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君與叔父試製策各攜一端硯外孫文驥藏其一

作者:蘇過 朝代:宋代

原文

兩翁出蜀時,不攜一束書。

朅來奉大對,昧死排奸諛。

諫官與御史,鉗口慚青蒲。

翁登鸞台上玉堂,論恩獻納在帝旁。

居夷渡海不汝置,險阻艱難曾備嘗。

詩詞問答

問:《先君與叔父試製策各攜一端硯外孫文驥藏其一過藏其一名賢良硯》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蘇過的名句有哪些?答:蘇過名句大全

注釋

1. 宋高似孫《硯箋》卷二

參考注釋

不攜

無離心。《國語·周語上》:“分均無怨,行報無匱,守固不偷,節度不攜。” 韋昭 註:“攜,離也。”

束書

(1).猶負籍。 唐 方乾 《送班主簿入謁荊南韋常侍》詩:“束書成遠去,還計莫經春。倒篋唯求醉,登舟自笑貧。”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 夢錫 抱學有才……束書渡 淮 至 廣陵 ,謁先主,辟置門下。”

(2).收起書籍。謂把書擱置一邊。 宋 蘇軾 《李氏山房藏書記》:“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也?” 明 唐順之 《書丁近齋示孫卷後》:“今益衰且病,精力日減,於是經年束書不一觀。”

朅來

(1).猶言去。《後漢書·張衡傳》:“回志朅來從玄諆,獲我所求夫何思!” 李賢 註:“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朅來游 嵩 峯,羽客何雙雙。” 唐 李涉 《春山三朅來》詩之一:“釣魚朅來春日暖,沿溪不厭舟行緩。” 宋 蘇軾 《朱壽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詩:“ 長陵 朅來見大姊, 仲孺 豈意逢將軍?” 清 顧炎武 《張隱君元明於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詩:“朅來未得從 黃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猶言來。歸來;來到。《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詠歸塗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來。” 呂延濟 註:“朅來,言歸去來也。” 唐 張九齡 《歲初登高安南樓言懷》詩:“朅來 彭蠡 澤,載經 敷淺原 。” 宋 辛棄疾 《念奴嬌·戲贈善作墨梅者》詞:“疑是花神,朅來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陳滄洲太守出瘞鶴銘於江中以拓本見示作歌記之》:“朅來江邊問遺碣,太息墨寶存空亭。”

(3).猶言爾來或爾時以來。 南朝 梁 何遜 《行經孫氏陵》詩:“朅來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韋道安》詩:“朅來事儒術,十載所能逞。” 宋 蘇軾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朅來東遊慕人爵,棄去舊學從兒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詩:“朅來幸得公務閒,閒情暫寄水石間。” 梁啓超 《愛國歌》之三:“君不見朅來 歐 北天驕驟進化,寧谷久扃吾文明。”

(4).助詞。 晉 張協 《雜詩》之六:“朅來戒不虞,挺轡越飛岑。”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三十:“朅來豪遊子,勢利禍之門。” 宋 蘇軾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朅來 震澤 都如夢,只有 苕溪 可倚樓。”

(5).何來。朅,通“ 曷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回車朅來兮,絶道 不周 ,會食 幽都 。”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行》:“高節難久淹,朅來空復辭。” 宋 陳與義 《衡山道中》詩之三:“朅來巖谷游,卻在浮雲外?”

(6).何不來。朅,通“ 盍 ”。 唐 李商隱 《井泥》詩:“我欲秉鈞者,朅來與我偕?” 宋 樂雷發 《烏烏歌》:“朅來相就飲斗酒,聽我仰天歌烏烏!”

大對

(1).對答天子之詢問或策問。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事對》:“陛下乃幸使九卿,問以朝廷之事,臣愚陋曾不足以承明詔,奉大對。”《漢書·公孫弘傳》:“臣 弘 愚戇,不足以奉大對。” 顏師古 註:“大對,大問之對也。”

(2).指殿試。 宋 秦觀 《李狀元墓志銘》:“自 嘉祐 中舉進士,數為春官所卻,至是始獲奉大對於庭。” 明 謝讜 《四喜記·紫禁明揚》:“明日該廷試,你兄弟兩人可預養精神,以充大對。”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沉筠錢鋪》:“二公春闈試後,三月朔 體仁閣 御試,時尚未揭曉,故二十日同赴大對。”

昧死

冒死,不避死罪

昧死以聞。——《戰國策·趙策》

奸諛

亦作“奸諛”。1.奸詐諂媚。 漢 王符 《潛夫論·務本》:“今多姦諛以取媚,撓法以便佞。”《新唐書·宗室宰相傳贊》:“ 林甫 姦諛,幾亡天下。” 明 歸有光 《上高閣老書》:“謂之理財而財愈乏,謂之治兵而兵愈耗,謂之馭吏而詼詭、佞捷、姦諛、嵬瑣者,爭先而為謾欺。”

(2).奸詐諂媚的人。 唐 韓愈 《答崔立之書》:“誅姦諛於既死,發潛德之幽光。” 宋 王廷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詩之二:“當日姦諛皆膽落,平生忠義只心知。” 明 無名氏 《飛丸記·發跡鋤強》:“時人莫笑無經濟,未死奸諛骨已寒。” 清 唐孫華 《贈趙松一》詩:“潛德幽必彰,姦諛死無逭。”

諫官

古時專規勸天子改正過失的官

魯公為諫官。——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御史

(1)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糾察的官吏

御史前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 又

顧召趙御史。

御史詣學宮。—— 清· 張廷玉《明史》

(3) 又

御史齊康。

鉗口

(1) 以威脅、恐嚇等方式限制他人 *

(2) 沉默無言

上下鉗口,莫有言者。——《後漢書·單超傳》

終日鉗口,鬱鬱寡歡

青蒲

(1).即蒲草。水生植物。嫩者可食,莖葉可供編織蒲蓆等物。 唐 王維 《皇甫岳雲溪雜題·鸕鶿堰》詩:“乍向紅蓮沒,復出青蒲颺。” 宋 蘇軾 《又一首答二猶子與王郎見和》:“脯青苔,炙青蒲,爛蒸鵝鴨乃瓠壺。” 清 鄭燮 《滿江紅·田家四時苦樂歌》詞:“正青蒲水面,紅榴屋角。” 郭沫若 《女神·晴朝》:“喔,一灣的碎玉!無限的青蒲!”

(2).指天子內庭。《漢書·史丹傳》:“ 丹 以親密臣得侍視疾,候上間獨寢時, 丹 直入臥內,頓首伏青蒲上。”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以青規地曰青蒲,自非皇后不得至此。”《文選·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三》:“比雖輻湊闕下,多非政要;日伏青蒲,罕能切直。” 李周翰 註:“青蒲,天子內庭也,以青色規之,而諫者伏其上。” 唐 杜甫 《壯遊》詩:“斯時伏青蒲,廷諍守御牀。”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四折:“將皇親廝毀謗,將大將廝虧圖。我和你直叩青蒲,揀著那愛處做。”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沉 素吶吶,青蒲獨對,懾於天威,但連稱興作非時,恐累聖德而已。”

鸞台

(1).宮殿高台的美稱。《文選·曹植<應詔>詩》:“朝發鸞臺,夕宿蘭渚。” 李善 註:“鸞臺、蘭渚,以美言之。” 唐 王勃 《九成宮頌》:“翊鸞臺之廣宴,扈鴛砌之仙遊。”

(2). 唐 時門下省的別名。後借指朝廷高級政務機構。《新唐書·百官志二》:“ 垂拱 元年改門下省曰鸞臺。” 宋 梅堯臣 《永叔寄澄心堂紙二幅》詩:“幅狹不堪作詔命,聊備麤使供鸞臺。” 清 朱彝尊 《送曹郡丞貞吉之官徽州》詩:“鳳沼趍晨久,鸞臺典籍榮。”

(3).妝檯。《敦煌曲子詞·天仙子》:“燕語鶯啼驚覺夢,羞見鸞臺雙舞鳳。” 宋 張先 《木蘭花·席上贈同邵二生》詞:“弄妝俱學閒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 明 高明 《琵琶記·再報佳期》:“鸞臺罷妝,鵲橋初駕,佳期近也,請仙郎到河。”

玉堂

(1).玉飾的殿堂。亦為宮殿的美稱。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帷,經於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韓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漢 劉向 《九嘆·逢紛》:“芙蓉蓋而菱華車兮,紫貝闕而玉堂。”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朱閣玲瓏於林間,玉堂陰映於高隅。”

(2). 漢 宮殿名。《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作 建章 宮……其南有 玉堂 、 璧門 、 大鳥 之屬。” 司馬貞 索隱引《漢武故事》:“ 玉堂 基與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東觀漢記·孝沖皇帝紀》:“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宮殿。 唐 杜甫 《進雕賦表》:“令 賈馬 之徒,得排金門,上玉堂者甚眾矣。”

(4).官署名。 漢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後翰林院亦稱玉堂。《漢書·李尋傳》:“過隨眾賢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顏師古 註:“ 玉堂殿 在 未央宮 。” 王先謙 補註引 何焯 曰:“ 漢 時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時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後,翰林遂並蒙玉堂之號。”《宋史·蘇易簡傳》:“帝嘗以輕綃飛白大書‘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簡 牓於廳額。” 明 李東陽 《院中即事》詩:“遙羨玉堂諸院長,酒杯能緑火能紅。”《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業,我過了景了。” 王闓運 《郭新楷傳》:“君逸才也,玉堂群彥為愧多矣。”

(5).嬪妃的居所。借指寵妃。《漢書·谷永傳》:“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 顏師古 註:“玉堂,嬖倖之舍也。”《後漢書·翟酺傳》:“願陛下親自勞恤,研精緻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處。《文選·左思<吳都賦>》:“玉堂對霤,石室相距。” 劉逵 註:“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東陽 《鏡川先生宅賞白牡丹》詩:“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貴的宅第。 南朝 宋 鮑照 《喜雨》詩:“驚雷鳴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張柬之 《東飛伯勞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參差繡戶懸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傳説小名兒,檀板能歌絶妙詞。”

(8).經穴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頭面部》:“玉堂在口內上齶,一名上含,其竅即頑顙也。”

獻納

(1) 委婉的提出意見以供接受、採納

(2) 無代價地把東西獻出

獻納金銀

居夷

亦作“ 居彝 ”。本指居住在東方九夷之地。後泛指居住在少數民族地區。 明 徐愛 《<傳習錄上>前言》:“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因已超入聖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清 錢謙益 《秋日雜詩》之十八:“世界自寥廓,吾師欲居彝。”

險阻艱難

險阻:危險和障礙。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危險和障礙。

備嘗

受盡;嘗盡。《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上常親執弓矢,率軍後先導衛,備嘗辛苦。”《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因此墮落,今生罰為貧儒,教你備嘗鬼趣。”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九:“ 中國 的家庭制度與婦女地位,使做母親的非備嘗困苦不可。”

詩詞推薦

先君與叔父試製策各攜一端硯外孫文驥藏其一原文_先君與叔父試製策各攜一端硯外孫文驥藏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