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度嶺二首·其一

作者:李學一 朝代:明代

可度嶺二首·其一原文

滇南歷盡又黔中,鳥道依然入碧空。

石磴磷磷芳蘚漬,松林靄靄翠煙籠。

山僧伐石修危路,野老誅茅葺舊宮。

直到凌虛台上望,儼如身世在崆峒。

詩詞問答

問:可度嶺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李學一
問:可度嶺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可度嶺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學一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學一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2. 滇南,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四正作“滇程”

參考注釋

歷盡

多次經歷或遭受

歷盡滄桑

鳥道

只有鳥才能飛越的路,比喻狹窄陡峻的山間小道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碧空

蔚藍色的天空

孤帆遠影碧空盡。——唐·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

石磴

石級;石台階。 南朝  梁  蕭統 《開善寺法會》詩:“牽蘿下石磴,攀桂陟松梁。”《初刻拍案驚奇》卷四:“約有十數里,方得石磴,磴有百來級,級盡方是平地。” 清  錢謙益 《香山寺》詩:“雲從石磴中間出,月向香臺下界生。”《收穫》1984年第3期:“有的地方石磴足有二尺高,可磴面兒只有二寸來寬,大腿高高地提上去,腳板貼緊石磴橫過來,咬著牙關彆足氣,才能升上一磴。”

磷磷

水中石頭突立的樣子。也用以形容突出的釘頭

釘頭磷磷。——唐· 杜牧《阿房宮賦》

林靄

亦作“ 林藹 ”。林中的雲氣。 唐  陸海 《題龍門寺》詩:“窗燈林靄里,聞磬水聲中。” 唐  鄭良士 《游九鯉湖》詩:“仄徑傾崖不可通,湖嵐林靄共溟濛。” 清  方文 《禾塘訪麻孟璿村居》詩:“僕夫歸渡口,林藹拂簷牙。”

翠煙

青煙;煙靄。 唐  孟郊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碧瀨漱白石,翠煙含青蜺。” 宋  秦觀 《望海潮》詞:“巷入垂楊,畫橋南北翠煙中。”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詩:“孤篷入翠煙,住久波始定。”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五燈會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危路

艱險的道路。 三國  魏  曹植 《九詠》:“猶搦轡而繁策,馳覆車之危路。” 唐  楊凝 《別友人》詩:“倦客驚危路,傷禽遶樹枝。”

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農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傳》

誅茅

亦作“ 誅茆 ”。1.芟除茅草。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或誅茅而剪棘,或既西而復東。” 閩  徐夤 《新葺茆堂》詩:“翦竹誅茆就水濱,靜中還得保天真。” 明  汪廷訥 《獅吼記·談禪》:“他風流慷慨世間稀,選勝誅茅堂搆美。”

(2).引申為結廬安居。 龐樹松 《檗子書來約游》詩:“到此倘嫌山水淺,人間何地可誅茅。”

直到

(1) 徑直抵達

直到北京來學藝

(2) 一直到(多指時間)

直到半夜

他一直往梯子上爬,直到喘不過氣來

這一事故直到早晨才被發現

凌虛

升於空際。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華閣緣雲,飛陛凌虛,俯眺流星,仰觀八隅。” 宋 洪邁 《夷堅丁志·仙舟上天》:“仰空寓目,見一舟凌虛直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九鯉湖日記》:“忽有亭突踞危石,拔迥凌虛,無與為對。”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三:“所以如此,全由於岩石中間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裡,無可憑依,凌虛飛下,便扯得又薄又細了。”

淩虛:升向高空或高高地在空中。 三國 魏 曹植 《節游賦》:“建三臺於前處,飄飛陛以凌虛。”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剔腹背無益之毛,攬六翮凌虛之用。” 清 黃遵憲 《大阪》詩:“江山入眼花光媚,樓閣凌虛海氣豪。”

儼如

(1).端莊貌。《新唐書·郭元振傳》:“自朝還,對親欣欣,退就室,儼如也。”

(2).宛如,好象。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民有積粟,野無餓殍,鷄犬牛羊散被草野,富庶充實,儼如承平之世。” 清  李天馥 《<溉堂詩集>序》:“鬚眉畢白,儼如 商洛 之就聘者。” 郭沫若 《蘇聯紀行》:“彼此本不相識,但國外相逢儼如舊友。”

身世

指人生的經歷、遭遇

你能否告訴我一些關於那位女士的身世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崆峒

(1)

(2) 山名,在甘肅

(3) 島名,在山東

(4) 指仙山

此去定教扶聖主,將軍真可倚崆峒。——《楊家將演義》

詩詞推薦

可度嶺二首·其一原文_可度嶺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