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書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軍書原文

軍書清曉到,兩回城已定。

賦役及建置,惟將軍所令。

逋逃雖有挈,舍而來相迎。

詢以所去方,乃無可投境。

邏騎遮其前,大軍逐以競。

此舉或成禽,載戢載櫜詠。

佳兵詎得已,討逆惟義勝。

藉眾集大勛,盟獨欽天命。

詩詞問答

問:軍書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軍書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九

2. 葉爾奇木哈什哈爾兩大城其兩城所屬小城更以十數計皆已傳檄而定

參考注釋

軍書

軍中的公文

軍書十二卷。——《樂府詩集·木蘭詩》

清曉

清晨;天剛亮的時候

清曉的微風,略帶涼意

已定

(1).既定。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升沉應已定,不必問 君平 。”

(2).一定。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那娘子已定出來也,我只在這裡等待問他咱。”《 * 詞話》第二回:“已定是記掛著間壁那個人。”

賦役

(1).賦稅和徭役的合稱。 中國 古代,賦初指兵賦。 春秋 後期,各國逐漸從田畝征賦,賦和稅漸趨混合。 秦 漢 以後,賦指按戶口徵收的稅,徭役則另行徵發,賦和役始有明顯區別。 明 代以後,將按戶口徵發的徭役折征銀兩,把丁稅併入田賦,至 清 則以賦役為田租的專稱。《六韜·盈虛》:“其賦役也甚寡。”《新唐書·食貨志二》:“國家賦役之法,曰租、曰調、曰庸。”《清史稿·食貨志二》:“ 世祖 入 關 ,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賦役三年。”

(2).分配徭役。《資治通鑑·唐僖宗乾符三年》:“ 西川 節度使 高駢 築 成都 羅城,使僧 景仙 規度,周二十五里,悉召縣令庀徒賦役,吏受百錢以上皆死。” 胡三省 註:“賦,布也;分布使之就役也。”

建置

亦作“ 建寘 ”。1.扶植。《左傳·昭公七年》:“吾子取 州 ,是免敝邑於戾,而建寘 豐氏 也。”

(2).建立;設定。《漢書·武五子傳贊》:“後遂命將出征,略取 河南 ,建置 朔方 。”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夫樹猶親戚,土猶士民,建置不久,則輕下慢上。” 唐 柳宗元 《四門助教廳壁記》:“參明堂之政,原大教之極,其建置之道弘也。” 清 江上蹇叟 《通番之始》:“若其地理之分合,建置之沿革,則均不詳也。” 郭沫若 《十批判書·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古時所謂‘國’本是等於部落的意思,所謂‘封建藩衛’也不過是建置大小不等的各種殖民部落而已。”

(3).建造;興建。 唐 李翱 《與本使請停率修寺觀錢狀》:“若將興之,是 苻融 、 梁武 皆為 仲尼 、 周公 也;若將廢之,閣下又何患其尚寡,而復率其屬合力建置之也?”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奏表》:“前知州 李詔 在任日,重修宣聖廟,建置學舍數十廈。”

(4).猶建樹。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三:“ 宋 端平 間, 真西山 參大政,未及有所建置而薨。”

(5).設施。 明 唐順之 《提督軍務兼巡撫謝表》:“事體一同所職,而建置各有攸司。”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然敝會同志無權無勢,一切建置皆白地起造,無有憑藉。”

軍所

軍隊駐地。《史記·蕭相國世家》:“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四》:“ 廣 請尉俱至軍所而斬之。” 宋 洪邁 《容齋隨筆·李宓伐南詔》:“時募兵擊 南詔 ,人莫肯應募, 國忠 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

逋逃

(1) 逃亡;逃竄

千計逋逃

(2) 逃亡的罪人;流亡的人

而來

以來。《墨子·兼愛下》:“夫挈 泰山 以超 江河 ,自古及今,生民而來,未嘗有也。”《孟子·盡心下》:“由 孔子 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 宋 范仲淹 《天章閣待制王公墓志銘》:“又用兵而來,吏民疲苦。”

無可

(1).猶言無可無不可。《後漢書·仲長統傳》:“任意無非,適物無可。” 南朝 宋 鮑照 《轉常侍上疏》:“自惟常人,觸事無可。”

(2).不能,無法。《藝文類聚》卷八三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淮牛渚津 水極深,無可算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恍惚杳冥,茫無實據,雖 閻羅 包老 亦無可措手。” 茅盾 《子夜》八:“好像犯人被判決了罪狀, 馮雲卿 到此時覺得無可躲閃了。”

(3).猶言沒有可以。 孫犁 《秀露集·關於紀昀的通信》:“至於他為官的政績,只能說是平平,無可稱述。”

邏騎

巡邏的騎兵。《晉書·劉琨傳》:“﹝ 段末波 ﹞密遣使齎 羣 ( 劉羣 )書請 琨 為內應,而為 匹磾 ( 段匹磾 )邏騎所得。”《新唐書·李安遠傳》:“ 貞觀 初,嘗命統邏騎都下,督盜賊。”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不經之語》:“邏騎至 古北口 ,尋與平章下 山西 。” 清 尤侗 《鐵夫人》詩:“邏騎縛來坐咒詛,夫婦牽連入圜土。”

大軍

(1) 人員眾多的軍隊,亦指氣勢很盛的軍隊

(2) 〈方〉∶敬稱正規軍隊和軍人

(3) 指清軍,清人撰文必作此稱以示尊敬

大軍圍城者二十四萬。——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成禽

見“ 成擒 ”。

戢載

收集裝運。 漢 班固 《車騎將軍竇北征頌》:“戢載連百兩,散數累萬億。”

佳兵

《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河上公 註:“祥,善也。兵者,驚精神,濁和氣,不善人之器也,不當修飾之。” 王念孫 《讀書雜誌餘編上·老子》:“佳當作‘隹’,字之誤也。隹,古‘唯’字也。” 唐 碑本作“唯”。 元 經幢作“隹”。 馬王堆 漢 墓帛書《老子》甲乙本皆無“佳”字。 魏源 《老子本義》引 袁昶 註:“然 漢 人已有佳兵不祥之語,則作佳兵亦古本也。”後世沿用“佳兵”為堅甲利兵或好用兵之義。 南朝 梁 庾肩吾 《被使從渡江》詩:“八陣引佳兵,三河總艫軸。” 唐 陳子昂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詩:“王師非樂戰,之子慎佳兵。” 宋 岳珂 《桯史·逆亮辭怪》:“ 金 酋 亮 ……既立,遂肆暴無忌,佳兵苛役,以迄於亡。” 清 顧炎武 《羌湖引》:“佳兵不祥,天道好還,為賊自賊,為殘自殘。” 章炳麟 《國家論》:“世人以功成骨枯為佳兵者戒,不悟事雖合義,行跡非不與佳兵者同也。”

得已

(1).謂得以了結。《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 嘗有 櫟陽 逮,乃請 蘄 獄掾 曹咎 書抵 櫟陽 獄掾 司馬欣 ,以故事得已。”

(2).謂出於自己的意願。 唐 王昌齡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遠侯 ,史臣書之得已不?” 宋 曾鞏 《上歐陽舍人書》:“今者欲奉親數千里而歸先生,會須就州學,欲入太學,則日已迫,遂棄而不顧,則望以充父母養者,無所勉從,此豈得已哉?”《元典章·兵部一·逃亡》:“隨路民戶,或困於公役,或逼於私債,逃竄失業,諒非得已。”

討逆

討伐叛逆。《晉書·楚隱王瑋傳》:“助順討逆,天所福也。” 明 徐光啟 《大征策》:“所患因循苟安,無討逆之志,浸啟戎心,未可測耳。”評彈《再生緣》第四十回:“討逆怎樣勝利,詳細奏來,再行升賞。”

大勛

大勳勞;大功業。《書·泰誓上》:“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勛未集。”《後漢書·馮異傳》:“璽書勞 異 曰:‘ 赤眉 破平,士吏勞苦……方論功賞,以答大勛。’”《晉書·劉頌傳》:“宜承大勛之籍,及陛下聖明之時,開啟土宇。”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百菊溪制府》:“賞識人才,如 朱白泉 亷使、 溫 臬使 承志 ,皆拔自微員,故人樂為之用,以集大勛。”

天命

(1) 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們的命運

樂夫天命復奚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雖曰天命。——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2) 自然的規律、法則

(3) 人的自然壽命;天年

詩詞推薦

軍書原文_軍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