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中盤慧因寺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游古中盤慧因寺原文

平明出苑門,輕輿陟山徑。

左右泉應荅,上下松掩映。

於此間得路,無塵惟有淨。

延緣過石橋,猶復攀岩磴。

於焉造蘭若,澄心聞定磬。

東軒少憩坐,虛窗稱清憑。

未能戒綺語,然胥契真性。

詩詞問答

問:游古中盤慧因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游古中盤慧因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四

2. 去聲

參考注釋

平明

天亮的時候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 楚山孤。—— 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輕輿

輕車。 晉 左思 《吳都賦》:“輕輿按轡以經隧,樓船舉颿而過肆。” 宋 曾鞏 《游 * 山》詩:“我馳輕輿豈知倦,倏忽遂覺窮嶔崟。”

山徑

山中小道

山徑幽幽

左右

(1) ∶左和右兩方面

主席台左右,紅旗迎風飄揚

(2) 附近;兩旁

余立侍左右。——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3) 身邊

在帝左右

(4) 近臣;隨從

太后明謂左右。——《戰國策·趙策》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帥左右登牙城拒戰。——《資治通鑑·唐紀》

左右擁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5) 對人不直稱其名,只稱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以稱呼對方

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先以聞於左右。——《史記》

(6) 反正

我左右閒著沒事,就陪你走一趟吧

(7) 用在數量詞後面表示概數

在六點或六點左右到的家

斷斷續續在上海住了三十年左右

(8) 支配;控制

他的行動為她所左右

(9) 身邊辦事的人,侍從

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掩映

彼此遮掩,互相襯托

雲霞掩映。——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圖畫》

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

此間

此地

此間已有傳聞

得路

(1).指仕途得志。 唐 孟郊 《傷時》詩:“男兒得路即榮名,邂逅失途成不調。”

(2).當道,當權。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上:“是時文學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鹹以推賢進善為意。”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送唐伯玉還朝》詞:“憶當年, 天章閣 上, 建明 尤偉, 慶曆 諸賢方得路,便不容他老子。”

無塵

不著塵埃。常表示超塵脫俗。 唐 崔櫓 《蓮花》詩殘句:“無人解把無塵袖,盛取殘香盡日憐。” 唐 杜荀鶴 《題戰島僧居》詩:“師愛無塵地,江心島上居。”

惟有

只有

我們都很高興,惟有他沉著臉

延緣

(1).緩慢移行。《莊子·漁父》:“﹝客﹞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 清 陶澂 《蠻觸行》:“秋林濕盡土花碧,蝸牛延緣不踰尺。”

(2).與他物相連屬。 宋 范成大 《桂海岩洞志》:“ 桂 之千峰皆旁無延緣,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筍瑤篸,森列無際。”

石橋

(1).石造的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河東岸有石橋,橋本當河,河移,故廁岸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鵑 《賞菊椰子林》:“溪上架著一條弓形的石橋,橋欄上齊整地排列著好多盆黃色和淺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勝 石樑 。梁連線二山,形似橋,故稱。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橋 。” 宋 梅堯臣 《送微上人歸省天台》詩:“釋子懷慈母,吾儒未易輕。不尋琪樹去,肯向 石橋 行。” 宋 梅堯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詩:“常觀月從東方出,想照 石橋 旁畔人。”

岩磴

亦作“ 巖隥 ”。險峻的山路。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南除輦道,北清禁林,左關巖隥,右梁潮源。” 唐 王勃 《九成宮東台山池賦》:“覆簣而縈巖磴,浮芥而環川堮。” 唐 孫逖 《奉和登會昌山應制》詩:“巖磴列雲旗,吾君訪道時。”

於焉

從此;於此。 唐 顧況 《塞上曲》:“酣戰祈成功,於焉罷邊釁。” 唐 唐彥謙 《游南明山》詩:“於焉偶閒暇,鳴轡忽相聚。”

於是。《詩·小雅·白駒》:“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朱熹 集傳:“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遙而不去。” 陳奐 傳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搖也。今字作‘逍遙’。”《後漢書·董卓傳論》:“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 崑岡 之火,自茲而焚,《版》《盪》之篇,於焉而極。” 唐 元稹 《相和歌辭·決絕詞》:“有美一人,於焉曠絶。” 明 劉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軒》詩:“珍重無生侶,於焉托清淨。”

蘭若

寺廟,即梵語“阿蘭若”的省稱

蘭若山高處,煙霞障幾重。——杜甫《謁真諦寺禪師》

澄心

(1).使心情清靜。《文子·上義》:“ 老子 曰:‘凡學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亂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見其終始,反於虛無,可謂達矣。’” 唐 呂岩 《水龍吟》詞:“萬事澄心定意,聚真陽、都歸一處。”《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 晁梁 澄心定慮了一會,將那寺中房廊、屋舍、園圃、庭堂合他住過的禪房榻炕,都能想記無差。”

(2).靜心。 晉 陸機 《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 唐 王魯復 逸句:“清泉繞屋澄心遠,曙月銜山出定遲。”

東軒

指住房向陽的廊檐。《文選·陶潛<雜詩>》:“嘯慠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呂向 註:“軒,檐也。” 南朝 梁 任昉 《苦熱》詩:“旭旦煙雲卷,烈景入東軒。”

少憩

稍稍休息。 宋 洪邁 《夷堅丁志·甘棠失目》:“﹝ 甘棠 ﹞泣而言:‘感君恩意,吾尚存一眼,實不願醫。’乃掖之起坐……正念少憩,復拉臥如初。” 元 王惲 《苦熱嘆》詩:“簟紋燎炎輝,側脅能少憩。”

綺語

(1).佛教語。涉及閨門、 * 等華艷辭藻及一切雜穢語。十善戒中列為四口業之一。 南朝 梁武帝 《答<菩提樹頌>手敕》:“但所言國美,皆非事實,不無綺語過也。”《法苑珠林》卷八八引《成實論》:“雖是實語,以非時故,即名綺語。或是時以隨順衰惱無利益故,或雖利益,以言無本,義理不次,惱心説故,皆名綺語。”

(2).指纖婉言情之辭。 清 李漁 《憐香伴·香詠》:“貧尼少時也學拈毫,自摩頂以來,十年不作綺語了。”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近人為詞,習綺語者,託言 溫 韋 。” 瞿秋白 《餓鄉紀程》四:“或是竟順流忘反,成綺語淫話的爛小說生涯。”

(3).華美的語句。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綺語洗晴雪,嬌辭哢雛鸎。” 宋 蘇軾 《登州海市》詩:“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 徐特立 《國文教授之研究》第二章:“綺語:意義藴藉或新奇,讀之有餘味者。詩歌等文用之,國小教科書選用宜極少。”

真性

(1) 真的

真性近視

(2) 本性;天性

顛倒困踣之極,乃得徹見真性。——明· 李贄《答馬歷山書》

詩詞推薦

游古中盤慧因寺原文_游古中盤慧因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