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城樓懷友原文
江城天暝夕陽微,拍拍輕鷗逐浪飛。
水郭煙光迷野屋,海天風色上征衣。
倚樓長笛家何在,出浦扁舟人未歸。
愁絕知心成兩地,目隨征雁思依依。
詩詞問答
問:晚登城樓懷友的作者是誰?答:田惟祜
問:晚登城樓懷友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晚登城樓懷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田惟祜的名句有哪些?答:田惟祜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出處:御選明詩卷七十九
參考注釋
江城
臨江之城市、城郭。 唐 崔湜 《襄陽早秋寄岑侍郎》詩:“江城秋氣早,旭旦坐南闈。” 元 黃庚 《西州即事》詩:“一雨洗空碧,江城獨倚樓。” 明 王錂 《春蕪記·候約》:“只聽得江城吹角,疎鐘下翠微。” 清 黃景仁 《舟中再迭前韻》:“江城雁帶邊聲苦,澤國秋蒸海氣腥。”
夕陽
傍晚的太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
拍拍
(1).象聲詞。鼓翅起飛聲。 唐 韓愈 《病鴟》詩:“青泥掩兩翅,拍拍不得離。” 宋 梅堯臣 《和永叔雨中》:“錦鞍切莫九衢去,拍拍一如鵝鴨池。” 宋 蘇軾 《游桓山得澤字》詩:“春風在流水,鳧雁先拍拍。” 明 高啟 《送徐七山人往蜀山書舍》詩:“溪晴雁拍拍,村曙鷄膠膠。”
(2).象聲詞。槍響聲。《東北人民抗日歌謠選·俏大姐》:“伸手舉起小 * ,叫聲特務看我的。只聽拍拍兩聲響,特務啃泥爬不起。”
(3).充滿。 宋 范成大 《玉樓春》詞:“雲橫水繞芳塵陌,一萬重花春拍拍。” 宋 趙長卿 《虞美人·江鄉對景》詞:“雨聲破曉催行槳,拍拍溪流長。” 金 元好問 《清平樂》詞:“香團嬌小,拍拍春多少。”
水郭
傍水之城郭。亦指依郭之水。 唐 許渾 《贈蕭兵曹先輩》詩:“潮生水郭蒹葭響,雨過山城橘柚疎。” 清 鈕琇 《觚賸續編·醉隱記》:“ 醉隱公 既浮沉於酒……於是風日之朝,月露之夕,或藉花蹊,或蔭竹嶼,或杖山煙,或棹水郭,皆無不醉之時,無不醉之地。”
煙光
亦作“煙光”。1.雲靄霧氣。 唐 元稹 《飲致用神麴酒三十韻》:“雪映煙光薄,霜涵霽色冷。” 宋 黃庭堅 《題宗室大年畫》詩之一:“水色煙光上下寒,忘機鷗鳥恣飛還。” 金 元好問 《九月晦日玉村道中》詩:“煙光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清 於養志 《不寐》詩:“小苑煙光薄,疏簾月影清。”
(2).指春天的風光。 唐 黃滔 《祭崔補闕》:“ 閩 中二月,煙光秀絶。”
野屋
村野房屋;農舍。 明 何景明 《西郊秋興》詩之三:“野屋清秋暮,寒沙易朔風。” 明 何景明 《野屋》詩:“野屋雙飛燕子低,短簷千尺柳條齊。”
風色
(1).風。 唐 元稹 《酬復言長慶四年元日郡齋感懷見寄》詩:“苦思正旦酬白雪,閒觀風色動青旂。” 明 高啟 《憶遠曲》:“ 揚子津 頭風色起,郎帆一開三百里。” 明 楊慎 《藝林伐山》卷二:“今按:風亦可言色。《楚辭》云:‘光風轉蕙汎崇蘭。’ 王逸 註云:‘雨止日出而風,草木亦有光也。’《樂府》:‘今朝風色好。’是風亦可言色。”《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這日將到 大姑塘 ,風色大作……只見兩隻大鹽船被風橫掃了,抵在岸邊。”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六:“只有淒微的風色,匿黯的日影,重雲摩頂,孤鵠啼枝,添繪了幾許悲愁的景象。”
(2).風勢,風向。 唐 韓偓 《江行》詩:“舟人偶語憂風色,行客無聊罷晝眠。” 宋 蘇軾 《與秦少游書》:“約此二十五六間可登舟,並海岸行一日至 石排 ,相風色過渡,一日至 遞角場 。”《水滸後傳》第十一回:“看見風色順了, 許義 引路,帶了十隻船,一同進發。”
(3).泛指天氣。 唐 盧照鄰 《至陳倉曉晴望京邑》詩:“今朝風色好,延瞰極天莊。” 楊朔 《雪花飄在滿洲》:“開船那天,風色十分陰沉。”
(4).風光,景色。 唐 溫庭筠 《西洲曲》:“ 西洲 風色好,遙見 武昌 樓。” 宋 范成大 《長文再作複次韻》:“喜鵲門前人一笑,絶勝風色候 長乾 。” 魏巍 《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這就是 漢江 前線的自然風色。”
(5).形勢,動靜。《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權 見風色不利,收軍還 東吳 。”《說唐》第二四回:“這班人來得古怪,更兼相貌兇奇,莫非有劫王槓的 陳達 、 尤金 在內,你可在此看店,待我入城叫 叔寶兄 來,看看風色,卻不可泄漏。” 洪深 《五奎橋》:“ 周鄉紳 (看見風色不大好,立起身對 王老爺 ):這裡太陽曬,熱不過,我們祠堂里去坐罷。”
(6).猶風聲,訊息。《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楊知縣 聽得這風色慌了,躲在艙里説道:‘奶奶,如何是好?’”
(7).神色,臉色。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忠存軌跡,義形風色。”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十二回:“ 康順風 便感到村里人這幾天的風色不對。”
征衣
(1).旅人之衣。 唐 岑參 《南樓送衛憑》詩:“應須乘月去,且為解征衣。” 宋 劉儗 《訴衷情》詞:“征衣薄薄不禁風,長日雨絲中。” 清 孫枝蔚 《出門》詩:“凍樹鷄鳴早,征衣燭滅遲。”
(2).出征將士之衣。 唐 趙嘏 《送李裴評事》詩:“塞垣從事識兵機,只擬平戎不擬歸。入夜笳聲含白髮,報秋榆葉落征衣。” 宋 司馬光 《出塞》詩:“霜重征衣薄,風高戰鼓鳴。” 清 顧炎武 《贈朱監紀四輔》詩:“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
(3).泛指軍服。 續範亭 《壽徐老》詩之三:“粗布征衣常補綻,自煮瓜果充糧食。”
倚樓
倚靠在樓窗或樓頭欄幹上。 唐 杜甫 《江上》詩:“勳業頻看鏡,行 * 倚樓。” 宋 黃庭堅 《南鄉子·重陽日宜州城樓宴集即席作》詞:“諸將説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 元 黃庚 《西州即事》詩:“一雨洗空碧,江城獨倚樓。”
長笛
管樂器,管身有指孔和吹孔,音域從中央C往上三個八度,外形大體與我國竹笛類似
何在
在哪裡
公理何在?
舟人
船夫。《詩·小雅·大東》:“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毛 傳:“舟人,舟楫之人。” 晉 木華 《海賦》:“於是舟人漁子,徂南極東。” 唐 鄭谷 《舟行》詩:“九派迢迢九月殘,舟人相語且相寬。”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二月十四日》:“嶺頭積雪未消,舟人謂春夏之間,花放滿山,香聞百里,誠勝境也。”
愁絕
極端憂愁。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沉飲聊自遣,放歌頗愁絶。” 唐 戴叔倫 《轉應詞》:“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絶。” 宋 王沂孫 《慶宮春·水仙》詞:“國香到此誰憐?煙冷沙昏,頓成愁絶。”
知心
彼此非常了解而關係密切
知心朋友
兩地
(1).兩處;兩個地方。 南朝 梁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詩》:“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 唐 元稹 《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兩地之憂,佇聽二天之諺。”《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鳳 遇見這位 安伯父 ,兩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見‘不求人’的這句話斷説不起。” 魯迅 許廣平 有《兩地書》。如:他們分居兩地多年了。
(2).猶兩府。借指中書省、樞密院。 宋 無名氏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子京兩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詩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雲自有三年信,明月長為兩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兩地,愁憤而薨,人以為此詩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詔條陳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兩地,所宜盡心,為國家諸事建明,不得顧避。”
征雁
亦作“ 征鴈 ”。遷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飛的雁。 南朝 梁 劉潛 《從軍行》:“木落雕弓燥,氣秋征鴈肥。” 唐 李涉 《送魏簡能東遊》詩之二:“ 燕市 悲歌又送君,目隨征雁過寒雲。” 宋 秦觀 《憶秦娥》詞:“愁如織,兩行征雁,數聲羌笛。” 明 高啟 《送張員外從軍越上》詩:“秋聲萬里隨征鴈,南北 長江 竟誰限?”
依依
(1) 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
楊柳依依
(2) 戀戀不捨的樣子
依依不捨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覺民《與妻書》
(3) 依稀;隱約
依依墟里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