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化原文
石根寒溜迸珠璣,尋丈驚看雪浪飛。
我是玉川煙水客,暫來盤礴亦忘歸。
詩詞問答
問:超化的作者是誰?答:史士舉
問:超化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超化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微韻
參考注釋
石根
岩石的底部;山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水中有孤石,挺出其下,澄潭時有見此石根,如竹根而黃色,見者多凶,相與號為承受石。” 唐 杜甫 《宿清溪驛奉懷張之緒》詩:“石根青楓林,猿鳥聚儔侶。” 宋 王安石 《竹里》詩:“竹里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三》:“江東岸石根,上覆中空,已為幻矣。”
寒溜
指寒冷的水流。 唐 權德輿 《與沉十九拾遺同游棲霞寺上方於亮上人院會宿》詩之二:“巖花點寒溜,石磴掃春雲。” 宋 陸游 《自詠》:“夜踏亂雲過略彴,曉分寒溜注軍持。” 元 郝經 《乙卯秋月十九日登泰山太平頂》詩:“泓澄寒溜浸太古,翠壁細瀉珠璣圓。”
迸珠
散落珍珠。多形容水滴飛濺貌。 元 鄭元祐 《雲山高隱圖》詩:“巖頭千仞瀉飛瀑,迸珠濺雪交橫飛。”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廬山日記》:“橋懸兩巖石上,俯瞰深峽中,迸珠戛玉。”
尋丈
泛指八尺到一丈之間的長度。《管子·明法》:“有尋丈之數者,不可差以長短。”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八:“ 柳公權 親筆啟草二紙,皆小楷,字僅盈分,而結體遒媚,意態舒遠,有尋丈之勢。”
驚看
驚奇地注視。 清 劉大櫆 《途中所見》詩:“林外白光浮,驚看長湖水。” 清 劉大櫆 《過汶上贈鄧明府》詩:“如今白髮同尊酒,拭淚驚看夢裡人。”
雪浪
(1).白色浪花。 唐 元稹 《遭風二十韻》:“俄驚四面雲屏合,坐見千峯雪浪堆。”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三折:“則見秋江雪浪拍天浮,更月黑雲愁。” 鄧中夏 《過洞庭》詩:“莽莽 洞庭湖 ,五日兩飛渡。雪浪拍長空,陰森疑鬼怒。”
(2).指鮮白的茶水。 宋 黃庭堅 《西江月·茶》詞:“已醺浮蟻嫩鵝黃,想見翻成雪浪。” 宋 黃庭堅 《阮郎歸·茶》詞:“消滯思,解塵煩,金甌雪浪翻。”
(3).揚起的積雪。 碧野 《在風雪邊境的路上》:“六匹馬掀起一陣陣雪浪,急急地在山間前進。”
(4).指雪浪石。 宋 蘇軾 《雪浪石》詩:“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公不見雷斧痕。” 金 元好問 《雲峽》詩:“ 中山 雪浪空影像, 長安 鸚鵡猶紈綺。”
玉川
(1).清澈的河水。 唐 白居易 《和李相公六韻》:“似從銀漢下,落傍玉川西。” 金 元好問 《濟南廟中古檜同叔能賦》詩:“青餘玉川潤,根入鐵岸古。”
(2).本為井名。在 河南 濟源縣 瀧水 北。 唐 盧仝 喜飲茶,嘗汲井泉煎煮,因自號“玉川子” 唐 韓愈 《寄盧仝》詩:“ 玉 川 先生 洛城 里,破屋數間而已矣。” 金 元好問 《別康顯之》詩:“ 玉川 文字五千卷, 鄭監 才名四十年。” 清 孫枝蔚 《元夕飲閔於天宅》詩:“柑子真同 安定 釀,蝦蟆早避 玉川 詩。”後世詩文中常以“玉川”代稱茶。 宋 陸游 《晝臥聞碾茶》詩:“玉川七盌何須爾,銅碾聲中睡已無。”
水客
(1).船夫;漁夫。《文選·左思<蜀都賦>》:“試水客,艤輕舟,娉 江婓 ,與神遊。” 呂向 註:“水客,舟子也。” 唐 李白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詩:“水客弄歸棹,雲帆卷輕霜。” 宋 梅堯臣 《雜詩絕句》之十:“買魚問水客,始得鯽與魴。”
(2).舊指販運貨物的行商。《 * 詞話》第九四回:“纔知道那漢子 潘五 是個水客,買他來做粉頭。” 吳組緗 《山洪》十四:“昨朝還有水客從 蕪湖 回來,說 蕪湖 沒有失。”
(3).菱花的別稱。 宋 程棨 《三柳軒雜識》:“菱花為水客,李花為俗客。”
(4).指經常在大陸、香港、澳門之間來回的,並隨身攜帶著產品進來,或出去的人,他們少則帶上幾罐奶粉,多則整車整船,價值達數億元的走私過關。
暫來
(1).暫時逗留。道家謂生。《列子·楊朱》:“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知死之暫往。”參見“ 暫往 ”。
(2).猶一行。 唐 白居易 《答張籍因以代書》詩:“今日正閒天又暖,可能扶病暫來無?”
盤礴
亦作“ 盤薄 ”。 1.廣大,雄偉。《漢書·司馬相如傳上》“珉玉旁唐” 顏師古 注引 晉 郭璞 曰:“旁唐言盤礴。” 唐 楊炯 《西陵峽》詩:“絶壁聳萬仞,長波射千里,盤薄 荊 之門,滔滔南國紀。” 宋 文天祥 《建康》詩:“ 金陵 古會府,南渡舊陪京,山勢猶盤礴, 江 流已變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戴思顏》:“有詩名,氣宇盤礴,每有過人。” 明 李東陽 《宿劉諫議祠用前韻》:“江山盤礴堪輿氣,精爽分明夢覺時。”
(2).奮發貌。 宋 秦觀 《曾子固哀詞》:“辰來遲而去速兮,固前俢以跋疐,方盤礴而上征兮,遽相羊而補外。”
(3).盤屈牢固貌。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頌·豫章》:“下貫金壤,上籠赤霄,盤薄廣結,捎瑟曾喬。” 唐 白居易 《有木詩》之四:“有木名杜梨,陰森覆丘壑。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盤礴。”
(4).延伸;逶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四》:“二重層迭於邨後,蓋北自 觀音山 盤礴而盡於此。” 清 顧炎武 《五台山》詩:“東臨 真定 北 雲中 ,盤薄 幽 並 一氣通。”
(5).徘徊;逗留。 宋 林逋 《秋日含山道中回寄歷陽希然山人》詩:“林落人家總入詩,下驢盤薄立多時。” 金 王若虛 《林下四友贊》:“盤礴兮岩阿,容與兮煙蘿,籍豐草兮偃臥,愬長風兮浩歌。”
(6).《莊子·田子方》:“ 宋元君 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般礴”本謂箕坐,後作“盤礴”,指恣意作畫。《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東坡一》引 宋 黃庭堅 《題伯時天育驃騎圖》詩:“明窗盤礴萬物表,寫出人間真乘黃。” 明 李東陽 《題計汝和墨菊》詩:“偶將盤礴累高情,畫苑人人識姓名。” 清 錢謙益 《題宋徽宗杏村圖》詩:“至尊盤礴自遊藝,宛是前身畫師製。”
(7).箕踞。伸開兩腿坐。 宋 蘇軾 《和<飲酒>》序:“在 揚州 時,飲酒過午輒罷,客去,解衣盤礴終日,歡不足,而適有餘。” 元 成廷珪 《夏日過萬蓬庵》詩:“愛汝東庵暑氣薄,解衣盤礴坐莓苔。” 清 方苞 《送王篛林南歸序》:“余每朝餐罷,負手步階除,則 篛林 推戶而入矣。至則解衣盤薄,諮經諏史,旁若無人。”
(8).引申為不拘形跡,曠放自適。 宋 陸游 《與李運使啟》:“至於盤礴遊戲之翰墨,嬉笑怒駡之文章,過 黃初 而有餘,嗟 正始 之復見。” 明 莫是龍 《筆麈》:“不知此生,身心俱曠,飲啄自適,放恣形骸之外,盤礴溪山之間,俯仰無累於情,起居鹹順其欲。”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九:“早起,雪覆身上如堆絮,道人拂袖而起,額上汗猶津津然;或投身海中,盤薄游泳,如弄潮兒。”
(9).指大石。《舊唐書·張廷珪傳》:“況此建設,事殷木工,或開發盤礴,峻築基階,或塞穴洞,通轉採斫,輾壓蟲蟻,動盈巨億。”
槃礴:1.箕踞而坐。《莊子·田子方》:“ 宋元君 將畫圖……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槃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成玄英 疏:“解衣箕坐,倮露赤身,曾無懼憚。” 宋 王安石 《虎圖》詩:“想當槃礴欲畫時,睥睨眾史如庸奴。”
(2).引申為傲視。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項斯》:“槃礴宇宙,戴薊花冠,披鶴氅,就松陰,枕白石,飲清泉,長吟細酌,凡如此三十餘年。”
(3).亦作“ 槃薄 ”。盤踞地上。《晉書·五行志中》:“ 洛陽宮 西 宜秋里 石生地中,始高三尺,如香鑪形,後如傴人,槃薄不可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雞足山》:“往 雞足山 ,山陰而上,屈盤取路,至西南岡,山峯險阻,崖徑槃薄,乃以錫扣,剖之如割,山徑既開,逐路而進。”
(4).猶磅礴。高大貌。 晉 郭璞 《江賦》:“ 虎牙 嵥豎以屹崒, 荊門 闕竦而槃礴。”《文選·郭璞<江賦>》作“磐礴”。 李善 註:“廣大貌。” 金 元好問 《梁父吟扇頭》:“槃礴萬古心,塊石入危坐。”
忘歸
(1).忘返。《楚辭·九歌·山鬼》:“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脩兮憺忘歸。” 晉 左思 《吳都賦》:“ 舜 禹 游焉,沒齒而忘歸。”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2).良箭名。以一去不復返,故稱。《公孫龍子·跡府》:“ 龍 聞 楚王 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 雲夢 之圃。”《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之一》:“左攬繁若,右接忘歸。” 李周翰 註:“忘歸,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