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隱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充隱原文

小隱隱山林,大隱隱朝市。

如何末世人,充隱稱君子。

安車假徵求,賂資囑莫起。

盛朝有遺賢,乃是皇甫氏。

清流本皎潔,咄哉濫於此。

詩詞問答

問:充隱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充隱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十九

參考注釋

隱隱

(1) 不分明的樣子

隱隱的雷聲

(2) 微弱的

感到隱隱作痛

(3) 形容車聲

隱隱何甸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山林

有山和樹木的地方

山林地區

大隱

(1).指身居朝市而志在玄遠的人。 晉 王康琚 《反招隱詩》:“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 伯夷 竄 首陽 , 老聃 伏柱史。” 郁達夫 《舒姑屏題壁》詩:“不知池上 西王母 ,亦憶 東方 大隱無?”

(2).指真正的隱士。 清 黃鷟來 《題毛闇齋采芝圖》詩:“大隱不忘世,葆璞天地間。美哉 綺 與 甪 ,采芝於 商山 。”

朝市

早市。《周禮·地官·司市》:“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為主。”

(1).朝廷和市集。《左傳·襄公十九年》:“婦人無刑,雖有刑,不在朝市。”《史記·張儀列傳》:“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今 三川 、 周室 ,天下之朝市也。” 漢 荀悅 《申鑒·政體》:“故先王之刑也,官師以成之,棘槐以斷之,情訊以寬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 黃省曾 註:“《周禮·掌囚》:‘及刑殺,告刑於王,奉而適朝士,加明梏,以適市而刑殺之。’所謂朝市以共之也。”

(2).泛指名利之場。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擁孤襟以畢歲,謝良價於朝市。” 宋 蘇軾 《發廣州》詩:“朝市日已遠,此身良自如。” 元 劉時可 《春日田園雜興》詩:“坐睡略無朝市夢,踏歌時有里閭游。”《封神演義》第 * 回:“曾做菜羹寒士,不去奔波朝市,宦情收起,打點林泉事。”

(3).指朝廷。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二:“巖巖顯朝市,帝者慎用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及離亂之後,朝市遷革,銓衡選舉,非復曩者之親。” 王利器 集解:“朝市,猶言朝廷。” 南朝 梁 沉約 《細言應令》詩:“蝸角列州縣,毫端建朝市。”

(4).泛指塵世。 唐 張祜 《金山寺》詩:“因悲在朝市,終日醉醺醺。” 宋 秦觀 《和孫莘老游龍洞》:“更欲仗筇留頃刻,卻疑朝市已千齡。” 明 何景明 《宿淇公方丈》詩:“明朝又朝市,回憶碧山岑。”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末世

一個朝代的末期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易·繫辭下》

充隱

冒充的隱士。《晉書·桓玄傳》:“ 玄 以歷代鹹有肥遁之士,而己世獨無,乃徵 皇甫謐 六世孫 希之 為著作,並給其資用,皆令讓而不受,號曰高士。時人名為‘充隱’。”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隱說》:“他如 晉 皇甫希之 ,人稱充隱, 梁 何點 人稱通隱。”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安車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古車立乘,此為坐乘,故稱安車。供年老的高級官員及貴婦人乘用。高官告老還鄉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賜乘安車。安車多用一馬,禮尊者則用四馬。《周禮·春官·巾車》:“安車,彫面鷖總,皆有容蓋。” 鄭玄 註:“安車,坐乘車。凡婦人車皆坐乘。”《漢書·張禹傳》:“為相六歲, 鴻嘉 元年,以老病乞骸骨,上加優再三乃聽許。賜安車駟馬,黃金百斤,罷就第。” 晉 皇甫謐 《高士傳·韓康》:“ 桓帝 時,乃備元纁安車以聘之。使者奉詔造 康 , 康 不得已,乃佯許諾,辭安車,自乘柴車冒晨先發。” 宋 司馬光 《王侍郎輓辭》詩之二:“清朝解鳴玉,舊里掛安車。” 明 無名氏 《運甓記·帥閫賓賢》:“安車遠聘,筐篚將誠,玉帛為媒。” 清 黃遵憲 《和鍾西耘感懷》:“鸞聲閣道碾安車,元老相從話踦閭。”

徵求

1.徵收;求索。《穀梁傳·桓公十五年》:“古者諸侯時獻於天子,以其國之所有,故有辭讓而無徵求。” 唐 杜甫 《又呈吳郎》詩:“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宋 秦觀 《進策·論議上》:“故 楊炎 變之以為兩稅之法,已而盜起兵興,徵求無節,法又大弊。”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韻》:“徵求皮肉盡,枯骨待削剝。”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入相奇緣》:“性貪黷無厭,徵求財貨,皇皇如不及。”

2.徵召訪求;徵詢。《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夷》:“先以詔書告示三郡,密徵求武士。”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幸逢明聖多招隱,高山大澤徵求盡。”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宋氏 徵求,力倍功半。”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六·杼山集牒》:“凡天下圖書之遺逸,賢才之隱滯,則承旨而徵求焉。” 巴金 《家》三十:“ 覺新 也奉了祖父的命令來徵求 覺民 的意見。”

3.猶徵逐。謂交往過從。 明 陳子龍 《分詠西京雜記得新豐》:“憶昔初從 豐 沛 游,少年屠狗相徵求。”

遺賢

(1).指棄置未用的賢才。《書·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鹹寧。” 唐 張九齡 《奉和聖制早發三鄉山行》:“遺賢一一皆羈致,猶欲高深訪隱淪。”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志遺八》:“即古聖帝明王之世,必有遺賢。”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以言野無遺賢,則所遺無量;以言取士必得,則所得僅半。”

(2).謂棄置賢才。《商君書·禁使》:“民之蔽主而不害於蓋,賢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損,故遺賢去智,治之數也。”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以三才子怨望,即知 綯 之遺賢也。” 宋 柳永 《鶴沖天》詞:“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

(3).猶先賢。《後漢書·循吏傳贊》:“一夫得情,千室鳴弦。懷我風愛,永載遺賢。”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 伯夷 叔齊 ,古之遺賢。” 唐 苗晉卿 《壽州刺史郭公神道碑》:“繼代者未知先德,行路者過想遺賢。”

乃是

是,就是

人民民眾乃是真正的英雄

皇甫

複姓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漢書·補樂志》:“ 鄭 衛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樸家給,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豈不難哉!” 晉 左思 《吳都賦》:“樹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書》:“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內江石壁魚》:“後破之,乃有一魚躍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環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宋 歐陽修 《朋黨論》:“ 唐 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 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 黃河 ,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讀書通大義,立志冠清流。” 李大釗 《混充牌號》:“社會上有一二清流學者,很得大眾的信仰。”

(3).晚 清 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的名稱。他們評議時政,上疏言事,彈劾大臣,指斥宦官,對外反對列強蠶食,對內主張整飭紀綱。 中 法 戰爭前後,清流繁衍為前後兩輩。前清流奉軍機大臣 李鴻藻 為魁首,後清流以戶部尚書 翁同龢 為支柱。 光緒帝 親政後,他們以擁帝相標榜,稱為帝黨,以別於當權的後黨。

(4).比喻政治清明。《後漢書·楊震傳》:“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欲令遠近鹹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皎潔

明亮潔白,多形容月光

秋月皎潔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詩詞推薦

充隱原文_充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