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雨(七月十五日)原文
西峰乍聞雷,東峰驟落雨。
其勢如建瓴,其迅突發弩。
仙莊息輜重,誰賦漸石苦。
卻為偶游山,輕輿下嶇峿。
蘭坡泥滑刺,駭汗愁內豎。
急點翻涼風,十步九蹶跙。
須臾千蹊壑,暴漲如湘浦。
指揮就淺濟,跋涉竟無阻。
一勞靜以泰,眾逸歌還舞。
傍晚霞捲晴,前事忘何所。
詩詞問答
問:驟雨(七月十五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驟雨(七月十五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一
2. 七月十五日
參考注釋
聞雷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是時 曹公 從容謂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數也。’ 先主 方食,失匕箸。” 裴松之 注引《華陽國志》:“於時正當雷震, 備 因謂 操 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後因以“聞雷”謂借他事掩飾自己的真實感情。《三國演義》第二一回:“勉從虎穴暫趨身,説破英雄驚 * 。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建瓴
(1).語本《史記·高祖本紀》:“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建瓴,即“建瓴水”之省,謂傾倒瓶中之水,形容居高臨下、難以阻擋的形勢。《周書·韋孝寬傳》:“竊以 大周 土宇,跨據 關 河 ,蓄席捲之威,持建瓴之勢。” 唐 陸贄 《誥普王荊襄江西道兵馬都元帥制》:“ 江 、 漢 上游,建瓴制寇。” 清 毛世楷 《武昌》詩:“枝梧 蜀 漢 爭持角,控制東南欲建瓴。”
(2).形容速度極快。 唐 劉禹錫 《機汲記》:“其往有建瓴之駛,其來有推轂之易。” 唐 杜牧 《分司東都上劉侍郎四十韻》:“寒暑逾電流,光陰甚建瓴。”
突發
迸發;忽然爆發
突發性肝炎
輜重
(1) 行軍時由運輸部隊搬運的物資
(2) 運輸中的(或可以運輸的)設備
軍隊的輜重
(3) 外出的人攜帶的包裹行李
輕輿
輕車。 晉 左思 《吳都賦》:“輕輿按轡以經隧,樓船舉颿而過肆。” 宋 曾鞏 《游 * 山》詩:“我馳輕輿豈知倦,倏忽遂覺窮嶔崟。”
泥滑
泥濘而滑
道路泥滑難走
駭汗
亦作“駴汗”。因驚恐、惶懼而流汗。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末乃取 闢 ,駭汗如寫。” 宋 梅堯臣 《吳沖卿示和韓持國詩一卷輒以為謝》詩:“一日真物來,駭汗沛且渥。” 清 吳省欽 《題土番款塞圖》詩:“驚呼駴汗手加額,公神人也誠斯投。” 鄒韜奮 《萍蹤寄語》五:“ 民國 十五年國民軍北伐時代, 荷 屬當局駭汗相告,說這一次 中國 的革命青年真要成功了,對僑胞的態度立刻轉變。”
內豎
(1).宮內小臣。《周禮·天官·序官》:“內豎倍寺人之數。” 鄭玄 註:“豎,未冠者之官名。”《周禮·天官·內豎》:“內豎掌內外之通令。”《禮記·文王世子》:“﹝ 文王 ﹞鷄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
(2).亦作“ 內竪 ”。指宦官。《後漢書·梁商傳》:“檢御門族,未曾以權盛乾法。而性慎弱無威斷,頗溺於內豎。”《北史·樂運傳》:“大尊比來一入後宮,數日不出。所須聞奏,多附內竪。”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倩霞》:“共選艷女三十人,各出一掌於穴外,而全身悉隱障中,使內豎導 林 入。”
涼風
清涼的風
涼風掠面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蹊壑
山谷。《敦惶曲子詞·泛龍舟》:“白鶴雙飛出蹊壑,無數江鷗水上游。”
暴漲
(1) 突然猛烈增高水位
河水暴漲
(2) 激增到不尋常的或空前的水平
物價暴漲
指揮
(1) 發令調度
指揮圍攻
(2) 指導樂曲或樂隊的演奏
(3) 發令調度的人
樂隊指揮
跋涉
同“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艱苦
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長途跋涉
逸歌
聲情激越的詩歌。 唐 皇甫湜 《唐故著作左郎顧況集序》:“偏於逸歌長句,駿發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脇,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最為快也。”
晚霞
日落時出現的雲霞
前事
過去的事情
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史記·秦始皇紀》
何所
何處。《史記·孝武本紀》:“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處處。”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聽我語:我所思兮在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