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甘澗原文
有山必有澗,山高澗則低。
高之稱以峰,低之稱以溪。
溪水泌而甘,隱者所宜棲。
而何隱者無,徒占與招提。
然亦鮮名僧,那知全半提。
即目忽失笑,或皆避我兮。
詩詞問答
問:西甘澗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西甘澗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齊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四
參考注釋
溪水
指從山裡流出來的水流。《三國志·吳志·朱桓傳》:“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廣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淺者半之,諸軍勒兵渡去, 桓 自斷後。” 唐 王建 《贈華州鄭大夫》詩:“ 少華 山雲當驛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丁玲 《夢珂》:“從山頂流下許多條溪水,又清,又亮,又甜。”
所宜
適宜;妥當。《書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 漢 應瑒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贈詩見存慰,小子非所宜。” 唐 韓愈 《舉張正甫自代狀》:“可謂古之老成,朝之碩德,久處散地,實非所宜。”
而何
(1).猶如何。怎樣。《左傳·昭公四年》:“ 牛 謂 叔孫 :‘見 仲 而何?’” 杜預 註:“而何,如何。”
(2).猶如何。怎么。《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謂我敝邑,邇在 晉國 ,譬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孟子·盡心下》:“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漢 王充 《論衡·順鼓》:“久雨湛水溢,誰致之者……擊鼓攻社,而何救止?”
招提
(1).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范光祿書》:“即時經始招提,在所住山南。”《舊唐書·武宗紀》:“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樵舍外已聞犬吠,招提內尚見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四:“且還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參見“ 拓提 ”。
(2).招引提攜。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公今宦遊半天下矣,兩京又人物之淵,左顧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即目
(1).眼前所見。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惟所見。” 隋 江總 《入攝山棲霞寺》詩序:“率製此篇,以記即目,俾後來賞者,知余山志。”
(2).目前;現在。 宋 蘇軾 《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之一:“雖據即目邊防事勢,三五年間,必無警急,然思安慮危,有國之常備,事不素講,難以應猝。”《劉知遠諸宮調·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今有九州安撫,即目招軍。”《水滸傳》第十二回:“即目盜賊猖狂,國家用人之際。”
失笑
忍不住發笑
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蘇軾《文與可笑篔簹谷偃竹記》
啞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