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堪維那移居原文
世路驚風波,山林知歲寒。
君看爭奪中,忽覺深渺漫。
歸來湘西寺,兀坐依蒲1一1團。
摩挲折腳鐺,規以穩處安。
湘山亦多態,扶杖時游觀。
偶逢林下人,班草一笑歡。
霜風水痕落,歲月難遮攔。
但覺頷髭白,不復知歲殘。
堪公故園舊,義膽見急難。
相逢開肺懷,傾倒無餘殫。
所居隔聚落,日喜成媻媻。
作詩誇我賢,寧知如玉冠。
遂分湘山翠,茅檐相對看。
往事都莫理,有求真禍端。
飯罷口掛壁,□□髮長嘆。
暮寒因有雪,爐暖且檀欒。
詩詞問答
問:和堪維那移居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和堪維那移居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寒韻
2. 原作知,據武林本改
參考注釋
世路
指人世的經歷
世路風波
驚風
小兒病名。急驚風、慢驚風的統稱
山林
有山和樹木的地方
山林地區
歲寒
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深冬
余捉蟋蟀,汝奮臂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清· 袁枚《祭妹文》
爭奪
競爭搶奪
今之爭奪。——《韓非子·五蠹》
深渺
深遠,深微。 清 侯方域 《謝安論》附 恭士 評:“雄渾深渺,節奏無一不安。” 羅惇曧 《文學源流》:“《尚書》肇作,厥始紀言,典謨訓誥誓命,諸體並興,文詞深渺, 史公 所謂‘疏通知遠’, 劉勰 所謂‘覽文如詭,而尋理即暢’者也。”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兀坐
危坐,端坐
冥然兀坐。——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摩挲
用手撫摩
與一老公共摩挲銅人。——《後漢書·薊子訓傳》
折腳鐺
斷腳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雷》:“騞然墜地,變成熨斗、 * 、小折腳鐺焉。”《景德傳燈錄·汾州大達無業國師》:“茅茨石室,向折腳鐺子裡煮飯喫過三十二十年,名利不乾懷,財寶不為念,大忘人世,隱跡巖叢。” 清 錢謙益 《送瞿稼軒給事南還》詩:“橛頭船里新茶灶,折腳鐺邊舊佛龕。”亦省作“ 折鐺 ”。 清 黃宗羲 《顧玉書墓志銘》:“憔悴江湖,紅米折鐺。”
湘山
(1).山名。即 君山 。在 湖南省 岳陽市 西南 洞庭湖 中。《史記·秦始皇本紀》:“上問博士曰:‘ 湘君 何神?’博士對曰:‘聞之, 堯 女 舜 之妻而葬此。’於是 始皇 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 湘山 樹,赭其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湘水》:“是山, 湘君 之所游處,故曰 君山 矣。昔 秦始皇 遭風於此。”
(2).山名。即 黃陵山 。在 湖南省 湘潭市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湖廣六·長沙府》:“﹝ 湘陰縣 ﹞ 黃陵山 ,縣北四十里,上有 舜 二妃墓。《括地誌》謂之 青草山 , 孔穎達 以為 湘山 也。”
扶杖
拄杖。《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萬石君 以 元朔 五年中卒,長子郎中令 建 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唐 韓愈 《人日城南登高》詩:“扶杖陵圮阯,刺船犯枯葑。”《宋史·儒林傳七·真德秀》:“深村百歲老人亦扶杖而出,城中歡聲動地。”
游觀
猶遊覽。《關尹子·六匕》:“一蜂至微,亦能游觀乎天地。” 宋 蘇轍 《乞裁損待高麗事件札子》:“京師百司疲於應奉,而 高麗 人所至游觀,伺察虛實,圖寫形勝,陰為 契丹 耳目。”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八佾四》:“想古宗廟,既無像主,又藏於寢,蓋不禁人游觀。” 鄭逸梅 《黃岳淵蒔菊的回憶》:“逢到重陽前後, 岳淵 往往邀些詞人墨客和社會名流,到他園中,啖野蔬,飲村酒,盡一日游觀之樂。”
供遊覽的樓台。《史記·李斯列傳》:“治馳道,興游觀,以見主之得意。” 漢 揚雄 《羽獵賦》序:“游觀侈靡,窮妙極麗。”
遊逛觀覽。《荀子·君道》:“人主不能不有游觀安燕之時,則不得不有疾病物故之變焉。” 晉 葛洪 《抱朴子·知止》:“窮游觀之娛,極畋漁之懽。” 宋 曾鞏 《擬峴台記》:“州人士女,樂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觀之美,亦將同其樂也。”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桃花園》:“敘賓朋之觴詠,述士女之游觀。” 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五章:“其專門之學,則自農、工、商、礦凡百實驗之事,莫不備具,以備學者游觀。”
林下人
指出家之人。林,退隱之地,喻寺院。 宋 張商英 《護 * 》:“林下之人,食息禪燕,所守規模,皆佛祖法式。” 宋 陳善 《捫虱新話·悟百丈不昧因果》:“某甲已脫野狐身,至今林下人商量謂不昧因果,勝如不落因果,以此一字,便救得野狐身。”
班草
猶班荊。《後漢書·逸民傳·陳留老父》:“ 桓帝 世,黨錮事起,守 外黃 令 陳留 張升 去官歸鄉里,道逢友人,共班草而言。” 南朝 宋 謝惠連 《相逢行》:“行行即長道,道長息班草。” 宋 周邦彥 《夜飛鵲·別情》詞:“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極望天西。” 徐珂 《高雲鄉移家廢園訪之》詩:“據梧高詠風猶峭,班草閒談日易斜。”參見“ 班荊 ”。
霜風
(1).刺骨寒風。 北周 庾信 《衛王贈桑落酒奉答》詩:“霜風亂飄葉,寒水細澄沙。”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三折:“斷不了你那 章臺 上霜風淅淅, 渭城 邊煙雨霏霏。”
(2).指嚴明的風紀。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風,教義窮於足跡。”
水痕
水浸的痕跡。《三國志·魏志·鄧哀王沖傳》:“ 孫權 曾致巨象, 太祖 欲知其斤重,訪之羣下,鹹莫能出其理。 沖 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 唐 岑參 《春尋河陽陶處士別業》詩:“藥椀搖山影,漁竿帶水痕。” 宋 楊萬里 《過沙頭》詩之二:“暗潮已到無人會,只有篙師識水痕。”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遮攔
遮蓋攔擋
陽光毫無遮攔地直射地面
故園
對往日家園的稱呼
別夢依稀咒浙川,故園三十二年前。——毛 * 《七律·到韶山》
急難
熱心地幫助別人擺脫困境
急人之難
相逢
彼此遇見;會見
偶然相逢
肺懷
胸懷,內心。 前蜀 杜光庭 《興州王承休特進為母修黃籙齋詞》:“慮乖折衷之宜,自掇過尤之目,以茲兢灼,常寘肺懷。” 宋 惠洪 《與黃六雷三》詩:“從余今幾日,臨事見肺懷。”
傾倒
(1) 倒塌;倒下
教堂行將傾倒
(2) 心折,佩服
令君傾倒
(3) 使人傾心、愛慕
傾倒一時
傾倒全城年輕人
(4) 全部倒出;大量付出
傾倒了畢生心血
(5) 傾吐;暢談
若得會面,彼此傾倒
所居
住宅;住處。《剪燈新話·水宮慶會錄》:“ 至正 甲申歲, 潮州 士人 余善文 ,於所居白晝閒坐,忽有力士二人,黃巾繡襖,自外而入。”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 康熙 中, 獻縣 胡維華 以燒香聚眾謀不軌。所居由 大城 、 文安 一路行,去京師三百餘里。”
聚落
村落,人們聚居的地方。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淯水》:“其聚落悉為蠻居,猶名之為 黃郵蠻 。” 唐 薛能 《凌雲寺》詩:“萬煙生聚落,一崦露招提。”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誌二》:“ 甲峒 者, 交趾 大聚落。”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黔游日記一》:“又西下,升陟隴壑,共七里,得聚落一塢,曰 白水鋪 。” 章炳麟 《五無論》:“國界雖破,而聚落猶未破,則殘烈之戰爭未已。”
玉冠
(1).玉飾之冠。《史記·秦始皇本紀》附錄 漢 班固 曰:“ 子嬰 度次得嗣,冠玉冠,佩華紱,車黃屋,從百司,謁七廟。”
(2).指雞冠。 南朝 梁簡文帝 《鬥雞》詩:“玉冠初警敵,芥羽忽猜儔。”
(3).道士的帽子。 唐 項斯 《送宮人入道》詩:“初戴玉冠多誤拜,欲辭金殿別稱名。”
(4).指白蓮花冠。 唐 白居易 《六年秋重題白蓮》詩:“素房含露玉冠鮮,紺葉搖風鈿扇圓。”
山翠
翠綠的山色。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應令》:“水光懸盪壁,山翠下添流。” 唐 王維 《華子岡》詩:“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宋 歐陽修 《逸老亭》詩:“池光開小幌,山翠入重城。” 清 厲鶚 《永興寺二雪堂曉起看綠萼梅》詩:“是時春空霽,山翠爭便娟。”
茅檐
茅,指蓋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相對
(1) 面對面;相向
大與小相對
(2) 非絕對的(跟“絕對”相對)
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
(3) 比較來說
相對不錯
往事
從前的事情
往事歷歷在目
禍端
引起禍事的原由;禍根
掛壁
掛於壁上。比喻擱置不用。《北齊書·文苑傳·樊遜》:“詔書掛壁,有善而莫遵;姦吏到門,無求而不可。”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至如 漢 代《公羊》,擅名三傳, 晉 年《莊子》,高視六經,今並掛壁不行,綴旒無絶。” 宋 陸游 《秋思》詩之五:“書生餓死尋常事,那得重彈掛壁冠。”
長嘆
悠長的嘆氣
長嘆一聲
檀欒
(1).秀美貌。詩文中多用以形容竹。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脩竹檀欒,夾池水,旋菟園,並馳道。” 唐 王叡 《竹》詩:“成韻含風已蕭瑟,媚漣凝淥更檀欒。”
(2).借指竹。 宋 梅堯臣 《和刁太傅新墅十題·移竹》:“遠愛檀欒碧逕開,荷鉏乘雨破秋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