惇敘堂原文
惇敘名堂始自予,每來欲去且徐徐。
齊家治國從來重,木本水源未可疏。
瓊壁聯吟七字在,錦筵回首十年餘。
會當歲美還幾暇,行葦和歡更繼初。
詩詞問答
問:惇敘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惇敘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惇敘堂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
參考注釋
惇敘
亦作“ 惇序 ”。謂按次序,使之敦睦。《書·皋陶謨》:“惇敍九族,庶明勵翼。”《漢書·王莽傳中》:“《書》不云乎?‘惇序九族。’” 宋 曾鞏 《皇伯滕王第十六女封縣主制》:“宜開縣甸之封,以榮湯沐之號,予惟惇序,爾尚欽承。”
名堂
1.名目;名稱。 2.辦法;花樣。 3.結果;成就。 4.內容;道理。徐徐
(1) 速度或節奏緩慢地
紅旗徐徐升起
徐徐更謂之。——《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以緩慢而尊嚴的步伐
徐徐而來
齊家治國
整治家庭和治理國家。語出《禮記·大學》:“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一折:“我和你韜光晦跡老山中,煞強如齊家治國平天下。” 明 馮惟敏 《點絳唇·改官謝恩》套曲:“詩書子史窮玄奧,君臣父子全忠孝,齊家治國諳經略。”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木本水源
木的根本,水的淵源。引申為追根求源
孩兒生身二十年,尚不知木根水源,真不肖而又不孝矣。——《石點頭》
未可
不可
聯吟
猶聯句。兩人或多人共作一詩。《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花欄竹架,常聞韻客聯吟。” 清 曹寅 《十五夜射堂看月寄子猷二弟》詩:“侍香班散聯吟去,疎柳長牕坐卯君。”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日落時登土山觀晚霞夕照,隨意聯吟。”
七字
指七言詩。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七字排 居敬 ,千詞敵 樂天 。” 唐 陸龜蒙 《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引 清 許可覲 《敘事解疑》:“ 仇長文 闈戰後,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腰纏,漫道 揚州 好著鞭,不謂秋來多客思,夢魂已到玉臺前。’”
錦筵
美盛的筵席。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哀洛篇》:“坐視青苔滿,臥對錦筵空。” 唐 岑參 《敦煌太守後庭歌》:“城頭月出星滿天,曲房置酒張錦筵。” 宋 張先 《更漏子》詞:“錦筵紅,羅幕翠,侍燕美人姝麗。”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當歲
本年;同一年。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槐、柳、楸、梓、梧、柞》:“﹝梧桐﹞生後……當歲即高一丈。”
行葦
路旁的蘆葦。《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按,古文 毛 序以為泛言 周 王朝先世之忠厚,今文三家遺說則以為專寫 公劉 的仁德。後遂用為仁慈的典實。多用於稱頌朝廷。 漢 班彪 《北征賦》:“慕 公劉 之遺德,及行葦之不傷。” 晉 慧遠 《答何鎮南》:“上極行葦之仁,內匹 釋迦 之慈。” 唐 司空圖 《華帥許國公德政碑》:“況我國家仁敷行葦,澤霈漏泉。”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宗室宴》:“ 乾隆 甲子,上宴王公及近支宗室百餘人於 豐澤園 ,更其殿名 惇敘殿 ,以示行葦燕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