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圭峰二十首·其十四·借宿禪堂(從文昌宮左腋得禪堂借宿焉。)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原文

借榻禪居淨,冷然聽梵音。

燈明方丈室,香襲旃檀林。

共覓無生路,因知不染心。

月華偏法界,清夜對沈沈。

詩詞問答

問:《游圭峰二十首·其十四·借宿禪堂(從文昌宮左腋得禪堂借宿焉。)》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2. 從文昌宮左腋得禪堂借宿焉。

參考注釋

借榻

借人床榻睡覺。猶借宿。 宋 秦觀 《寄題趙侯澄碧軒》詩:“何日解衣容借榻,臥聽螭口瀉泠泠。” 金 元好問 《外家南寺》詩:“白頭來往人間徧,依舊僧窗借榻眠。”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餘年十八,受知於 浙 督 程 公 元章 ,送入 萬松書院 肄業,離家二十里,夜不能歸,輒借榻 湖州 沉謙之 、 永之 寓所。”

禪居

僧人居住之所。指寺院。 隋 江總 《修心賦》:“邇迺野開靈塔,地築禪居。” 唐 王勃 《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悲梵室之未宏,悼禪居之猶褊。” 宋 蘇軾 《白雲居》詩:“禪居何所有,戶牖白雲分。” 金 劉仲尹 《西溪牡丹》詩:“我欲禪居浄餘習,湖灘枕石看游魚。”

冷然

(1).形容涼爽;寒涼。 元 揭傒斯 《饒隱君墓志銘》:“花氣襲衣,竹陰滿地,使人冷然忘歸。” 明 何景明 《秋夜》詩:“冷然感秋思,況復聽征鴻。”《紅樓夢》第六六回:“ 湘蓮 聽了,冷然如寒冰侵骨。”

(2).形容超脫、冷淡的神情。 宋 蘇軾 《葉濤致遠見和二首複次其韻》:“永謝湯火厄,冷然超無方。” 魯迅 《花邊文學·過年》:“古 埃及 的奴隸們,有時也會冷然一笑。這是蔑視一切的笑。” 茅盾 《追求》二:“何必如此神經過敏?你不是對於世事的蜩螗已經很能冷然處之而不悲觀么?” 丁玲 《韋護》第一章一:“ 韋護 冷然望著他,略帶點可笑的神氣。”

(1).形容聲音清越。 唐 盧綸 《割飛二刀子歌》:“日試曾磨 漢水 邊,掌中恄慄聲冷然。”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實境》:“情性所至,妙不自尋。遇之自天,冷然希音。”一本作“ 泠然 ”。

(2).輕妙的樣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王褒 構采,以密巧為致,附聲測貌,冷然可觀。”一本作“ 泠然 ”。

梵音

(1).梵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師論》:“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讚則號為梵音。” 唐 宋之問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梵音迎漏徹,空樂倚雲懸。”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詩:“古壁棲金象,花宮出梵音。” 清 袁於令 《西樓記·捐姬》:“聽松風梵音,偶來蕭寺,看他疏寫千張紙。” 李涵秋 《廣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們點齊香燭,請大家拜佛。霎時鐃鈸叮噹,梵音高唱。”

(2).佛教謂大梵天王所出的音聲。亦指佛、菩薩的音聲。《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徧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數》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淨之音也。”

(3).猶梵語。亦泛指 印度 的語言。 唐 黃滔 《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碑》:“夫 毗沙門 ,梵音, 唐 言多聞也。”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 唐 音梵音相雜時。”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華音論讀,必以一音為一讀;梵音論諷,雖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揚高下。”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我雖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見過他《從印度帶去的使命》。”

方丈室

(1).一丈見方之室。極言室之狹小。 唐 元稹 《歸田》詩:“冬修方丈室,春種桔槔園。”

(2).指寺院住持的居室。 唐 綦毋潛 《宿龍興寺》詩:“燈明方丈室,珠繫比丘衣。”

旃檀

古書上指檀香

無生

(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詩·小雅·苕之華》:“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鄭玄 箋:“我,我王也。知王之為政如此,則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無生”。

(2).佛教語。謂沒有生滅,不生不滅。 晉 王該 《日燭》:“鹹淡泊於無生,俱脫骸而不死。”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空居法雲外,觀世得無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詩:“亦知身是妄,從此學無生。” 康有為 《七月偕鐵君及家人從者居丹將敦島燈塔》詩:“碧海蒼天無盡也,教人怎不了無生?”

月華

(1) 月光;月色

夜久無雲天練淨,月華如水正三更。——《秦併六國平話》

(2) 月光照射到雲層上,呈現在月亮周圍的彩色光環

法界

佛教語。梵語意譯。通常泛稱各種事物的現象及其本質。《華嚴經·十通品》:“入於真法界,實亦無所入。” 宋 范成大 《再次喜雨詩韻以表隨車之應》:“一念故應周法界,萬神元不隔明庭。”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夫此圓成實自性雲者,或稱真如,或稱法界,或稱涅槃。”

清夜

清靜的夜晚。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唐 李端 《宿瓜州寄柳中庸》詩:“懷人同不寐,清夜起論文。”《花月痕》第四六回:“而內閣大臣,尤循常襲故,旅進旅退於唯唯諾諾之間,清夜捫心,其能 * 乎?”

沈沈

亦作“沉沉”。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訓》:“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謂大治。” 高誘 註:“茫茫沉沉,盛貌。”《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註:“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鹹用 《題王處士山居》詩:“雲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隱几經年。” 宋 范成大 《桔園》詩:“沉沉剪綵山,垂垂萬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沉沉隱隱,砰磅訇礚。” 李善 註:“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鮑照 《觀漏賦》:“波沉沉而東注,日滔滔而西屬。” 唐 何希堯 《柳枝詞》:“大堤楊柳雨沉沉,萬縷千條惹恨深。”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二五:“銀燭秋堂獨聽心,隔簾誰報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鮑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聲未發已知心。” 唐 羅隱 《秋夜寄進士顧榮》詩:“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盡到心。” 宋 司馬光 《又即事上呈》詩之二:“近來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鄉。”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余甫飲一勺……血氣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蘇曼殊 《東居雜詩》之六:“碧欄乾外夜沉沉,斜倚雲屏燭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將歸故山留別杜侍御》詩:“沉沉百憂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樓晚眺》詩:“履運適如此,憂端苦沉沉。” 清 龔自珍 《夜坐》詩:“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 冰心 《寄小讀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覺得廓然。”

5.形容物體沉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程生 ﹞自外歸,緩其束帶,覺帶端沉沉,若有物墮。”《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臨行, 肇受 取個沉沉的包裹,納入 仲池 袖裡。”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黃的繐子仍舊沉沉地垂下來,但顏色已不十分鮮明,蜘蛛在上面結了網。”

6.形容寂靜無聲或聲音悠遠隱約。 唐 柳宗元 《游黃溪記》:“﹝溪水﹞黛蓄膏渟,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 唐 李商隱 《河內》詩:“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絲不上蠻絲絶。” 宋 蘇舜欽 《演化琴德素高因為作歌以寫其意》:“風吹仙籟下虛空,滿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陳鐸 《醉羅歌·閨怨》曲之四:“漏點沉沉響銅壺,好難把長更度。” 清 龔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書作》詩:“餳簫咽窮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無。 唐 杜牧 《月》詩:“三十六宮秋夜深, 昭陽 歌斷信沉沉。” 宋 張先 《清平樂》詞之一:“ 隴 上《梅花落》盡, 江 南訊息沉沉。” 明 湯顯祖 《紫簫記·下定》:“ 鮑四娘 為何音信沉沉,沒些定奪。”

亦作“沉沉”。宮室深邃貌。《史記·陳涉世家》:“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伙頤! 涉 之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沉沉,宮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懷》詩:“沉沉 蓬萊閣 ,日久鄉思多。” 宋 洪邁 《夷堅丁志·張敦夢醫》:“﹝ 張敦 ﹞嘗僑寓 潮州 ,夢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門左,吏導之使入。” 清 龔自珍 《水龍吟·題家繡山<停琴聽簫圖>》詞:“紅樓一角沉沉,那廂燈火秋娘院。” 朱錫梁 《白門詠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後主 詞場亦霸才。”

詩詞推薦

游圭峰二十首·其十四·借宿禪堂(從文昌宮左腋得禪堂借宿焉。)原文_游圭峰二十首·其十四·借宿禪堂(從文昌宮左腋得禪堂借宿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