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其二原文
簸卻蓬萊山,填取碧圓海。
玉沙清淺流,種桑應好在。
傳聞祖洲上,瓊田收十倍。
菰苗如翠眉,旭露發紅彩。
褰裳不肯去,祖龍老應悔。
蒼苔鞭石橋,沈波臥千載。
白日那可駐,青春向誰買。
壺頂芝正肥,遲回欲何待。
詩詞問答
問:渡海·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毛澄
問:渡海·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毛澄的名句有哪些?答:毛澄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五部
參考注釋
蓬萊山
神山名。相傳為仙人所居之處。《山海經·海內北經》:“ 蓬萊山 在海中。”《後漢書·竇章傳》:“是時學者稱 東觀 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萊山 。” 李賢 註:“ 蓬萊 ,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祕録並皆在焉。” 清 孫枝蔚 《壽汪生伯先生閔老夫人》詩:“何名 西王母 ,何處 蓬萊山 。”
玉沙
(1).白沙。 南朝 梁 沉約 《彌陀佛銘》:“瀢沱玉沙,乍來乍往;玲瓏寶樹,因風韻響。” 唐 韋述 《奉和聖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雲散明金闕,池開照玉沙。” 宋 楊萬里 《新晴西園散步》詩:“池水初生蓋玉沙,雨餘碧草臥堤斜。”
(2).比喻雪花。 宋 蘇軾 《小飲清虛堂示王定國》詩:“天風淅淅飛玉沙,詔恩歸沐休早衙。” 宋 范成大 《次韻陳仲思經屬西峰觀雪》:“起望天南陲,玉沙滿長風。”
(3).指星斗,亦以喻棋子。 唐 王建 《夜看美人宮棋》詩:“巡拾玉沙天漢曉,猶殘織女兩三星。” 清 劉獻廷 《洞庭秋月》詩:“纖雲不動金波浮,玉沙萬里開清秋。”
清淺
(1).謂清澈不深。 南朝 宋 謝靈運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苹蓱泛沉深,菰蒲冒清淺。” 宋 王安石 《蒲葉》詩:“蒲葉清淺水,杏花和暖風。” 明 王問 《自山中泛湖歸》詩:“川塗風浪平,沿流弄清淺。” 田漢 《江漢漁歌》第五場:“ 大別山 頭掛夕陽, 月湖 清淺翻鴛鴦。”
(2).淺顯;不深奧。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 宋 豫章 太守 謝瞻 ……詩,其源出於 張華 。才力苦弱,故務其清淺,殊得風流媚趣。”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徵引》:“ 元 白 自清淺, 劉 陸 但恣肆。”
(3).指銀河。 唐 李白 《游太山》詩之六:“舉手弄清淺,誤攀 織女 機。” 王琦 註:“《古詩》:‘河漢清且淺。’” 唐 孟郊 《古意》詩:“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好在
幸好
好在他傷勢不重
傳聞
(1) 聽到流傳
傳聞說你將同她結婚
(2) 通過多人才了解
(3) 輾轉流傳的訊息
傳聞多失
祖洲
古代傳說中的十洲之一。《海內十洲記·祖洲》:“ 祖洲 近在 東海 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萬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長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當時活也,服之令人長生。” 唐 李商隱 《祭張書記文》:“迴生乏 祖洲 之草,續斷無 弱水 之膠。” 清 黃景仁 《後觀潮行》:“乘槎未許到星闕,採藥何年傍 祖洲 。”
瓊田
(1).傳說中能生靈草的田。《十洲記·祖洲》:“ 鬼谷 先生云:‘此草是 東海 祖洲 上,有不死之草,生瓊田中,或名為養神芝。其葉似菰,苗叢生,一株可活一人。’” 北周 庾信 《周趙國公夫人紇豆陵氏墓志銘》:“胡香四兩,嗟西域之使稀;靈草一枝,恨瓊田之路絶。” 唐 顧況 《朝上清歌》:“瓊田瑤草,壽無涯些。” 清 朱瑄 《祖龍引》:“瓊田倘致長生草,眼見諸侯盡入 關 。”
(2).傳說中種玉之田。 宋 朱熹 《公濟惠山蔬四種並以佳篇來貺因次其韻·芹》:“瓊田何日種,玉本一時生。”參見“ 玉田 ”。
(3).形容瑩潔如玉的江湖、田野。 南朝 陳 張正見 《詠雪應衡陽王教》:“九冬飄遠雪,六出表豐年。 睢陽 生玉樹, 雲夢 起瓊田。” 宋 歐陽修 《滄浪亭》詩:“風高月白最宜夜,一片瑩浄鋪瓊田。” 元 尹廷高 《次韻蘭室玉皇閣觀雪》:“大千世界天花墜,百萬人家玉色同。極目不知雲盡處,瓊田遙接海門東。” 清 納蘭性德 《玉泉十二韻》:“蛟龍蟠翠島,雁鶩起瓊田。”
十倍
就是一個數乘10,比如1的10倍就是10,2的十倍就是20。翠眉
(1).古代女子用青黛畫眉,故稱。 晉 崔豹 《古今注·雜注》:“ 魏 宮人好畫長眉,今多作翠眉警鶴髻。” 南朝 梁 江淹 《麗色賦》:“夫絶世而獨立者,信東方之佳人,既翠眉而瑤質,亦盧瞳而頳脣。” 唐 盧綸 《宴席賦得姚美人拍箏歌》:“微收皓腕纏紅袖,深遏朱弦低翠眉。”
(2).為美女的代稱。 唐 杜甫 《解悶》詩之十二:“雲壑布衣鮐背死,勞人害馬翠眉須。” 清 孫枝蔚 《吊迷樓故址和彭駿孫》:“東來天子復能詩,更起飛樓貯翠眉。”
紅彩
指花。《文選·江淹<雜體詩·效張華“離情”>》:“庭樹發紅彩,閨草含碧滋。” 張銑 註:“紅彩,花也。” 唐 李白 《古風》之四四:“玉顏艷紅彩,雲髮非素絲。”
褰裳
(1).撩起下裳。《詩·鄭風·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 溱 。”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褰裳以越滄海,企佇而躍九玄。”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又西建廳事臨水,窗牖洞開,使花、山澗、湖光、石壁褰裳而來。”
(2).相傳 公輸班 為 楚 設定雲梯,欲攻 宋 , 墨翟 聞之,“自 魯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說 楚王 。事見《戰國策·宋衛策》、《淮南子·修務訓》。 南朝 陳 徐陵 《讓散騎常侍表》:“昔 墨子 諸生褰裳救 楚 , 魯連 隱士高論卻 秦 ,況乎謬蒙知己,寧無感激。”後遂以“褰裳”為不辭勞苦,急於為國事奔波之典。 清 黃宗羲 《錢忠介公傳》:“時平則高洗耳,世亂則美褰裳。”
(3).謂帝王讓位。典出《竹書紀年》卷上:“﹝十四年卿雲見,命 禹 代 虞 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華已竭,褰裳去之。’於是八風循通,慶雲叢聚,蟠龍奮迅於其藏,蛟魚踴躍於其淵。龜鱉鹹出其穴,遷 虞 而事 夏 。 舜 乃設壇於 河 ,依 堯 故事。”《舊唐書·忠義傳上·蘇安恆》:“豈不思 虞舜 褰裳, 周公 復辟,良以 大禹 至聖, 成王 既長,推位讓國,其道備焉。” 清 唐孫華 《讀梅村先生<鹿樵紀聞>有感題長句》之五:“運終三百合褰裳,誰謂憂勤致覆亡。”
不肯
——用於否定式助動詞表示拒絕
他不聽勸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裝一台輔助引擎
祖龍
(1).指 秦始皇 。《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六年﹞秋,使者從 關 東夜過 華陰 平舒道 ,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 滈池君 。’因言曰:‘今年 祖龍 死。’”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祖,始也;龍,人君象。謂 始皇 也。” 唐 胡曾 《詠史詩·東海》:“自是 祖龍 先下世,不關無路到 蓬萊 。” 明 許時泉 《武陵春》:“只弄得 上蔡門 兔犬酸心, 望夷宮 馬鹿攢眉,鮑魚車風動 祖龍 歸,四海內干戈鼎沸。” 清 梁佩蘭 《易水行》:“ 荊卿 不得刺 秦王 , 無且 在殿提藥囊,為謀不成實天意, 祖龍 膽落 荊卿 死。”
(2).借指其他帝王。 唐 溫庭筠 《湖陰詞》:“祖龍黃鬚珊瑚鞭,鐵驄金面青連錢。”按,《晉書·明帝紀》:“帝母 荀氏 , 燕 代 人,帝狀類外氏,鬚黃。”此指 晉明帝 。
蒼苔
青色苔蘚。 晉 潘岳 《河陽庭前安石榴賦》:“壁衣蒼苔,瓦被駁鮮,處悴而榮,在幽彌顯。” 唐 杜甫 《醉時歌》:“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清 孫枝蔚 《醉題田家翁壁上》詩:“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風雨生蒼苔。”
石橋
(1).石造的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河東岸有石橋,橋本當河,河移,故廁岸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鵑 《賞菊椰子林》:“溪上架著一條弓形的石橋,橋欄上齊整地排列著好多盆黃色和淺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勝 石樑 。梁連線二山,形似橋,故稱。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橋 。” 宋 梅堯臣 《送微上人歸省天台》詩:“釋子懷慈母,吾儒未易輕。不尋琪樹去,肯向 石橋 行。” 宋 梅堯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詩:“常觀月從東方出,想照 石橋 旁畔人。”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青春
(1) 青年時代
壯麗的青春
(2) 也用於比喻
百年老廠恢復了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齡
青春幾何
(4)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蔥色,所以春天稱青春
青春作伴好還鄉。——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遲回
亦作“ 遲囬 ”。亦作“遟回”。 1.遲疑,猶豫。《魏書·郭祚傳》:“ 高祖 嘆謂 祚 曰:‘卿之忠諫, 李彪 正辭,使朕遲回不能復決。’”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經史一》:“ 璋 ( 劉璋 )無得罪於 蜀 民,其亡有足哀者;故 昭烈 之取之也,亦遲回不忍,及迫於羣言,然後圖之。”《明史·孟養浩傳》:“今日既遲囬於豫教,安知來歲不游移於冊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江城》:“母尚遲回,女已偕婢入。”
(2).猶徘徊。 宋 賀鑄 《山花子·彈箏》詞:“約略整鬟釵影動,遲回顧步珮聲微。” 明 陳獻章 《寄題三洲岩》詩:“遲囬北壁下,目擊元公遺。” 清 王韜 《英但自守》:“徒以 法 不肯為 英 用, 英 又不能合 法 ,故遲囬審顧,觀望徘徊以至於此。” 清 譚嗣同 《與唐紱丞書》:“雖然,三十曰壯,坐此縈繚遲回,卒不克自致於當世有用之學。”
(3).猶滯留。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比往而山水暴漲不復可涉, 吉 不能泅,遟回嘆息,坐岸良久,欲下不敢渡。”《魏書·司馬昌明傳》:“ 溫 ( 桓溫 )自歸寢疾,諷求備物九錫…… 彪之 ( 王彪之 )云:‘聞彼病日增,亦當不復支久,自可小遲回其事。’”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居一日, 寬 ( 裴寬 )詣 寂 ( 普寂禪師 ), 寂 曰:‘有少事,未暇款語,且請遲回休憩也。’”《花月痕》第四八回:“相傳 江寧 城中,有一婦背負嬰兒,被驅入館,這婦人遲回不行。” 子虛子 《湘事記》:“更令 李金山 領第二站駐 沙市 ,然其司令本部以待 上海 購械,遲回未發。”
遲廻: 亦作“ 遲迴 ”。亦作“遟迴”。同“ 遲回 ”。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 彊 (太子 劉彊 )遂因左右陳誠,願備藩輔, 世祖 遟廻者久之,乃許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負》:“苟使君強自遲迴至冰散,則君尚欲開口,其事焉得哉!”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二:“ 皋疆 ( 馮皋疆 )入丁酉鄉簾,老吏 沉 某為富人 趙 通節,緩頰再三, 皋疆 遲迴上科事,懼不敢應。”《文選·鮑照<放歌行>》:“今君有何疾,臨路獨遲廻。” 張銑 註:“遲廻,不行貌。” 唐 顏真卿 《題杼山癸亭》詩:“遲迴未能下,夕照明村樹。” 潘飛聲 《秋感》詩之一:“海上遲廻滯去程,入秋風物倍淒清。”《晉書·顧眾傳》:“及 敦 ( 王敦 )構逆,令 眾 出軍, 眾 遲迴不發。” 唐 張說 《為妓人祭故主文》:“心思往而莫遂,足欲返而遲迴。” 宋 賀鑄 《河滿子》詞:“每恨相逢薄處,可憐欲去遲迴。”
何待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須、用不著。 蕭三 《血書》詩:“只聽說,你工作努力,你常常站在鬥爭的最前線。這何待說?你已久是鋼鐵煉成的戰鬥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