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齋有感原文
到處書齋顏古香,取名六十一年長。
幾曾書史得真味,祗覺昔今度幻光。
修已蓬心惟有愧,治人蒿目更無方。
對時又值春和候,漢詔勤民那可忘。
詩詞問答
問:古香齋有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古香齋有感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古香齋有感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八
2. 予自雍正五年移住重華宮即以東廂為古香齋踐阼後凡御園山莊佳處無不以是為名屈指六十一年矣
參考注釋
到處
各處;處處
陪客人到處參觀
到處找他
書齋
書房
編輯的書齋
古香
指圖書、藏畫、法帖等發出的氣味。 宋 陸游 《小室》詩:“窗幾窮幽致,圖書發古香。”自註:“‘古香’見 米元章 《書畫史》。”按, 宋 米芾 《書史》載《寄薛紹彭劉涇》詩句為:“圖書滿室翰墨香, 劉 薛 何時眼中見?” 清 金農 《懷人絶句》之二七:“收藏三百十種帖,一一舊搨浮古香。”
取名
(1) 起名字
祖母給她取名
(2) 求取名聲
十一
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節;新中國成立於一九四九年的這一天
年長
1.年齡大。 2.年齡增長。幾曾
何曾;何嘗
在他重病期間,我幾曾安睡過一夜
書史
(1).記事的史官。亦指掌文書等事的吏員。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 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書史十人,記其所行之地。”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故 唐 人無不善書,遠至邊裔書史、里儒,莫不書字有法。” 宋 文天祥 《<集杜詩·蕭資>序》:“閤門路鈴 蕭資 ,本書史也。”
(2).典籍,指經史一類書籍。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顏延之<侍宴>》:“揆日粲書史,相都麗聞見。”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窗戶忽已涼。”《醒世恆言·劉小官雌雄兄弟》:“ 劉奇 對 對方 道:‘賢弟如此美質,何不習些書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昌齡藏書》:“﹝ 昌齡 ﹞性耽書史,築 謙益堂 ,丹鉛萬卷。”
真味
(1).真實的意旨或意味。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讀《騷》之久,方識真味。” 明 朱承爵 《存餘堂詩話》:“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出聲音之外,乃得真味。” 葉聖陶 《倪煥之》四:“他們只是沒有嘗到教育事業的真味罷了,一旦嘗到這人世間至高至上的真味,那就硬教他們淡漠也決不肯了。”
(2).指味道純正的食品。 宋 朱熹 《乳餅》詩:“清朝薦疎盤,乳鉢有真味。”
(3).指食物本來的味道。 清 曹庭棟 《老老恆言·飲食》:“凡食物不能廢鹹,但少加使淡,淡則物之真味真性俱得。”
蓬心
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莊子·逍遙遊》
惟有
只有
我們都很高興,惟有他沉著臉
治人
(1).統治他人。《孟子·滕文公上》:“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宋 曾鞏 《思政堂記》:“正己而治人,故謂之政。” 王闓運 《<老子注>序》:“觀其詞意,務欲勝民、久國、治人、用道。”
(2).指治理國家的人才。《荀子·君道》:“有治人,無治法……故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 宋 秦觀 《任臣上》:“ 李石 當國,薦弟 福 可任治人,繇監察御史為戶部侍郎。”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原法》:“有治法而後有治人。”
蒿目
(1).極目遠望。《莊子·駢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 宋 王安石 《憶金陵》詩之二:“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蒿目為時憂,年未艾霜雪盈頭。”
(2).猶言蒿目時艱。《明史·職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間有賢輔,卒蒿目而不能救。”參見“ 蒿目時艱 ”。
無方
(1) 不得法;方法不對
經營無方
(2) 沒有固定的方向、處所、範圍
對時
指一整天。 郭沫若 《海濤集·跨著東海》:“據他說,我的情形是很輕的,只是普通的拘留,一個對時。” 葉紫 《行軍掉隊記》:“看形勢,被害至多總還不到一個對時,大約是在昨天上午。”
春和
春日和暖。《漢書·文帝紀》:“方春和時,草木羣生之物皆有以自樂。” 晉 傅玄 《眾星》詩:“冬寒地為裂,春和草木榮。”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元 柯丹丘 《荊釵記·就祿》:“天寒地冷,未可離鄉背井,且待春和款款行。”
勤民
(1).勞苦百姓。《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秦 違 蹇叔 ,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左傳·昭公十五年》:“獲城而弗取,勤民而頓兵,何以事君?”《國語·周語上》:“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增修於德而無勤民於遠。” 韋昭 註:“勤,勞也。”
(2).盡心盡力於民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 杜預 註:“盡心盡力,無所愛惜為勤。” 漢 班固 《典引》:“奕世勤民,以方伯統牧。” 晉 陸機 《辯亡論下》:“敦率遺典,勤民謹政。”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典故》:“猶以玩物為戒,特申勤民之旨,以垂訓焉。”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