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岱·其二原文
斷碑空鎖舊宮扉,七十餘君事總非。
匣里已無金策在,封中豈有白雲飛。
青連齊魯嵐煙淨,蜃作樓台海日暉。
俛仰置身輕一羽,天風颯颯引征衣。
詩詞問答
問:登岱·其二的作者是誰?答:王士性
問:登岱·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登岱·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士性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性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斷碑
斷裂殘缺的石碑。 宋 黃庭堅 《病起荊江亭即事》詩之五:“ 楊綰 當朝天下喜,斷碑零落臥秋風。” 元 傅若金 《韓淮陰廟》詩:“ 高帝 旌旗俱寂寞,斷碑零落後人看。” 清 方文 《富池晚泊》詩:“斷碑零落荒草間,欲考其詳罕知者。”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囑託了他以煮飯燒菜的雜務,我和船家就從斷碑亂石中間爬上了 釣台 。”
金策
(1).古代記載大事或帝王詔命的連編金簡。 漢 張衡 《西京賦》:“帝有醉焉,乃為金策,錫用此土”《漢書·武帝紀》“﹝ 元封 元年﹞夏四月癸卯,上還,登封 泰山 ”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紀號,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檢之封焉。” 唐 白居易 《一策頭》:“是以窺玉旒,讀金策,慚惶僶俛,不知所裁者久矣。”
(2).指禪杖。僧所持。《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鈴鈴。” 李善 註:“金策,錫杖也。” 唐 權德輿 《錫杖歌送明楚上人歸佛川》詩:“口翻貝葉古字經,手持金策聲泠泠。” 明 高啟 《次韻及禪師懷王水曹》之二:“應思躡金策,同向海天飛。”
雲飛
(1).雲陣飛行。《藝文類聚》卷六九引 南朝 梁簡文帝 《答蕭子云上飛白書屏風書》:“非觀觸石,已覺雲飛。” 元 袁桷 《客舍書事》詩之七:“雲飛疑到地,草長不知春。”
(2).指雨雲興起。《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祭方丘樂章》:“雨零感節,雲飛應序。”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記》:“日出 扶桑 ,雲飛 蒼梧 。”
(3).在雲中飛行。高飛。 晉 左思 《蜀都賦》:“雲飛水宿,哢吭清渠。”《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張羅沮澤,不覩鴻鴈雲飛。” 呂向 註:“張網草澤而不覩鳥之高飛。” 唐 杜牧 《雁》詩:“萬里銜蘆別故鄉,雲飛雨宿向 瀟湘 。” 金 元好問 《浩然師出圍城賦鶴詩為送》:“明年也作江鷗去,水宿雲飛共一天。”
(4).比喻快速行進。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虎嘯風騰,雲飛電掩。”《隋書·煬帝紀下》:“高帆電逝,巨艦雲飛。”《 * 詞話》第九十回:“那 小張 掩口應諾,雲飛跑去。”
(5).比喻才情奔放。《藝文類聚》卷十四引 南朝 梁 沉約 《<梁武帝集>序》:“牋記風動,表議雲飛。” 隋 盧思道 《盧紀室誄》:“麗詞泉涌,壯思雲飛。”
(6). 漢高祖 《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因用“雲飛”謂奮發有為。 南朝 宋 鮑照 《為柳令讓驃騎表》:“翰起雲飛,拂翼虹路。”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理應識是識非,知滯知微,使無才者泥伏,有用者雲飛。” 宋 王禹偁 《省試三傑佐漢孰優論》:“﹝ 漢高祖 ﹞斬蛇於大澤,逐鹿於中原,雲飛 豐 沛 之間,雷動 崤 函 之地。”
(7).比喻遠走高飛。 唐 唐彥謙 《送樊琯司業歸朝》詩:“雲飛同去國,星散各殊方。” 明 高啟 《送證上人住持道場》詩:“明朝舉首空相望,雲飛 笠澤 天茫茫。”
(8).飄揚貌。 宋 張先 《宴春台慢·東都春日李閣使席上》詞:“雕觴霞灩,翠幕雲飛。”
(9).道教語。謂升天成仙。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泿水》:“﹝ 盧躭 ﹞少棲仙術,善解雲飛。”《雲笈七籤》卷七四:“﹝ 隱棲子 ﹞必當羽化雲飛,豈止龜鶴齊壽。”
青連
碧綠的河水漾著淺淺的波紋。語出《詩·魏風·伐檀》:“ 河 水清且漣猗。” 宋 劉過 《行香子·山水扇面》詞:“峯巒空翠,溪水青連。”一本作“ 青漣 ”。
嵐煙
猶嵐氣。 唐 劉長卿 《望龍山懷道士許法稜》詩:“嵐煙瀑水如向人,終日迢迢空在眼。” 清 周亮工 《粵客過延津將往秣陵》詩:“五載嵐煙迷 越 嶺,六朝草色醉 吳 江。”
樓台
(1) 〈方〉∶涼台
(2) 較高的台榭,泛指樓(多用於詩詞戲曲)
近水樓台
海日
海上的太陽。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張素 《渤海中口占》:“海日三更曉, 齊 煙九點蒼。”
俛仰
亦作“ 俛卬 ”。1.低頭抬頭。《墨子·節用中》:“俛仰週遊威儀之禮,聖王弗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鴻》:“見其伸頸俛仰,吐出黃金半鋌。”
(2).指身體的屈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脅痛不可俛仰,又不得小溲。”
(3).升降。《淮南子·原道訓》:“是故聖人將養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而與道沉浮俛仰。” 高誘 註:“俛仰猶升降。”
(4).形容時間短暫。《莊子·在宥》:“其疾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漢書·晁錯傳》:“以大為小,以彊為弱,在俛卬之間耳。” 宋 蘇軾 《徐州賀河平表》:“未有收狂瀾於既潰,復故道於將堙,俛仰而成,神速若此。”
(5).俯視和仰望。 明 歸有光 《周弦齋壽序》:“俛仰今昔,覽時事之變化,人生之難久長如是,是不可不舉觴而為之賀也。”
(6).應付;周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言敢近舍明公遠希 嵇 阮 ”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引 晉 鄧粲 《晉紀》:“ 伯仁 儀容弘偉,善於俛仰應答,精神足以蔭映數人。” 宋 秦觀 《陳偕傳》:“嘻,今老矣,顧家貧無以給衣食之奉,聊復俛仰於其間,至於得失精粗,不復經意也。”《明史·高穀胡濙王直傳贊》:“皆力持正議,不隨眾俛仰,故能身負碩望。”
置身
存身。謂自己處於某種環境或場合。 宋 陸游 《攜癭樽醉梅花下》詩:“肯從 放翁 來住山,誰雲置身不得所?” 清 曾國藩 《復劉霞仙中丞書》:“所居疑在 蓬島 之間,置身若在 周 秦 以前。” 陳毅 《陪巴西朋友訪杭州》詩:“置身如在畫屏中,景色 錢塘 傲太空。”
一羽
(1).一根羽毛。多用以喻輕或少。《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 漢 王符 《潛夫論·釋難》:“是故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晉書·夏侯湛傳》:“譬猶投盈寸之膠,而欲使江海易色;燒一羽之毛,而欲令大鑪增勢。”
(2).指一隻禽鳥。《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萬乘至重;一羽甚微。從甚微之懽,忽至重之誡。”
天風
風。風行天空,故稱。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吹旛旂。”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賞春》:“好趁天風,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時古調》九:“天風吹,海浪流。滿懷悲憤事,聊以寄箜篌。”
颯颯
形容風吹動樹木枝葉等的聲音
秋風颯颯
寒雨颯颯
征衣
(1).旅人之衣。 唐 岑參 《南樓送衛憑》詩:“應須乘月去,且為解征衣。” 宋 劉儗 《訴衷情》詞:“征衣薄薄不禁風,長日雨絲中。” 清 孫枝蔚 《出門》詩:“凍樹鷄鳴早,征衣燭滅遲。”
(2).出征將士之衣。 唐 趙嘏 《送李裴評事》詩:“塞垣從事識兵機,只擬平戎不擬歸。入夜笳聲含白髮,報秋榆葉落征衣。” 宋 司馬光 《出塞》詩:“霜重征衣薄,風高戰鼓鳴。” 清 顧炎武 《贈朱監紀四輔》詩:“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
(3).泛指軍服。 續範亭 《壽徐老》詩之三:“粗布征衣常補綻,自煮瓜果充糧食。”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登岱·其二原文_登岱·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