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十方剎海毫端具,一念交參無別路。
妙明廓徹不依他,當念無來亦無去。
詩詞問答
問:《了翁謫廉欲置華嚴托余將來以六偈見寄其略曰杖頭多少閒田地挑取華嚴入嶺來次韻寄之·其一》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十方
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
剎海
佛教語。猶言水陸。《華嚴經·世主妙嚴品》:“一依內現依,如塵中剎海。”
毫端
(1).細毛的末端。比喻極細微。《後漢書·南匈奴傳》:“嗚呼!千里之差,興自毫端。”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
(2).猶言筆底;筆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書品>序》:“其轉註假借之流,指事會意之類,莫不狀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贈李士雲》詩:“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邁陂塘·題陸旉亭小照》詞:“是誰將玉山瓊樹,毫端圖畫偏似。”
一念
(1).一動念間;一個念頭。 南朝 梁 沉約 《卻出東西門行》:“一念起關山,千里顧兵窟。” 唐 陳鴻 《長恨歌傳》:“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下界。” 宋 陸游 《自規》詩:“忿慾俱生一念中,聖賢亦本與人同。”《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可曉得一念不違天理人情,天地鬼神會暗中呵護,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會立刻不容。”
(2).佛家語。指極短促的時間。《仁王般若波羅蜜經·觀空品》:“九十剎那為一念。” 北魏 曇鸞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卷上:“六十剎那為一念。”《翻譯名義集·時分》:“一念中有九十剎那。”
交參
交錯。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帝女桑》:“爰有洪桑,生瀆淪潭,厥圍五丈,枝相交參。園客是採,帝女所蠶。”
別路
(1).離別的道路。 南朝 陳 徐陵 《秋日別庾正員》詩:“青雀離帆遠,朱鳶別路遙。” 唐太宗 《餞中書侍郎來濟》詩:“深悲黃鶴孤舟遠,獨嘆青山別路長。” 清 孫枝蔚 《送王金鉉歸里》詩:“隔橋車影去,別路馬蹄聞。”
(2).岔道。《北史·李景傳》:“尋從 史萬歲 擊 突厥 於 大斤山 ,別路邀賊,大破之。”
不依
(1).不聽從;不同意。《書·大禹謨》:“ 禹 曰:朕德罔克,民不依。” 孔穎達 疏:“我德實無所能,民必不依就我也。”《水滸傳》第八七回:“兄長之命,誰敢不依!” 清 李漁 《玉搔頭·締盟》:“只怕有大富大貴之人把勢力來相逼,到那時節,不怕你不依。” 梁斌 《紅旗譜》二三:“不能去‘寶地’,他爺爺要不依!”
(2).不按照;不遵守。《北齊書·文苑傳·樊遜》:“ 愔 曰:‘才高不依常例。’”《水滸傳》第二四回:“原來這個開茶坊的 王婆 ,也是不依本分的。” 范乃仲 《小技術員戰服神仙手》下:“哪知神仙手早已拿定了主意,到那時候再教訓教訓這班年青人,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
無來
(1).不知所自來。《鶡冠子· * 》:“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後曰我能成之。成無為,得無來。”
(2).猶言無一來者。 晉 丘道護 《道士支曇諦誄》:“渟心獨得,標想千仞。虛以應物,無來不順。”
(3).沒有到來。 宋 蘇軾 《聞辯才法師復歸上天竺以詩戲問》:“昔年本不住,今者亦無來。此語竟非是,且食白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