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吳偉業的《讀史雜感》
全文:
吳越黃星見,園陵紫氣浮。
六師屯鵲尾,雙闕表牛頭。
靜鎮資安石,艱危仗武侯。
新開都護府,宰相領揚州。
莫定三分計,先求五等封。
國中惟指馬,閫外盡從龍。
朝事歸諸將,軍輸仰大農。
淮南數州地,幕府但歌鐘。
北寺讒成獄,西園賄拜官。
上書休討賊,進爵在迎鑾。
相國爭開第,將軍罷築壇。
空餘蘇武節,流涕向長安。
貴戚張公子,奄人王寶孫。
入陪宣室宴,出典羽林屯。
狗馬來西苑,俳優待北門。
不時中旨召,著籍並承恩。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不時
(1)
時時;經常不斷地
煉鋼工人不時察看爐火的顏色
(2)
隨時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宋·蘇軾《後赤壁賦》
中旨
(1).皇帝的詔諭。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乃詔陪侍,奉述中旨。” 唐 羅隱 《使者》詩:“使者銜中旨,崎嶇萬里行。” 清 藍啟肅 《送郭華野總制湖廣》詩:“中旨纔傳出 漢 宮,直教歡喜到兒童。”
(2). 唐 宋 以後不經中書門下而由內廷直接發出的敕諭。 宋 王讜 《唐語林·方正》:“今奉太后中旨,有命學士草廢立令。”《宣和遺事》前集:“ 貫 ( 童貫 )由此恃功,稍專軍政,選置將吏,皆取中旨,不復關朝廷矣。”《明史·鄒智傳》:“然或進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陰執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符合君主的意旨。《史記·商君列傳》:“ 鞅 復見 孝公 ,益愈,然而未中旨。”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起予聖懷,發言中旨。”
承恩
(1).蒙受恩澤。 唐 岑參 《送張獻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前日承恩 白*虎殿 ,歸來見者誰不羨。”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一七四:“君王碧洗頒冠玉,養子承恩四子婚。”
(2). 漢 台館名。《漢書·霍光傳》:“築神道,北臨 昭靈 ,南出 承恩 。”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云:“ 昭靈 、 承恩 、皆館名也。”
吳偉業名句,讀史雜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