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齋原文
竹石徑蕭森,芸齋廣且深。
一時多古意,萬物識春心。
風細簾旌窣,雪融檐溜斟。
大和契元善,聖日照於今。
詩詞問答
問:大和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大和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大和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五
參考注釋
石徑
亦作“ 石逕 ”。山間石路。 南朝 宋 鮑照 《出自薊北門行》:“鴈行緣石逕,魚貫度飛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汝水》:“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徑崎嶇,人蹟裁交。” 唐 杜牧 《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
蕭森
(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蕭森。” 宋 司馬光 《又和董氏東園檜屏石床》:“密葉蕭森翠幕紆,蹔來猶恨不長居。” 明 何景明 《懷化驛芭蕉》詩:“孟夏日初赫,蕭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2).草木凋零衰敗貌。 唐 張九齡 《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詩:“江城何寂歷,秋樹亦蕭森。” 宋 陸游 《秋思絕句》:“一片雲深更作陰,東軒草樹共蕭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國後園》詩之二:“天空遠水明秋岸,梧葉蕭森楓樹殘。” 魯迅 《無題》詩:“風波一浩蕩,花樹已蕭森。”
(3).陰森。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一:“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 巫峽 氣蕭森。” 寧調元 《游白雲歸感賦四律並柬同游諸子》:“夜氣蕭森十里堤,出門可有上天梯。” 徐遲 《入峽記》:“ 巫山 突然挺立兩側,何止十二峰。陽光被奪,氣象蕭森。”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古意
(1) 古代的風格趣味;古人的思想、意趣或風範
“摘星山莊”每天機車來來去去,損及古意
(2) 追念古代的人、物、事跡的情意
長安古意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春心
兩性間相思愛慕的情懷
簾旌
簾端所綴之布帛。亦泛指簾幕。 唐 白居易 《舊房》詩:“牀帷半故簾旌斷,仍是初寒欲夜時。” 唐 李商隱 《正月崇讓宅》詩:“蝙拂簾旌終展轉,鼠翻牕網小驚猜。” 馮浩 箋註:“簾旌,簾端施帛也。” 元 張可久 《天淨沙·清明日郊行》曲:“碧桃花下簾旌,緑楊影里旗亭。” 清 龔自珍 《菩薩鬘》詞:“行雲欲度簾旌去,啼花恨草無重數。”
檐溜
房檐流下的雨水
大和
(1).一種良弓。《周禮·考工記·弓人》:“大和無灂。” 鄭玄 註:“大和,尤良者也。” 孔穎達 疏:“大和謂九和之弓。以其六材俱善尤良,故無漆灂也。”
(2).非常和協。《左傳·襄公十三年》:“ 晉 國之民,是以大和。”
見“ 太和 ”。
元善
大善。 宋 范仲淹 《體仁足以長人賦》:“法元善之功,可處域中之大;奉博施之德,宜為天下之君。”
日照
一日當中太陽光照射的時間
於今
(1) 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如今;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