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懿彼坎成象,原從天一生。
靜方契水德,動亦見波情。
共本殊豈得,求原委並呈。
漪漪浮面細,寂寂澈心清。
奚必撼喬嶽,突然躍駭鯨。
無為合元理,有作總虛名。
應識觀瀾術,最欣息籟平。
載能並能覆,可不慎其傾。
詩詞問答
問:《賦得水波(得平字韻題會試覆試)》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九十七
2. 得平字韻題會試覆試
參考注釋
成象
成為感官可以覺知的形象或現象。具體內容視所指不同而異。《易·繫辭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韓康伯 註:“象況日月星辰。” 孔穎達 疏:“象謂懸象,日月星辰也。”《荀子·樂論》:“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亂生焉。” 梁啟雄 簡釋引 物茂卿 曰:“成象,謂形於歌舞。” 漢 劉向 《說苑·修文》:“是故服不成象,而內心不變。” 魯迅 《集外集·湘靈歌》:“鼓完瑤瑟人不聞,太平成象盈秋門。”
從天
順從天意。《禮記·樂記》:“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宋書·禮志一》:“自五帝三王以下,或父子相繼,同體異德;或納大麓,受終文祖;或尋干戈,從天行誅。”
一生
整個生命期間
水德
古代陰陽家稱帝王受命的五德之一。謂以水而德王。《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 周 得火德, 秦 代 周 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漢書·郊祀志上》:“今 秦 變 周 ,水德之時。昔 文公 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水德方衰,天命未改。”
豈得
猶怎能,怎可。《後漢書·孔融傳》:“王室大臣,豈得以見脇為辭。” 唐 李白 《擬古》詩之十二:“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為羣?” 宋 葉適 《朝請大夫陳公墓志銘》:“今日常文又不用,乃依群盜剽奪行之,豈得以敗亡為戲乎。”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維正之供,至欲藉勢力以巧免,是化外也,繩以嚴刑,豈得為過。”
原委
(1) 事情的始末
你且說個原委,教我得知。——《蜃樓志全傳》
(2) 與一情況有關的事實的整個陳述,整個闡明一個情況或事情的背景知識
漪漪
(1).水波蕩漾貌。 宋 蘇軾 《裙靴銘》:“百疊漪漪,風縐六銖。”
(2).形容花木搖曳如水波。《隨園詩話補遺》卷四引 清 李香林 《題竹》詩:“乾霄修竹自漪漪,十載相違每繫思。”
浮面
表面。 魯迅 《書信集·致姚克》:“因為她所覺得的,還不過一點浮面的情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非常注意浮面上的繁文縟禮,以為這是士大夫門第的、必不可少的家教。” 楊朔 《我的改造》:“在部隊里,表面上跟戰士、農民混在一起,好像‘深入民眾’了,骨子裡卻像一滴油滴到人民的大海里,總漂在浮面,油光光的有點刺眼。”
寂寂
形容寂靜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寂寂荒山
喬嶽
見“ 喬嶽 ”。
亦作“ 喬嶽 ”。高山。本指 泰山 ,後成泛稱。《詩·周頌·時邁》:“懷柔百神,及 河 喬嶽。” 毛 傳:“喬,高也。高岳, 岱宗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河濱無洗耳之士,喬嶽無巢居之民。” 清 顧炎武 《華下有懷顧推官》詩:“秋風動喬嶽,黃葉辭中林。”
突然
表示發生得很急促;忽然;猝然
突然停止
無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不要,不用
無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元理
即玄理。奧妙的道理。 明 何景明 《六子詩·何編修瑭》:“洞悟超先幾,微言析玄理。” 明 張居正 《七賢詠·阮步兵》:“從容謝婚媾,沉湎混泥滓。郁彼詠懷言,寄辭藴元理。”
虛名
空虛的名稱,不符實際的聲譽
不求虛名
可不
可不是,用反詰形式加強語氣,表示贊同附和別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