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陳助教

作者:劉紹 朝代:元代

哭陳助教原文

滄江咽寒流,白日黯精魄。

勁風摧危柯,嘅念我心識。

憶昔奉末契,論交託胸臆。

脩名用斧藻,砥行藉虔飭。

離居能幾何,豈謂子永隔。

沈綿嬰宿患,千載尚窀穸。

遺形嗟莫紹,隕涕傷毀璧。

知已今則亡,吾生亦何益。

詩詞問答

問:哭陳助教的作者是誰?答:劉紹
問:哭陳助教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劉紹的名句有哪些?答:劉紹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十

參考注釋

滄江

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蒼色,故稱。 南朝 梁 任昉 《贈郭桐廬》詩:“滄江路窮此,湍險方自茲。” 唐 陳子昂 《群公集畢氏林亭》詩:“ 子牟 戀魏闕,漁父愛滄江。” 明 張含 《己亥秋月寄楊升庵》詩:“比來訊息風塵斷,白首滄江學釣魚。” 清 吳偉業 《毛子晉齋中讀吳匏庵手抄宋謝翱西台慟哭記》詩:“ 子陵 留高臺,西面滄江緑。”

寒流

(1)

(2) 從高緯度流向低緯度的洋流。寒流的水溫比它所到區域的水溫低,能使經過的地方氣溫下降,少雨

(3) 寒潮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精魄

(1).精神魂魄。 漢 徐幹 《中論·夭壽》:“夫形體者人之精魄也,德義令聞者人之榮華也。”《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受詔之日,精魄飛散,靡所投死。” 宋 蘇舜欽 《哭曼卿》詩:“唯君顏色不復見,精魄飄忽隨朝霞。” 清 朱仕琇 《與林穆庵書》:“更念大兄磊磊自將,年齒尚縮,而識量德守何裕也,志氣精魄何長也。”

(2).精神氣魄。 明 宋濂 《見山樓記》:“ 濂 之學識繆悠,立言無精魄,難以傳遠。” 明 宋濂 《元故奉訓大夫江西等處儒學提舉楊君墓志銘》:“初君為童子時,屬文輒有精魄。”

勁風

(1) 指介於微風和颶風之間的風

(2) 強勁有力的風

危柯

高枝。 宋 梅堯臣 《凌霄花賦》:“芙容出污而自麗,芝菌不根而自長……皆無附著亦名揚,奚必託危柯而後昌。”

心識

(1).心志。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然斯數子,皆以投命之禍,臨不測之機,表露心識,猶以安全;況乎君子無彼人之罪,而有其善乎?”

(2).才智。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答王太尉書》:“孤雖庸薄不及通賢,猶曰生民寧無心識。”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頌》:“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飲,不殊於羽族,取類於毛群,亦何貴於人靈,何用於心識?”

(3).心智。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白馬寺》:“有沙門 寶公 者,不知何處人也,形貌醜陋,心識通達,過去未來,預覩三世。”舊題 宋 蘇軾 《艾子雜說》:“數日,復又聞彼二人相謂曰:‘吾自食肉後,心識明達,觸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窮理。’”

(4).神志。 唐 韓愈 《進撰平淮西碑文表》:“聞命震駭,心識顛倒。非其所任,為愧為恐。經涉旬月,不敢措手。”

(5).意識。 許地山 《綴網勞蛛·換巢鸞鳳》:“ 和鸞 和 祖鳳 雖有主僕底名分,然而在他們底心識里,這種階級的成見早已消滅無餘。”

(6).道家指與實體相對的精神。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學賦》:“輟陰陽於形有,傳變化於心識。”

末契

(1).猶下交。指長者對晚輩的交誼。《文選·陸機<嘆逝賦>》:“託末契於後生,余將老而為客。” 李周翰 註:“末契,下交也。” 唐 杜甫 《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詩:“伊昔 臨淄亭 ,酒酣託末契。” 仇兆鰲 註:“公為後輩,故云末契。” 宋 沉遼 《送夏八赴南陵》詩:“高堂老人八十一,不問衰微論末契。” 清 錢謙益 《康文初六十序》:“諸公晚託末契於余,余因以識 孟修 ,且交於 孟修 之子 文初 。”

(2).猶下交。指地位高的人對地位低者的交誼。 唐 溫庭筠 《上蔣侍郎啟》:“某聞有以疎賤而間至貴者,古人之所譏笑;有以單外而蘄末契者,君子之所兢戒。”

(3).猶下交。稱別人對自己的交誼的謙詞。 宋 陸游 《答交代楊通判啟》:“某猥以陳人,偶叨末契。” 清 錢謙益 《錫山趙太史六十序》:“余幸得託末契,有 朱 陳 之好。”

論交

(1).爭論與交談。 唐 李頎 《行路難》詩:“秋風落葉閉重門,昨日論交竟誰是。”

(2).結交;交朋友。 唐 高適 《送前衛縣李寀少府》詩:“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 宋 陳師道 《贈魯直》詩:“相逢不用蚤,論交宜晚歲。” 清 龔自珍 《哭鄭八丈》詩:“論交三世久,問字兩兒趨。” 張昭漢 《癸丑暮秋偕璧子漫遊長江歌以紀事》:“古人論交恩義重,徙倚琴臺有餘痛。”

胸臆

內心深處的想法

直抒胸臆

脩名

(1).美好的名聲。《楚辭·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洪興祖 補註:“脩名,脩潔之名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微感心攸通脩名,周流常羊思所並。”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八:“他年臥聽除書罷,冉冉脩名獨愴神。”

(2).猶言求名譽。《孔叢子·抗志》:“ 橋子良 脩實而不脩名。”

斧藻

(1).指梁楹上刻畫的文飾圖案。 唐 韓愈 《和席八十二韻》:“芳菲含斧藻,光景暢形神。” 錢仲聯 集釋引 孫汝聽 曰:“斧藻,文飾也。”

(2).修飾。 漢 揚雄 《法言·學行》:“吾未見好斧藻其德,若斧藻其楶者也。”《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內積和順,外發英華,斧藻至德,琢磨令范。” 劉良 註:“斧藻,脩飾也。” 宋 王安石 《張侍郎示東府新居詩因而和酬》之二:“斧藻故應宜舊德,棟樑非復稱凡材。”

砥行

砥礪品行,修養道德。《史記·伯夷列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者?”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三王》:“ 舜 禹 本以白衣砥行顯名,升為天子,雖復更制,不如名著,故因名焉。”《北史·薛辯傳》:“砥行礪心,困而彌篤,服膺教義,爰至長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龍飛相公》:“即日行一善,非年餘不能相準,今已晚矣。但從此砥行,則地獄中或有出時。”

離居

(1).離開居處,流離失所。語出《書·盤庚下》:“今我民用盪析離居,罔有定極。” 孔穎達 疏:“播盪分析,離其居宅,無安定之極。”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述離居,則愴怏而難懷。” 李大釗 《大哀篇》:“刀兵水火,天災乘之,人禍臨之,盪析離居,轉死溝洫。”

(2).散處;分居。《詩·小雅·雨無正》:“正大夫離居,莫知我勩。” 鄭玄 箋:“長官之大夫於王流於 彘 而皆散處。”《左傳·文公十六年》:“夫 麇 與 百濮 謂我飢不能師,故伐我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 百濮 離居,將各走其邑,誰暇謀人。” 唐 宋之問 《江南曲》:“妾住 越 城南,離居不自堪。” 明 高啟 《擬古》詩之二:“上有離居婦,哀歌撫弦琴。” 清 納蘭性德 《歲晚感舊》詩:“時序忽雲暮,離居倍悄然。”

(3).猶離房,別室。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鬱紆將難進,親愛在離居。”

(4).猶放棄、停止。《莊子·山木》:“ 魯侯 曰:‘吾學先王之道,脩先君之業,吾敬鬼尊賢,親而行之,無須臾離居。’” 郭慶藩 集釋引 俞樾 曰:“ 崔譔 本無離字,而以居字連上句讀,當從之。《呂覽·慎人篇》‘胼胝不居’, 高誘 訓居為止。‘無須臾居’者,無須臾止也,正與上句行字相對成義。學者不達居字之旨,而習於《中庸》‘不可須臾離’之文,遂妄加離字,而居字屬下讀,失之矣。”

(5).指隱居者。《楚辭·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 王逸 註:“離居,謂隱者也。”

幾何

(1) 多少(用於反問)

年幾何矣。——《戰國策·趙策》

羅敷年幾何。——《樂府詩集·陌上桑》

所殺幾何。——唐· 李朝威《柳毅傳》

相去能幾何。——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價值幾何。

(2) 幾何學簡稱

永隔

猶永別。永久分離。 漢 禰衡 《鸚鵡賦》:“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隋書·元德太子昭傳》:“永隔存沒,長分古今。”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三:“ 齊氏 指曰:‘先生居也。救心誠堅,萬苦莫退,渠有凌辱,妾必得還,無忽忿容,遂令永隔。勉之,從此辭矣。’”

沈綿

亦作“沉綿”。謂疾病 * ,經久不愈。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尋封閬州》詩:“ 長卿 消渴再, 公幹 沉綿屢。” 宋 洪邁 《夷堅丙志·太儀古驛》:“ 迪 以疾故,亦解官還鄉,沉緜累月,乃得脫。” 清 唐孫華 《視張彤友病時已不能食》詩:“故舊淪亡感逝川,豈知君病又沉綿。”

宿患

指舊病。《周書·藝術傳·姚僧垣》:“時 武陵王 所生 葛修華 ,宿患積時,方術莫効。”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窀穸

(1) 墓穴

惟汝之窀穸尚未謀耳。——清· 袁枚《祭妹文》

(2) 埋葬

輪移北隍,窀穸東麓。——《文選·謝惠連·祭古冢文》

遺形

(1).超脫形骸,精神進入忘我境界。《文選·賈誼<鵩鳥賦>》:“真人恬漠兮,獨與道息。釋智遺形兮,超然自喪。” 李善 註:“《莊子》云: 仲尼 問於 顏回 曰:‘何謂坐忘?’回曰:‘墮支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道,此謂坐忘。’ 司馬彪 曰:‘坐而自忘其身。’” 晉 陸機 《王子喬贊》:“遺形 靈岳 ,顧景忘歸。” 明 袁宏道 《答梅客生書》:“朋友則有一二小官,齋郎典客之類,絶口不談朝事者,其胸中又無一段先入意見為主,僕遂得遺形縱古,不相妨礙。”

(2).道教指屍解登仙。 晉 陸雲 《登遐頌》:“ 梅公 指景,有皇遺形。” 唐 岑文本 《京師至德觀法王孟法師碑銘序》:“以 貞觀 十二年七月十二日,遺形而化,春秋九十有七。” 宋 梅堯臣 《長歌行》:“遺形得極樂,昇仙上玉京。”

(3).遺體,遺骸。《宋書·夷蠻傳·呵羅單國》:“是名 如來 ,應供正覺,遺形舍利,造諸塔象。” 宋 贊寧 等《宋高僧傳·譯經二·唐洛京聖善寺善無畏》:“今觀 畏 之遺形,漸加縮小。”

(4).指遺留下來的形貌。形體、形式。 三國 魏 曹植 《敘愁賦》:“觀圖像之遺形,竊庶幾乎 英 皇 。” 晉 潘岳 《楊仲武誄》:“臨穴永訣,撫櫬盡哀。遺形莫紹,增慟余懷。” 唐 高適 《還京次睢陽祭張巡許遠文》:“思壯志於冥寞,問遺形於荊杞。” 金 元好問 《大室同希顏賦》詩:“壯哉 崧維岳 ,盤盤上窈冥。中天瞻巨鎮,元氣有遺形。” 朱自清 《中國歌謠·歌謠的分類》:“最早的敘事歌是最古的民歌的遺形。”

隕涕

流淚。《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於是公有所愛者曰 顛頡 後期,吏請其罪, 文公 隕涕而憂。”《漢書·元後傳》:“行道之人為之隕涕,況於陛下,時登高遠望,獨不慙於 延陵 乎!” 唐 韓愈 《祭鄭夫人文》:“感傷懷歸,隕涕薰心。” 葉聖陶 《北上日記·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至 佩弦 夫人家,觀 佩弦 書室,物在人亡,幾欲隕涕。”

毀璧

《文選·左思〈吳都賦〉》“哂 澹臺 之見謀,聊襲海而徇珍” 劉 逵注引 晉 乾寶 《搜神記》:“ 澹臺子羽 齎璧渡 河 ,風波忽起,兩龍夾舟。 子羽 奮劍斬龍,波乃止。登岸,投璧於 河 , 河伯 三歸之。 子羽 毀璧而去。”後以“毀璧”為鄙棄財寶之典。 唐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詩:“談玄明毀璧,拾紫陋籯金。” 五代 李瀚 《蒙求》詩:“ 澹臺 毀璧, 子罕 辭寳。”

吾生

(1).謂己之生命。《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清 陳維崧 《唐多令·重九後食蟹半醉作》詞:“半醉睨吳鉤,吾生行且休。”

(2).對同輩或卑幼者的敬愛之稱。 晉 陸機 《贈潘岳》詩:“僉曰吾生,明德惟允。” 南朝 宋 謝瞻 《答靈運》詩:“牽率詶嘉藻,長揖愧吾生。”

亦何

何其;多么。 晉 葛洪 《神仙傳·陰長生》:“況仙人亦何急急,令聞達朝闕之徒,知其所云為哉!” 唐 杜甫 《鹿頭山》詩:“斯人亦何幸,公鎮踰歲月。”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趙子固孟堅》:“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詩詞推薦

哭陳助教原文_哭陳助教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