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日堂原文
羲和不停馭,孝子多隱憂。
譬彼川上波,逝者無回流。
寸草徒有心,春暉諒難酬。
豺獺欲思報,昊天極悠悠。
誰揮魯陽戈,為請飛光留。
詩詞問答
問:愛日堂的作者是誰?答:王汝玉
問:愛日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尤韻
參考注釋
羲和
(1). 羲氏 和 和氏 的並稱。傳說 堯 曾命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兩對兄弟分駐四方,以觀天象,並制曆法。《書·堯典》:“乃命 羲 和 ,欽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2).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駕御日車的神。《楚辭·離騷》:“吾令 羲和 弭節兮,望 崦嵫 而勿迫。” 王逸 註:“ 羲和 ,日御也。”《初學記》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訓》:“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謂懸車。”原註:“日乘車,駕以六龍, 羲和 御之。”
(3).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太陽的母親。《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 甘水 之間,有 羲和之國 。有女子名曰 羲和 ,方浴日於 甘淵 。 羲和 者, 帝俊 之妻,生十日。”
(4).代指太陽。《後漢書·崔駰傳》:“氛霓鬱以橫厲兮,羲和忽以潛暉。” 李賢 註:“羲和,日也。”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晝競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耀。”
(5). 王莽 時主掌全國財賦的官吏。《漢書·王莽傳中》:“更名大司農曰羲和,後更為納言。”《後漢書·魯恭傳》:“祖父 匡 , 王莽 時為羲和,有權數,號曰智囊。”
不停
一直在做或者運行著某件事情孝子
(1) 指對父母孝順的兒子
(2) 父母死後守孝的人
隱憂
內心裡的憂愁;憂痛
回流
(1) 在化工過程(如蒸餾或液-液萃取過程)中,將產品液流送回過程設備以提高轉化率或收集率的那部分液體
(2) 身體的液流或內容物逆正常方向流經體腔或管道。特指人的血液逆流回入心臟,其原因是瓣膜的功能缺損
寸草
(1) 小草
吳人種菱,春輒芟除,不遺寸草。——《宋史·蘇軾傳》
尺草不留
(2) 比喻微小(多用於兒女自比於父母)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寸草之心
有心
有某種想法
有心人
春暉
春光,春陽。比喻母愛
鳥啼渾似惜春暉。——戴叔倫《過柳溪道院》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效《遊子吟》
豺獺
豺祭和獺祭。初春,河水解凍,獺開始大肆捕殺魚類;深秋,鳥獸長成,豺大量殺獸以備冬。古人因以附會其為捕獵前的祭祀,並且以此作為人類魚獵季節的開始。《禮記·王制》:“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豺祭獸,然後田獵。”《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 鄭玄 註:“皆記時候也……此時魚肥美,獺將食之,先以祭也。”《禮記·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獸戮禽。”《漢書·貨殖傳序》:“育之以時,而用之有節。屮木未落,斧斤不入於山林;豺獺未祭,置網不布於壄澤;鷹隼未擊,矰弋不施於徯隧。”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因豺獺以為節,疾非時之傷孕;解置而不網,明含氣之命重矣。” 唐中宗 《拜南效制》:“豺獺有祭,下不隔於微品。犧牲畢陳,上以先於嚴配。” 宋 劉弇 《元符南郊大禮賦》:“登魚奠獸,肇豺獺之知。”參見“ 豺祭 ”、“ 獺祭魚 ”。
天極
(1) 天球上的兩點之一,在這兩點周圍的恆星都呈現周日運動。對於地球,地軸延長和天球相交的兩點叫做天極。在北半球的叫北天極,在南半球的叫南天極
(2) 天邊;天際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魯陽戈
《淮南子·覽冥訓》:“ 魯陽公 與 韓 搆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為之反三舍。”後以“魯陽戈”謂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南朝 梁 蕭紀 《同蕭長史看妓》詩:“想君愁日暮,應羨 魯陽 戈。” 唐 杜甫 《傷春》詩之五:“難分太倉粟,競棄 魯陽 戈。” 王德鍾 《十九歲述懷》詩之六:“匡時揮盡 魯陽 戈,天意如斯奈若何!”亦省作“ 魯戈 ”。 元 馬麐 《獨酌謠》:“ 魯 戈莫麾斥, 羲 車莫招搖。” 清 袁於令 《西樓記·檢課》:“一任窗前之駒隙,不愁鏡里之霜華,吾以為 魯 戈難再, 江 筆可危也。” 沉礪 《偶成》詩:“ 楚 囚對泣渾無補,誰為中原奮 魯 戈?”
飛光
(1).飛逝的光陰。 南朝 梁 沉約 《宿東園》詩:“飛光忽我遒,豈止歲雲暮。” 宋 曾鞏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節推》詩:“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飛光如轉燭。” 清 張雲錦 《玉燭新·和南台徐丈雪夜藝舫韻》詞:“才轉眼春暖冬寒,飛光去來何驟。” 魯迅 《集外集拾遺·<秋夜有感>詩》:“綺羅幕後送飛光,柏栗叢邊作道場。”
(2).猶耀光。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