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妙高台和蘇軾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金山妙高台和蘇軾韻原文

先我問誰登,眉山玉局子。

仕朝七品官,辭家六千里。

屈信往來間,蓋同遊戲耳。

忽愛浮玉峰,嵬㠑江中起。

義取華嚴經,名此台如砥。

比丘擬德雲,談禪對棐幾。

了了契心神,朗朗出口齒。

斯誠迥出塵,那更申盟水。

獨步妙高間,是是非非是。

效之者計愚,似之者法死。

詩詞問答

問:金山妙高台和蘇軾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金山妙高台和蘇軾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四十六

參考注釋

眉山

(1).《西京雜記》卷二:“ 文君 ( 卓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遠山。”後因以“眉山”形容女子秀麗的雙眉。 唐 韓偓 《生查子》詞:“繡被擁輕寒,眉山正愁絶。” 宋 陳師道 《菩薩蠻》詞:“髻釵初上朝雲捲,眼波翻動眉山遠。” 清 洪昇 《長生殿·驚變》:“不勞你玉纖纖高捧禮儀煩,子待借小飲對眉山。”

(2). 宋 代大文學家 蘇軾 的代稱。 蘇 為 四川 眉山 人,故稱。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夫書聚而弗讀,猶亡聚也。故録 眉山 《藏書記》。” 清 錢謙益 《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少年應舉,筆放墨飽,一洗熟爛,人驚其頡頏 眉山 ,不知汪洋跌盪,得之 莊周 者為多。” 清 李重華 《貞一齋詩說》:“次韻一道, 唐 代極盛時,殊未及之…… 宋 則 眉山 最擅其能,至有七古長篇押至數十韻者,特以示才氣過人可耳。”

局子

舊時指警察局等

仕朝

謂在朝廷任職。《孔子家語·正論解》:“八十則不仕朝,君問則就之,而悌達乎朝廷矣。”

品官

(1). 唐 代稱宦官為“品官”。 唐 韓愈 《謝許受王用男人事物狀》:“今日品官 唐國珍 到臣宅,奉宣進止。”《舊唐書·方伎傳·一行》:“明年,﹝上﹞幸溫湯,過其塔前……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

(2).泛指古代有品級的官員。古代官有九品。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品官形勢之家,與齊民並事。”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大紅是朝廷品官服色,卻穿此去釣魚,甚失大體。”

辭家

(1).離別家園。《後漢書·方術傳下·上成公》:“其初行久而不還,後歸,語其家云:‘我已得仙。’因辭家而去。” 晉 陸機 《為顧彥先贈婦》詩:“辭家遠行游,悠悠三千里。”《舊唐書·柳渾傳》:“千里辭家,以乾微祿。”

(2).指辭賦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自風雅寢聲,莫或抽緒,奇文鬱起,其《離騷》哉!固已軒翥詩人之後,奮飛辭家之前。”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屈信

同“ 屈伸 ”。1.屈曲和伸舒。《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漢 賈誼 《治安策》:“一脛之大幾如要,一指之大幾如股,平居不可屈信。” 宋 蘇軾 《羅漢贊》之三:“屈者已往,信者未然;孰能住此,屈信之間。”

(2).猶進退浮沉。《荀子·不苟》:“此言君子能以義屈信變應故也。” 宋 蘇軾 《肺病》詩:“肺病比不作,屈信三十年。” 李大釗 《青春》:“推而言之,乃至生死、盛衰、陰陽、否泰、剝復、屈信……健壯頽老之輪迴反復,連續流轉,無非青春之進程。”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同游

見“ 同游 ”。

亦作“ 同游 ”。1.互相交往。《國語·齊語》:“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這兩位先生同里,少同學,長同游,壯同事。”

(2).一同遊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時彥同游者連鑣俱進。”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許渾 《秋思》詩:“琪樹西風枕簟秋, 楚 雲 湘 水憶同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海公子》:“﹝ 張生 ﹞開尊自酌,恨無同游。”

浮玉

見“ 浮玉山 ”。

華嚴

(1).《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簡稱。有三種譯本。 宋 陳師道 《謝寇十一惠端硯》詩:“敢書細字注魚蟲,要傳《華嚴》八千偈。”

(2).佛教語。天台宗所說“五時”教之一。指 釋迦牟尼 成道之初在菩提樹下所說的大乘無上法門。因其高深,解悟者少。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 隋 以來判教諸師,皆曰‘華嚴’日出時,‘法華’日中時,‘涅槃’日入時。”

(3).指華嚴宗所說的大乘境界。 康有為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詩之二:“華嚴帝網重重現,廣樂鈞天竊竊聽。”

比丘

和尚。梵語,khiksu的譯音

桑門為息心,比丘為行乞。——《魏書·釋老志》

德雲

佛經中人名。 善財童子 所參的五十三知識之一。《華嚴經·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 問法於 德雲 比丘。” 宋 蘇軾 《金山妙高台》詩:“何須尋 德雲 ,即此比丘是。”參見“ 五十三參 ”。

談禪

談說佛教教義。 宋 高承 《事物紀原·道釋科教·談禪》:“《寶林》曰:佛湼槃時,告 迦葉 曰:‘吾清浄法服以付汝。’ 迦葉 傳 阿難 ,二十八代至 達摩 。 梁 普通 中,自 南天竺 泛海至 廣州 ,後止 崇山 ,住 少林寺 ,傳 惠可 ,中國談禪自此始也。” 元 成廷珪 《夏日過萬蓬庵》詩:“捉麈談禪知獨往,買魚沽酒待重來。” 魯迅 《彷徨·孤獨者》:“我因為閒著無事,便也如大人先生們一下野,就要吃素談禪一樣,正在看佛經。”

棐幾

用棐木做的幾桌。亦泛指幾桌。《晉書·王羲之傳》:“嘗詣門生家,見棐幾滑浄,因書之,真草相半。” 宋 陸游 《初夏》詩:“細煅詩聯憑棐幾,靜思棋劫對楸枰。” 元 揭傒斯 《和傅與礪近日》之一:“棐幾看雲憑,衡門罷月關。”

了了

心裡明白;清清楚楚;通達

不甚了了

心中了了

勾畫了了。——明· 魏學洢《核舟記》

契心

心意投合;稱心。 宋 蘇洵 《祭史彥輔文》:“吾與 彥輔 契心忘顏,飛騰雲霄,無有遠邇。” 明 袁宏道 《覆友人》:“故凡遇有契心之書,便當取讀數徧。”

朗朗

用以形容聲音響亮的象聲詞

朗朗的讀書聲

歌聲朗朗

出口

(1) 圍起或封閉的地方或空間通向外面的通道、門或口兒

(2) 某些東西通過它可出去的地方或開口

(3) 一條水流流入另一條(通常為更大的)水流的地點

一條源頭和出口都不為人們知悉的河流

(4) 地下豎井或通道的地面的口

(5) 逃逸或通過的道路

氣體通過岩石裂縫找到出口

迥出

亦作“逈出”。1.高聳貌。 南朝 梁元帝 《巫山高》詩:“ 巫山 高不窮,逈出 荊門 中。”《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眾見飛橋逈出,崩騰而走。”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參藩巴蜀》詩:“ 岷 峨 迥出天連雪,棧閣平臨馬度雲。”

(2).突出;超群。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下:“ 子陽 詩奇句清拔, 謝朓 常嗟頌之。 洪 雖無多,亦能自迥出。” 金 王若虛 《清虛大師侯公墓碣》:“﹝師﹞年十四已克主大醮,詞音清亮,逈出一時,儕輩翕然推服。”

(3).高出;超過。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梅之清香玉色,迥出桃李之上。”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 劉長卿 體物情深,工於鑄意,其勝處有逈出盛 唐 者。” 清 陳鱣 《對策》卷五:“今觀 蕡 ( 唐 劉蕡 )策,力攻藩鎮之強,痛斥閹寺之禍,勁氣直節,凜凜逼人,迥出 牛僧孺 、 元稹 、 白居易 之上。”

申盟

締結盟約。《國語·晉語七》:“四年,諸侯會於 雞丘 ,於是乎布命、結援、修好、申盟而還。” 韋昭 註:“申,尋也。” 清 馬建忠 《巴黎復友人書》:“於是諸列國申盟要言,以強弱相恤,大小相維,成一均勢之局。即 戰國 合縱連橫之説名異而事同者也。”

獨步

獨自行走,亦指超群出眾,獨一無二

獨步文壇

是是非非

(1).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指評定是非。《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謂之知。” 宋 歐陽修 《尹師魯墓志銘》:“其與人言,是是非非,務窮盡道理乃已,不為苟止而妄隨。” 清 錢謙益 《忠烈楊公墓志銘》:“採纖芥之善,貶毫末之惡,是是非非,明白洞達。”

(2).指正確與錯誤。《朱子語類》卷八七:“心苟是矣,試一察之,則是是非非,自然別得。”

之者

唐 宋 時習語,相當於“之人”、“之物”。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下:“乃作《劉弘傳》,雕印數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燒煉之者。”《敦煌變文集·祇園因由記》:“非但此金,世間一切伏藏未出之者,我能盡見。”《景德傳燈錄·司空山本淨禪師》:“即是求見聞覺知之者,非是求道之人。”

詩詞推薦

金山妙高台和蘇軾韻原文_金山妙高台和蘇軾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