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易台謁周文王祠原文
洹盪之間曰羑里,演易聖人昔拘此。
天高地下皆易理,彖辭闡發權輿是。
天王聖明罪當誅,千載而下真知己。
巍巍之台近尺咫,夙凜師承惟四字。
無憂其常憂暫耳,王季為父武為子。
牧誓諒非心所喜,叩馬村在河之涘,夷齊首肯吾斯語。
詩詞問答
問:演易台謁周文王祠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演易台謁周文王祠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一
2. 葉如常謂文王視民傷四字足為千古帝王心法
參考注釋
羑里
(1). 殷 代監獄名。《莊子·盜跖》:“ 文王 拘 羑里 。” 成玄英 疏:“ 羑里 , 殷 獄名。”《史記·殷本紀》:“ 西伯昌 聞之竊嘆, 崇侯虎 知之以告 紂 , 紂 囚 西伯 羑里 。”《太平御覽》卷 * 三引 漢 應劭 《風俗通》:“《周禮》三王始有獄…… 殷 曰 羑里 ,言不害人,若於閭里; 紂 拘 文王 是也。” 明 錢邦芑 《窮士吟》:“ 羑里 自消遙, 匡 圍等平素。”
(2).古城名。在今 河南 湯陰 北。 羑水 經城北東流。《漢書·地理志上》:“ 盪陰 ……有 羑里 城, 西伯 所拘也。”
演易
指 周文王 困 羑里 時推演《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之事。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蓋 文王 拘而演《周易》, 仲尼 厄而作《春秋》。” 唐 黃滔 《與王雄書》:“閣下能揭 元次山 、 韓退之 之風,故無所以否其道,窒其數;使若作《騷》演《易》,皆出於窮愁也。” 明 何景明 《子衡在獄感懷十二韻》:“受《書》賢不死,演《易》聖猶勤。”
聖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達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時也專指孔子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唐· 韓愈《師說》
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韓非子·五蠹》
(2) 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
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天高地下
(1).比喻尊卑有別。《禮記·樂記》:“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 孔穎達 疏:“以天高地下不同,故人倫尊卑有異。”
(2).比喻各種情勢。《 * 詞話》第四十回:“那 西門慶 吃了一夜酒的人,倒去頭,那顧天高地下,鼾睡如雷。”《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楊化 在草坡上一交,放翻身子,不知一個天高地下,鼾聲如雷。”
易理
《易》的義理。 唐 孔穎達 《<周易正義>序》:“是知《易》理備包有無。”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總之 孔子 是研究過《易經》的,他對於《易》理當然發過些議論,我們在《易傳》中可以看出不少的‘子曰’云云的話,這便是證據。”
彖辭
《易經》中論卦義的文字。也叫“卦辭”
闡發
闡明並發揮
這篇文章闡發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權輿
(1).起始。《詩·秦風·權輿》:“今也每食無餘,於嗟乎!不承權輿。” 朱熹 集傳:“權輿,始也。” 三國 魏 曹丕 《登城賦》:“孟春之月,惟歲權輿,和風初暢。” 清 黃宗羲 《<淮安戴氏家譜>序》:“ 武王 克 商 ,封 微子 於 宋 ,七世而曰 戴公 ,此 戴 姓之權輿也。”
(2).萌芽;新生。《大戴禮記·誥志》:“於時冰泮發蟄,百草權輿。”《後漢書·魯恭傳》:“今始夏,百穀權輿,陽氣胎養之時。”《晉書·戴若思傳》:“今天地告始,萬物權輿。”參閱 清 錢大昕 《潛研堂集·答問》。
(3).黃色。參見“ 權 ”。
天王
(1) 天子
(2) 太平天國的洪秀全自封天王
(3) 某些威力很大的天神
聖明
英明聖哲,無所不曉。舊時稱頌皇帝的一種諛辭
這真是“曲終奏雅”,令人如釋重負,覺得 * 畢竟聖明,好人也終於得救。——魯迅《病後雜談》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而下
以下。《易·繫辭上》:“形而下者謂之器。”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神奇》:“郡守而下,少時皆至,士民觀者如墻。” 明 李贄 《答劉方伯書》:“故愚謂千載而下,雖有 孔子 出而善誘之,亦必不能易其所飢渴以就吾之食飲也。”
知己
(1) 了解、賞識自己
(2) 親密的朋友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關係密切的
知己話
巍巍
高大壯觀的樣子
巍巍乎可畏。——明· 劉基《賣柑者言》
尺咫
咫尺。喻極近的距離。 南朝 宋 鮑照 《春羈》詩:“佳期每無從, 淮 陽 非尺咫。” 明 何宇度 《益部談資》卷下:“郡齋望隔江羣山,尺咫七峯,分列若屏。” 清 趙翼 《扈從木蘭》詩:“堪笑擇地者,盡力爭尺咫。”
師承
(1) 師徒相傳的系統
各個流派各有師承
(2) ∶效法繼承
師承有來
無憂
(1).沒有憂患;不用擔心。《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范獻子 謂 魏獻子 曰:‘……從王命以紓諸侯, 晉國 無憂。’”《史記·張儀列傳》:“為大王計,莫如事 秦 。事 秦 則 楚 韓 必不敢動;無 楚 韓 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唐 羅鄴 《上東川顧尚書》詩:“龍節坐持兵十萬,可憐 三蜀 盡無憂。” 宋 朱熹 《次瑞泉詩韻》:“終待寒泉食,無憂水鏡昏。”
(2).佛教語。參見“ 無憂王 ”、“ 無憂樹 ”。
非心
邪心。《書·冏命》:“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 孔 傳:“言侍左右之臣,彈正過誤,檢其非妄之心,使能繼先王之功業。”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一》:“所以格非心,緝敬勝也。”
叩馬
(1).勒住馬。叩,通“ 扣 ”。《史記·伯夷列傳》:“ 伯夷 、 叔齊 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 郁達夫 《別掌書某君》詩:“道我新詩錦不如,臨歧叩馬請回車。”
(2).表示忠言直諫的舉動。 唐 司空圖 《復安南碑》:“舉旄何暇,猶申叩馬之忠,曳踵誰觀,莫救跕鳶之沴。” 明 姚茂良 《精忠記·叩馬》:“書生冒虎威,敢直言叩馬,乞賜聽啟。”
夷齊
伯夷 和 叔齊 的並稱。《孔叢子·陳士義》:“ 夷 齊 無欲,雖 文 武 不能制。” 唐 李白 《梁園吟》:“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 夷 齊 事高潔。” 廖仲愷 《有感》詩:“扣馬 夷 齊 思止暴,亡羊 臧 谷 共傷時。”參見“ 夷叔 ”。
首肯
點頭許可
待首肯而後應之。——《聊齋志異》
未獲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