆自在。放心為樂笙歌攢,壯氣激作風霜寒。廚中
  • 新泉

    汪坦明代〕浚澗澗水深,新泉出崖底。日夕山童歸,傾筐洗石耳。
  • 題遠景山水四首·其二

    釋元肇宋代〕剎景重遮壑,鐘聲出莫樓。欲尋歸寺路,灘畔問漁舟。
  • 陳子西投贈長句走筆次韻奉酬

    張鎡宋代〕作詩我恨無新功,良田所積未始豐。君侯保事有此癖,判卻不費平生窮。容台故人作書至,百篇古體緘幐中。剪裁
  • 夜坐有感

    沈遼宋代〕齋閣夜不寐,耿耿對華燭。眼病懶讀書,投老亦忘欲。華寵非我願,終不蹈迫辱。五畝窮巷居,薄有數斗粟。歸來
  • 柳公亭

    范成大宋代〕主人敬客有餘情,催喚繩床坐柳亭。曲水流觴非故物,馬鞍山色舊青青。
    詠泰山原文_詠泰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睦州四韻

    杜牧唐代〕州在釣台邊,溪山實可憐。有家皆掩映,無處不潺湲。好樹鳴幽鳥,晴樓入野煙。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 雪梅

    朱槔宋代〕寒梅臥煙雨,山澤有奇氣。六龍扶翼之,月袂攬雲轡。先生九疑仙,心識真筌秘。裁詩作花骨,瘦淨乃可貴。
  • 喜晴

    乾隆清代〕夜聽轟雷收簇雲,曉看寥宇散餘棼。晚田正賴秋陽曝,幸矣心惟勵敬勤。
  • 張公洞二首

    岳珂宋代〕驢跡驚初踐,鷹盤若有靈。石橋通便戶,金鑰鎖朱庭。滴乳看成像,登台仍刻銘。更憐國山字,真欲比雲亭。
    詠泰山原文_詠泰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夏至過東市二絕

    洪咨夔宋代〕漲落平溪水見沙,綠陰兩岸市人家。晚風來去吹香遠,蔌蔌冬青幾樹花。
  • 摸魚子 奉題雪樓先生鄂憲公館歲寒亭詩卷 雪

    盧摯元代〕為君歌歲寒亭子,無煩洲畔鸚鵡。江山勝概風霜地,要近魯東家住。丘壑趣。應素愛、昂霄老柏孤松樹。登高作賦
    詠泰山原文_詠泰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盧姬篇

    崔顥唐代〕盧姬少小魏王家,綠鬢紅唇桃李花。魏王綺樓十二重,水晶簾箔繡芙蓉。白玉欄桿金作柱,樓上朝朝學歌舞。前堂
    詠泰山原文_詠泰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別費檢正二首

    李流謙宋代〕主人愛客客留連,敢比荊州遇仲宣。親奉綺談逾十日,空蓮清夢隔三年。未能輕去田園樂,那得長居几杖前。真約
    詠泰山原文_詠泰山的賞析_古詩文
  • 題景玄禪師院

    劉得仁唐代〕古僧精進者,師復是誰流。道貴行無我,禪難說到頭。汲泉羸鶴立,擁褐老猿愁。曾住深山院,何如此院幽。
  • 和李雁湖晚春即事八首

    吳泳宋代〕杏花漠漠柳陰陰,彷佛前年禮殿深。賴有詩書緣不心,青燈細雨短長吟。
    詠泰山原文_詠泰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謁白河龍王祠

    乾隆清代〕有河必有司,爰命建神祠。莫匪贊天德,因之謁路陲。久經叨庇佑,茲復展威儀。仍祝雨暘若,由來稼穡資。
  • 鹽城阻冰雪贈陳德美三首

    陳造宋代〕斷港冰初合,窮塗歲欲除。臨年仍此悔,議道得無疎。撫事空搔首,何人為寄書。海風吹浩蕩,側望正愁予。
    詠泰山原文_詠泰山的賞析_古詩文
  • 和劉過夏蟲五詠蚓

    孫應時宋代〕高人百尺樓,萬里對天宇。白水渺江湖,清明到窗戶。跏趺作禪定,不聞雷破柱。從渠蚯蚓歌,自趁商羊舞。
詠泰山原文_詠泰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