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鳳妻原文
惡類滅天,善人全天。
滅天自滅,全天自全。
自滅何如,蜉蝣斯須。
朝生夕死,雞餱鳥餔。
糞穢庭階,日費掃除。
自全何如,珠玉其軀。
可卷可懷,孰忍毀諸。
烈婦貞行,良玉美珠。
天不忍毀,珠旒玉符。
身死名存,光照方輿。
何千萬年,膾炙海隅。
三綱四維,此焉以推。
目不屬綱,化不張維。
視此之為,寧無愞而。
詩詞問答
問:符鳳妻的作者是誰?答:王佐(汝學)
問:符鳳妻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符鳳妻是什麼體裁?答:四言詩
問:王佐(汝學)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佐(汝學)名句大全
注釋
1. 四言詩
2. 忍,詩選作“人”。
參考注釋
惡類
(1).壞人。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至於憸人惡類,姦臣逆儔,則忿嫉之氣勃勃然。”
(2).雜質。 宋 何薳 《春渚紀聞·丹陽化銅》:“即投藥甘鍋中,須臾銅中惡類如鐵屎者,膠著鍋面。”
善人
(1) 指普通百姓
(2) 有道德的人;對人關懷、肯行善的人
原來天理昭然,佑護善人義士。——《水滸》
全天
一整天
自全
保全自己。《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尚書》有 唐 虞 之侯伯,歷 三代 千有餘載,自全以蕃衛天子,豈非篤於仁義,奉上法哉?” 漢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舊唐書·李密傳》:“若前不據 關 ,退無所守,大眾一散,何以自全?” 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若軍事一興,橫歛隨作,民窮而無告,其勢不為大盜,無以自全。”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蜉蝣
亦作“ 蜉蝤 ”。1.蟲名。幼蟲生活在水中,成蟲褐綠色,有四翅,生存期極短。《詩·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毛 傳:“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漢書·王褒傳》:“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陰。” 顏師古 註:“蝤音由,字亦作蝣。” 晉 郭璞 《遊仙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 柯靈 《香雪海·給人物以生命》:“否則只好朝生而暮死,與蜉蝣同壽。”
(2).比喻微小的生命。 明 許自昌 《水滸記·聚義》:“雲天誼,詎可量,匡救蜉蝣離虎狼,復垂憐閫內荊釵,使夫妻團圓無恙。”
(3).比喻淺薄狂妄的人或文辭。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今人未窺 韓 柳 門戶,而先掃 六朝 ;未得 李 杜 皮毛,而已輕 溫 李 :何蜉蝣之多也。” 何啟 胡禮垣 《曾論書後》:“此而羣喙猶未息也,吾請質諸聖訓以掃俗學之蜉蝣,稽諸聖言以靖偽儒之簧鼓。”
(4).猶浮蟻。浮於酒面上的泡沫。 五代 譚用之 《貽費道人》詩:“碧玉蜉蝣迎客酒,黃金轂轆釣魚車。”
斯須
一會兒的功夫,片刻
斯須就斃
且停斯須
朝生夕死
見“ 朝生暮死 ”。
糞穢
指穢物。《隋書·酷吏傳·田式》:“或僚吏姦贓、部內劫盜者,無問輕重,悉禁地牢中,寢處糞穢,令其苦毒。” 宋 蘇軾 《問養生》:“論八珍者必嚥,言糞穢者必唾。” 清 劉大櫆 《汪在湘文序》:“猶犬之於骨,鴟鴉之於鼠,蛆蠅之於糞穢也。”
庭階
(1).堂前的台階。 馬其昶 《<濂亭集>序》:“以上溯 文正 及 姚 、 方 、 歸 氏,又上而至 宋 唐 大家,而至兩 漢 ,猶循庭階入宗廟而禘昭穆也。”
(2).庭院。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 天吳 踴躍於重淵, 王喬 披雲而下墜,舞鸑鷟於庭階,游女飄焉而來萃。”《晉書·謝玄傳》:“譬如芝蘭玉樹,欲使生於庭階耳。”
掃除
(1) 用掃帚、刷子等清除髒東西
大掃除
(2) 清除;消除
掃除文盲
(3) 全部
都來投降;若不從者,便行掃除處死。——《水滸傳》
珠玉
(1) 珠和玉;泛指珠寶
(2) 比喻妙語或美好的詩文
(3) 比喻丰姿俊秀的人;亦喻俊傑,英才
可懷
值得思念。《詩·豳風·東山》:“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鄭玄 箋:“懷,思也。” 漢 班固 《幽通賦》:“豈余身之足殉兮,違世業之可懷。” 晉 潘岳 《西征賦》:“伊故鄉之可懷,疚聖達之幽情。” 唐 韓愈 《閔己賦》:“下土茫茫其廣大兮,余壹不知其可懷。”
烈婦
(1).古指重義守節的婦女。 晉 傅玄 《秦女休行》:“ 秦氏 有烈婦,義聲馳 雍涼 。” 元 戴表元 《浴蠶沙溪水為陳烈婦作烈婦二十五而寡兵寇起能以智全家》詩:“絲成白稜稜,膠作烈婦絃。烈婦何所言,絃中意 *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六·宣城烈婦》:“﹝某烈婦坊﹞污穢不治。一夜, 阮氏 館賓 劉 姓者,夢烈婦來言曰:‘吾苦節數十年,蒙朝廷旌表建坊……今子孫零落,屬之他人,瀦潦穢雜,何以堪之!’”
(2).特指以死殉節或殉夫的婦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這婦人明明是拒姦被殺的,我見了她還肅然起敬,你開口便誣衊他,這還了得!這五十下是打你的誣衊烈婦。”
貞行
(1).行為貞潔;貞潔的操行。 明 宋濂 《處州教授吳君妻丘氏孟貞墓銘》:“始成童,輒哭父,佐諸兄奉母盡孝,以 劉向 《列女傳》自隨,指貞行者曰:‘期無媿此可矣!’” 清 唐孫華 《常熟張節母》詩:“東南山水秀,綽約多名姝,容華但自矜,貞行罕不渝。”
(2).謂各正其分而行。 明 歸有光 《陳處士妻王孺人墓志銘》:“兩儀奠位,自初有民。陰陽會合,男女貞行。”
良玉
美玉。《韓詩外傳》卷四:“良玉度尺,雖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 漢 揚雄 《法言·寡見》:“良玉不彫,美言不文。” 三國 魏 曹丕 《與鍾大理書》:“良玉比德君子,珪璋見美詩人。”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捨不得。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珠旒
(1).皇冕前後的珠串。常借指帝王。 唐 楊衡 《他鄉七夕》詩:“向雲迎翠輦,當月拜珠旒。” 宋 梅堯臣 《和景彝紫宸早謁》:“朝開閶闔九重深,望拜珠旒照玉簪。”
(2).比喻似珠飾冕旒之物。 宋 蘇軾 《佛日山榮長老方丈》詩之二:“千株玉槊攙雲立,一穗珠旒落鏡寒。” 王文誥 輯註:“珠旒,謂瀑布也。” 宋 范成大 《小澗》詩:“石礙珠旒濺,灘平霧縠鋪。”此喻飛瀉的水花。 清 查慎行 《順風掛帆連下貞陽香爐清遠三峽》詩:“就中 清遠 更秀出,造化有意窮雕鎪…… 華陽 道冠簪碧玉, 竺國 寶髻垂珠旒。”此喻層岩迭石。
玉符
(1).玉制的信物。《史記·呂不韋列傳》:“ 安國君 許之,乃與夫人刻玉符,約以為適嗣。” 宋 趙抃 《次韻程給事寓越廨宇有懷》:“言念玉符分鎮日,卻思瓊苑拜恩初。”
(2).特指玉質的魚形佩飾。 唐 王維 《恭懿太子輓歌》:“愷容金節護,冊命玉符新。” 趙殿成 箋註:“《唐六典》:隨身魚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親王以金,庶官以銅,佩以為飾。”
光照
光線的照射
房間的光照
方輿
(1).指大地。《文選·束晳<補亡詩>之五》:“漫漫方輿,迴迴洪覆。” 李周翰 註:“方輿,地也。” 宋 歐陽修 《省試司空掌輿地圖賦》:“窮人跡於遐域,包坤載於方輿。”《明史·外國傳五·占城》:“別有占奪方輿之奏,微及父卒事。”
(2).指地方政事。 明 區大相 《南行感懷》詩:“先朝煩鎮守,重任典方輿。”
萬年
極其久遠的年代
膾炙
(1).細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孟子·盡心下》:“ 公孫丑 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 孟子 曰:‘膾炙哉!’” 漢 枚乘 《七發》:“羞炰膾炙,以御賓客。” 宋 楊萬里 《病中屏肉味獨茹菜羹飯甚美》詩:“雲子香抄玉色鮮,菜羹新煮翠茸兼。人間膾炙無此味,天上酥酡恐爾甜。” 清 劉大櫆 《<鄭子山詩集>序》:“一勺之水,可以知滄海之大;一臠之味,可以知膾炙之美。”
(2).比喻美好的詩文或事物為人稱讚。 宋 司馬光 《司馬溫公詩話·寇萊公詩》:“﹝ 寇準 詩﹞為人膾炙。” 明 葉盛 《水東日記·文章正宗敘論》:“書信往來,雖不關大體,而其文卓然為世膾炙者,亦綴其末。” 清 褚人穫 《堅瓠九集·成語破》:“ 浙江 陳煒 字 本叔 ,時藝膾炙一時。”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三:“ 滕王閣 連甍市廛,名不稱實;徒以 王勃 一序,膾炙今古。”參見“ 膾炙人口 ”。
(3).猶宰割,處置。 明 李贄 《與劉肖川》:“尊翁茲轉,甚當,但恐檀越遠去,外護無依,不肖當為 武昌 魚,任人膾炙矣。”
海隅
臨海的一定區域
三綱
(1).我國封建社會中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合稱三綱。 漢 班固 《 * 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君臣、父子、夫婦也。”《禮記·樂記》“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 唐 孔穎達 疏:“《禮緯·含文嘉》云:三綱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 楊 墨 交亂,而聖賢之道不明,則三綱淪而九法斁,禮樂崩而夷狄橫,幾何其不為禽獸也!” 宋 文天祥 《正氣歌》:“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2).佛寺有上座、維那、典座,皆為主要職務,稱三綱。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序》:“三綱等皆論窮彌天,惠湛清月。” 王琦 注引《翻譯名義》:“寺立三綱:上座、維那、典座也。”
四維
(1) 古代指禮、義、廉、恥四種道德準則,認為是維繫國家所必需的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2) 指東南、東北、西南和西北四角
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淮南子》
(3) 指四方
流落四維
(4) 即四肢
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素問·生氣通天論》。馬蒔注:“四維者,四肢也。”
不屬
(1).不及。《書·盤庚中》:“爾忱不屬,惟胥以沉,不其或稽,自怒曷廖。” 孔 傳:“汝忠誠不屬逮古。” 孔穎達 疏:“汝等不用徙者,由汝忠誠不能屬逮於古賢。”
(2).不連線。《韓非子·說疑》:“要領不屬,手足異處。”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緜世浸遠,光靈不屬。”
(3).不專注。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先生知其意已不屬,遂驅之出閣。” 清 王韜 《淞隱漫錄·十二花神》:“若見俗客,輒為攢眉,囁嚅不能吐一詞,蓋外雖應酬而意不屬也。” 茅盾 《大澤鄉》:“心神不屬地看著的兩位軍官,猛覺得有些異樣的味兒兜上心窩來了。”
(1).不依附。《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前有老主而不踰,後有儲主而不屬,矜矣。”
(2).不隸屬。 三國 魏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孤與將軍,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屬本州。”《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聖朝無外,普天下那一處不屬我大 唐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