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君時宿直原文
天寒不歸汝安否,日暮有懷如此何。
丈室全如在林壑,重雲漫不見星河。
高風側聽雍雍雁,濡露長悲蓼蓼莪。
不是不知詩廢事,相思不寐自成歌。
詩詞問答
問:寄君時宿直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寄君時宿直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寄君時宿直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參考注釋
不歸
(1).不返家。《詩·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清 蒲松齡 《司文郎》:“又聞次年再行鄉試,遂不歸,止而受教。”
(2).不歸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盜戶》:“詎惡久假不歸,霸為己有。”
安否
謂安抑或不安,吉還是凶。《禮記·文王世子》:“ 文王 之為世子,朝於王 季 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使君何罪,某奉命來候安否耳。”《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白氏 ﹞想起丈夫經由彼處,必多驚恐。別後杳無書信,知道安否如何?”
日暮
太陽快落山的時候
日暮時分,炊煙裊裊
日暮,所擊殺者無慮百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有懷
猶有感。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觀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懷,乃作頌焉。”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有懷誰能已,聊用申苦難。” 元 薩都剌 《秋日病起池上》詩:“有懷誰與言,獨立心自省。”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丈室
(1).佛教語。相傳 毗耶離 (在 中印度 ) 維摩詰 大士以稱病為由,與前來問疾的 文殊 等討論佛法,妙理貫珠。其臥疾之室雖一丈見方而能容納無數聽眾。 唐 顯慶 年間, 王玄策 奉勅出使 印度 ,過 維摩詰 故宅,乃以手板縱橫量之,僅得十笏,因號方丈、丈室。見《維摩詰經》、《釋氏要覽·住處·方丈》。 清 唐孫華 《次韻黃忍庵病中雜詠》之三:“歸田 元亮 貧仍樂,丈室 維摩 病不妨。”
(2).以“丈室”稱寺主的房間。 唐 惠能 《壇經·機緣品》:“一夕,獨入丈室。請問: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周朴》:“ 朴 , 唐 末詩人。寓於 閩 中僧寺,假丈室以居,不飲酒茹葷,塊然獨處。” 清 吳偉業 《題心函上人方庵》詩:“誰知眠丈室,不肯效團焦。”
(3).猶斗室。言房間狹小。 唐 白居易 《秋居書懷》詩:“何須廣居處,不用多積蓄。丈室可容身,斗儲可充腹。”
如在
《論語·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謂祭祀神靈、祖先時,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後稱祭祀誠敬為“如在”。《後漢書·順帝紀》:“深恐在所慢違‘如在’之義,今遣侍中 王輔 等,持節分詣 岱山 、 東海 、 滎陽 、 河 、 洛 ,盡心祈焉。”
林壑
樹林和山谷
重雲
重迭的雲層。 晉 束晳 《補亡詩》之三:“黮黮重雲,輯輯和風。” 唐 韓愈 《重雲李觀疾贈之》詩:“重雲閉白日,炎燠成寒涼。” 宋 張先 《泛清苕》詞:“飛檻倚,鬥牛近,響簫鼓,遠破重雲。” 清 顧炎武 《懷人》詩:“乍迴別鶴下重雲,一叫哀猿墜深木。”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星河
指銀河
高風
(1).強勁的風。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遡高風以低佪兮,覽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贈崔侍郎》詩:“高風摧秀木,虛彈落驚禽。” 清 吳偉業 《清風使節圖》詩:“豫章夾日吟高風,歲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強風。 唐 杜甫 《向夕》詩:“深山催短景,喬木易高風。”
(3).指秋風。《太平御覽》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風(秋風)曰商風、素風、淒風、高風、涼風、激風、悲風。”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 師尹 註:“高風,八月風也。” 明 劉基 《淡黃柳·台城秋夜》詞:“高風淅淅,翻動林梢敗葉。”
(4).高尚的風操。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序》:“覩先生之縣邑,想先生之高風。”《北史·王羆王思政等傳論》:“運窮事蹙,城陷身囚,壯志高風,亦足奮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孫鍾元先生時居薊門九十二歲》詩:“ 邵 許 高風遠尚存,傳經一代又 蘇 門。” 徐遲 《黃山記》一:“三個主峰,高風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5).高雅的藝術風格。 宋 梅堯臣 《次韻答王景彝聞余月下與內飲》:“呼我作卿方舉酒,更煩佳句賞高風。”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十二:“ 東坡 謂書至於 顏 柳 而 鍾 王 之法益微,詩至於 李 杜 而 魏 晉 以來高風絶塵亦少衰矣。”
(6).美善的風教、政績。 唐 韋應物 《始至郡》詩:“昔賢播高風,得守媿無施。” 宋 蘇軾 《杭州與莫提刑啟》:“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簡上,肅高風於列郡,浹厚德於齊民。”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憶昔 文翁 以《詩》《書》治 蜀 ,而 揚 馬 之瑋製以興; 何武 用儒術進賢,而 龔 唐 之高風克劭。”
側聽
(1).在旁邊偷聽。《禮·曲禮上》:“毋側聽。”《後漢書·馬嚴傳》:“時有側聽 嚴 言者,以告 竇憲 兄弟,由是失權貴心。”
(2).側耳而聽。 晉 陸機 《赴洛道中作》詩之二:“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 南朝 宋 顏延之 《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詩:“側聽風薄木,遙睇月開雲。”
(3).從旁聽到。 唐 戎昱 《閨情》詩:“側聽宮官説,知君寵尚存。”
(4).側身而聽。表示尊敬。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側聽逾旬,威命不至。”
雍雍
(1).鳥和鳴聲。《北齊書·高元海傳》:“先是童謡云:‘中興寺內白鳧翁,四方側聽聲雍雍,道人聞之夜打鐘。’”參見“ 雝雝 ”。
(2).聲音和諧。《禮記·少儀》:“鸞和之美,肅肅雍雍。” 漢 蔡邕 《祖餞祝》:“鸞鳴雍雍,四牡彭彭,君既升輿,道路開張。” 王闓運 《上征賦》:“明執轡而虔恭,鈴雍雍而徐動。”
(3).和洽貌;和樂貌。《漢書·王莽傳上》:“是以四海雍雍,萬國慕義,蠻夷殊俗,不召自至。” 宋 葉適 《北齋》詩之一:“友朋坐雍雍,燕雀鳴草草。” 清 王韜 《變法下》:“在其國內,各事其事,各業其業,雍雍然,其氣靜謐而專壹,故國易以治。”
(4).猶雍容,從容大方。《太平廣記》卷四四引 唐 薛漁思 《河東記》:“既及弱冠,儀形甚都,舉止雍雍,可為人表。” 茅盾 《劫後拾遺》四:“他雍雍然踱到一個壁角的座位去。”
蓼莪
《詩·小雅》篇名。此詩表達了子女追慕雙親撫養之德的情思。後因以“蓼莪”指對亡親的悼念。《後漢書·清河孝王劉慶傳》:“﹝諸王﹞常有《蓼莪》、《凱風》之哀。” 宋 蘇軾 《謝生日詩啟》:“《蓼莪》之感,迨衰老而不忘。” 明 夏完淳 《寒日掃墓》詩:“ 王褒 私教授,長起《蓼莪》哀。”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廢事
(1).積壓之事務。《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漢書·成帝紀》:“故官無廢事,下無逸民。”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言 文王 所用,文武各得其才,而無廢事也。”
(2).曠廢職務。 漢 王充 《論衡·道虛》:“使 黃帝 廢事修道,則心意調和,形體肥勁,是與 堯 舜 異也,異則功不同矣。”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訥相臨洺關之敗》:“酣嬉廢事,吏治日壞。”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寄君時宿直原文_寄君時宿直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