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泉原文
中條之麓白蘋霜,野狐亭上高雲涼。
客夜紅燈還濁酒,半山黃葉自斜陽。
飛花不定泉聲碎,凍玉無成海氣茫。
明月一鉤當坐出,新歌翻動接輿狂。
詩詞問答
問:野泉的作者是誰?答:吳學詩
問:野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野泉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中條
(1).謂排列次序居中的一項。《禮記·王制》“凡執技,論力” 唐 孔穎達 疏:“執技之事凡有三條……中條論執技之人,並射御之外祝史醫卜之等。”
(2).懸掛在廳堂正中的尺寸較大的字畫。也叫“中堂”。 清 李漁 《閒情偶寄·器玩·屏軸》:“十年之前,凡作圍屏及書畫捲軸者,止有中條、斗方及橫批三式。”
野狐
(1).即狐狸。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州橋夜市》:“ 王樓 前貛兒野狐肉,脯鷄。”
(2).見“ 野狐禪 ”。
高雲
高度超過五、六千米的雲。能透出雲後藍天和太陽的光輝
紅燈
(1)
(2) 原為指示車輛停止前進的標誌燈,現常用來比喻妨礙事物發展的障礙
處處設定“紅燈”
(3) 警告信號
濁酒
未濾的酒
濁酒一杯家萬里。——宋· 范仲淹《漁家傲》
半山
山腰
而半山居(停著)霧若帶然。——清· 姚鼐《登泰山記》
黃葉
(1).枯黃的樹葉。亦借指將落之葉。 南朝 梁 丘遲 《贈何郎》詩:“檐際落黃葉,堦前網緑苔。” 唐 李白 《秋思》詩:“ 燕支 黃葉落,妾望 白登臺 。” 元 范梈 《題李白郎官湖》詩:“黃葉當頭亂打人,門前繫著青驄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崔孝廉》:“丹楓江冷人初去,黃葉聲多酒不辭。”
(2).佛教語。以楊樹黃葉為金,比喻天上樂果,能止人間眾惡。 前蜀 貫休 《題惠琮律師院》詩:“苦節兼青目,公卿話有餘。唯傳黃葉喻,還似白泉居。”
斜陽
黃昏前要落山的太陽
飛花
(1).落花飄飛。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2).飄飛的落花。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茶客娶興》:“你掩淚含羞辭別去,似飛花逐水悠悠,蕭蕭孤影向誰投。”
(3).比喻飄飛的雪花。 宋 蘇轍 《上元前雪三絕句》之一:“不管上元燈火夜,飛花處處作春寒。”
(4).紡織時飛散的棉花纖維。
不定
(1)
副詞,表示不肯定,後面常有表示疑問的詞或肯定和否定相疊的詞組
一天他不定來多少次
我明天還不定去不去呢!
(2)
不穩定
方向不定的風
心神不定
無成
沒有成功;沒有成就
一事無成
海氣
(1).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霧氣。《漢書·武帝紀》:“朕巡 荊 揚 ,輯 江 淮 物,會大海氣,以合 泰山 。” 唐 張子容 《永嘉即事寄贛縣袁少府瓘》詩:“海氣朝成雨,江天晚作霞。”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景辰搖動,海氣夜漫漫。” 清 周亮工 《錢塘江示王古直》詩:“海氣噴江折, 吳 山攪 越 青。”
(2).海上蜃氣。光線經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折射或反射,把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異幻景。 唐 駱賓王 《蓬萊鎮》詩:“野樓疑海氣,白鷺似江濤。”參見“ 海市蜃樓 ”。
(3).沙漠上的氣流。海,指旱海,沙漠。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一:“邊聲搖白草,海氣生黃霧。”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幾時有
(2) 指夜明珠
一鉤
亦作“ 一鉤 ”。 1.一個鉤子。亦用於形容新月。 唐 韓偓 《雨村》詩:“雁行斜拂雨村樓,簾下三重幕一鉤。” 宋 惠洪 《秋夕示超然》詩:“一鉤窺隙月,數葉攪眠秋。” 元 貢師泰 《題丁元善鍊師陽明樓》詩:“丹光散作霞千縷,劒氣吹成月一鉤。” 茅盾 《子夜》十二:“滿天的星,一鉤細到幾乎看不見的月亮。”
(2).漢字附在橫、豎等筆畫末端的一個筆畫。因成鉤形,故稱。
翻動
(1) 撥動某物微粒或部分的相對位置
翻動表土層
(2) 變動原來的位置
帶著它到鋼琴那裡,翻動著書頁找那個地方
接輿
春秋 楚 隱士,佯狂不仕。亦以代指隱士。《論語·微子》:“ 楚 狂 接輿 ,歌而過 孔子 。” 邢昺 疏:“ 接輿 , 楚 人,姓 陸 名 通 ,字 接輿 也。 昭王 時,政令無常,乃被髮佯狂不仕,時人謂之‘楚狂’也。”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是以 箕子 佯狂, 接輿 避世。” 唐 王維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詩:“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 接輿 醉,狂歌 五柳 前。” 宋 韓淲 《澗泉日記》卷下:“﹝ 陸羽 ﹞獨行野中,誦詩擊木,裴徊不得意,或慟哭而歸,故時謂之‘今接輿’也。”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道下》:“道與 堯 舜 俱智,與 接輿 俱狂,與 桀 紂 俱滅,與 湯 武 俱昌。”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野泉原文_野泉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