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邵彥瞻朝奉見寄

作者:釋道潛 朝代:宋代

酬邵彥瞻朝奉見寄原文

揚州從事多文華,新詩組織如朝霞。

高懷忽念朔方客,秋風一紙來天涯。

都城冠蓋屬休沐,邂逅過我森如麻。

開緘傳讀不知厭,愕立圜視相驚誇。

上言音形闊川路,下言杖屨埋風沙。

蹲鴟正熟邀我返,城南古寺無諠嘩。

我今翩然已東下,輕舟早晚從公家。

平山堂西百尺井,請公為汲烹露芽。

詩詞問答

問:酬邵彥瞻朝奉見寄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酬邵彥瞻朝奉見寄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道潛的名句有哪些?答:釋道潛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麻韻

2. 原作官,據四庫本改

參考注釋

從事

(1) 乾某項事業

他已經從事貿易工作多年

(2) 處理;處置

而行之既久,是又以軍法從事。——蘇軾《教戰守》

慎重從事

(3) 辦事;辦理事務

朝夕從事

(4) 官職名

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資治通鑑》

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文華

(1).文章的華采。《後漢書·班彪傳論》:“ 班彪 以通儒之才,傾側危亂之閒……敷文華以緯國典,守賤薄而無悶容。” 唐 劉得仁 《上翰林丁學士》詩:“官自文華重,恩因顧問生。”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 宋 、 齊 、 梁 、 陳 惟以文華相尚,門第相夸,亦不足觀。”

(2).才華,文才。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 周 補闕 喬知之 有婢 碧玉 ,姝艷能歌舞,有文華。” 宋 蘇軾 《謝曹子方惠新茶》:“ 陳植 文華斗石高, 景公 詩句復稱豪。” 王闓運 《祭常都尉文》:“雖懷武志,實藴文華。”

(3).指有才華的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聲》:“有一士族,讀書不過二三百卷……朝廷以為文華。”

(4).文化昌盛。 唐 韋應物 《寄皎然上人》詩:“ 茂苑 文華地,流水古僧居。”

(5).指文華殿。 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 文華 受朝之儀缺而未講,臣民稽首之敬抑而未伸。”

新詩

(1).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2).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 * 《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

組織

(1) 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務和形式加以編制;安排事物使有系統或構成整體

組織一個集會並建立一個教堂

(2) 按一定宗旨和系統建立起來的集體

黨團組織

(3) 通常由一類或幾類特殊的細胞與其胞間質(胞間質是結構物質之一)一起組成的聚集體,動植物體即由這些聚集體構造而成

結締組織

(4) 紡織品經緯紗線的結構

斜紋組織

(5) 紡織

樹桑麻,習組織

朝霞

太陽升起時東方的雲霞

漱正陽而含朝霞。——《楚辭》

朝霞滿天

朝霞映湖

高懷

大志;高尚的胸懷。 南朝 梁 荀濟 《贈陰梁州》詩:“徒然懷伏劍,終無報國士。高懷不可忘,劍意何能已。” 唐 杜甫 《贈鄭十八賁》詩:“高懷見物理,識者安肯哂。” 清 李漁 《蜃中樓·耳卜》:“咄咄晨昏,嘆高懷莫副。”

朔方

北方

北方申命和叔,宅朔方,曰 幽都。——《書·堯典》

秋風

秋天的風

一紙

一張紙。多用於書信或檔案等。《三國志·蜀志·呂凱傳》:“都護 李嚴 與 闓 書六紙,解喻利害, 闓 但答一紙。”《宣和遺事》前集:“天子倚著懶架兒暫歇坐間,忽見粧盒中一紙文書,用手取來看時,卻是小詞一首。”《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那時一紙呈兒,掛冠林下,倒是一樁樂事。” 巴金 《探索集·懷念烈文》:“這以後又過了兩個月,在 上海 出版的十三種期刊,被 * 政府一紙禁令同時查封了。”

天涯

在天的邊緣處。喻距離很遠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淪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都城

古代諸侯封給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國都

冠蓋

(1).泛指官員的冠服和車乘。冠,禮帽;蓋,車蓋。《史記·魏公子列傳》:“ 平原君 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 。” 南朝 梁 沉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自顧雖悴薄,冠蓋曜城隅。”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書劍 洛陽 城,決崢嶸一朝冠蓋 長安 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 數輩,捧一麗人出,僕從煊赫,冠蓋甚都。”

(2).指仕宦,貴官。 漢 班固 《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謝絶了這些冠蓋,他雖是小官,也懶和他相見。” 葉楚傖 《陶然亭》詩:“瘡痍滿 京 洛 ,冠蓋自翩翩。”

(3).特指使者。《後漢書·章帝紀》:“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韻》:“開夷逾 漢武 ,平叛跨 周宣 。冠蓋通窮域,車書過古埏。” 陳毅 《感事》詩:“國慶十五周,萬國冠蓋來。”

(4).猶冠族。官宦之家。《後漢書·酷吏傳·陽球》:“ 陽球 字 方正 , 漁陽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蓋。”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遂於賓榻中,選士嫁之。”

(5).象帽子樣蓋著。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休沐

休息洗沐,猶休假。《漢書·霍光傳》:“ 光 時休沐出, 桀 輒入,代 光 決事。”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寶光寺》:“京邑士子,至於良辰美日,休沐告歸,徵友命朋,來游此寺。”《初學記》卷二十:“休假亦曰休沐。《漢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宋 范成大 《次韻韓無咎右司上巳泛湖》:“休沐辰良不待晴,徑稱閒客此閒行。” 鄭觀應 《議院》:“惟禮拜日得告休沐,餘日悉開院議事。” 郁達夫 《偕吳秋山游鼓山》詩:“休沐同登屴崱峰,扶搖直上乘摶風。”

邂逅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詩·唐風·綢繆》

邂逅發露,禍及知親。——《後漢書·杜根傳》

邂逅迷惑。——《三國志·管寧傳》

如麻

(1).形容雜亂。 南朝 梁 丘遲 《答徐侍中為人贈婦》詩:“糟糠且棄置,蓬首亂如麻。”如:心亂如麻。

(2).形容密集、多。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牀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絶。” 元 陳樵 《山水》詩:“青山如髻樹如麻,茅屋青簾認酒家。”《醒世恆言·隋煬帝逸游召譴》:“玉樹歌殘舞袖斜, 景陽宮 里事如麻。”

開緘

開拆(函件等)。 唐 李白 《久別離》詩:“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嗟。” 宋 歐陽修 《讀張李二生文贈石先生》詩:“病眸昏澀乍開緘,燦若月星明錯落。” 清 曹寅 《偶得木瓜二枚送橘圃》詩之二:“開緘已許疎襟透,豈惜常年損俸錢。”

傳讀

傳授句讀。 漢 劉歆 《移書讓太常博士》:“《尚書》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絶,今其書見在,時師傳讀而已。”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圜視

互相顧看;向四周看。 漢 賈誼 《治安策》:“動一親戚,天下圜視而起。” 唐 柳宗元 《封建論》:“負鋤梃謫戍之徒,圜視而合從,大呼而成羣。” 宋 秦觀 《代程給事表》:“圜視井邑,如閲圖畫。”

言音

(1).說話的聲音。《宋書·長沙景王道憐傳》:“ 道憐 素無才能,言音甚楚。”

(2).指鳴聲。 宋 王安石 《車載板》詩之二:“憐汝好毛羽,言音亦清麗。”

川路

水路。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南朝 宋 謝惠連 《汎南湖至石帆》詩:“軌息陸塗初,枻鼓川路始。”

杖屨

(1).手杖與鞋子。古禮,五十歲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脫於戶外,為尊敬長輩,長者可先入室,後脫鞋。《禮記·曲禮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 鄭玄 註:“撰猶持也。” 孔穎達 疏:“撰杖屨者,則君子自執杖,在坐著屨。”《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詔 復恭 致仕,賜杖屨。”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唐 杜甫 《詠懷》之二:“南為 祝融 客,勉強親杖屨,結託老人星, 羅浮 展衰步。” 仇兆鰲 註:“ 盧 註: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師 在焉,故思一親其杖屨。” 宋 司馬光 《祭穎公文》:“承乏諫垣,造請有禁,不親杖屨,殆將再期,豈意一朝忽為永訣。”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詩:“興來猶杖屨,目斷更雲沙。”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盟鷗》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 明 許時泉 《同甲會》:“杖屨問從何處,蒼山赤葉林丘。”

風沙

夾著沙土的風

蹲鴟

(1).大芋。因狀如蹲伏的鴟,故稱。《史記·貨殖列傳》:“吾聞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 張守節 正義:“蹲鴟,芋也。” 晉 左思 《蜀都賦》:“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讓所植,蹲鴟所伏。” 劉逵 註:“蹲鴟,大芋也。”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是猶見 燕 晉 之棗栗、 岷 蜀 之蹲鴟,而欲以廢五穀,豈不難哉!”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江村夏詠》詞:“論生計,蹲鴟一頃,菰蒲百畝。”

(2).飲酒猜拳時對大拇指的代稱。《全唐詩》卷八七九載《招手令》:“以蹲鴟間虎膺之下,以鉤戟差玉柱之旁。”《資治通鑑·後漢隱帝乾祐三年》“ 王章 置酒會諸朝貴,酒酣,為手勢令” 元 胡三省 註:“會飲而行酒令以佐歡, 唐 末之俗也。《類説》曰……‘以蹲鴟間虎膺之下’,蹲鴟,大指也。”

(3).書法側筆(點)的筆勢。 明 張紳 《法書通釋·八法》:“側,蹲鴟而墜石。” 明 張紳 《法書通釋·八法》:“﹝點法﹞或如蹲鴟,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

然已

猶而已。《管子·版法解》:“然則君子之為身無好無惡然已乎?”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七:“然猶而也……然已,而已也。”

東下

(1).東行。我國地勢西北方高,東南方低,故習慣稱東行為東下,與西上相對。《史記·淮陰侯列傳》:“ 常山王 背 項王 ,奉 項嬰 頭而竄,逃歸於 漢王 。 漢王 借兵而東下,殺 成安君 泜水 之南。”《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曹操 自 江陵 將順 江 東下。” 清 吳偉業 《過錦樹林玉京道人墓》詩序:“久之,有聞其復東下者,主於 海虞 一故人。”

(2).謂向東攻克。 唐 李白 《梁甫吟》:“君不見 高陽 酒徒起草中,長揖 山 東隆準公……東下 齊 城七十二,指揮 楚 漢 如旋蓬。”

輕舟

狹長的,兩舷彎曲、首尾尖削的小船,通常用輕質材料(如樹皮、獸皮、帆布、輕質木料、輕金屬)製成

一葉輕舟

早晚

(1) 早晨和晚上

他每天早晚都練氣功

(2) 時候

他已走了多半天了,這早晚多半已經到家了

(3) 〈方〉∶泛指將來某個時候

你早晚進城來,到我們這裡坐坐

(4) 或早或晚

人早晚要死的

公家

(1) 指朝廷、國家或官府

赴公家之難

(2) 與私人相區別,今指國家、機關、團體等

副業產品,賣給公家

山堂

(1).山中的寺院。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四:“録其( 趙元一 )《宿焦山寺》云:‘海國秋初到,山堂氣更清。’”

(2).隱士的山中居所。 宋 曹組 《艮岳賦》:“傚隱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

(3).近代幫會的組織機構。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要》:“這(哥老會)兩個山堂,在 長江 的勢力算為最大。” 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三章緒言:“當時天地會山堂分立,缺乏統一指揮。”

百尺

(1).十丈。喻高、長或深。 漢 枚乘 《七發》:“ 龍門 之桐,高百尺而無枝。” 晉 左思 《詠史》之二:“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文選·鮑照<苦熱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圍。” 李善 註:“百尺、十圍,言其長大也。” 宋 蘇軾 《惠州李氏潛珍閣銘》:“眩古潭之百尺,涵萬象於瑤琨。”

(2).桅桿。《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掛帆席。” 李善 註:“百尺,帆檣也。”

露芽

亦作“ 露牙 ”。1.茶名。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 福州 有 方山 之露牙。” 宋 梅堯臣 《和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纖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 宋 陸游 《起晚戲作》詩:“雲子甑香炊熟後,露芽甌淺點嘗初。”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四·茗》:“昔賢所稱,大約謂 唐 人尚茶,茶品益眾,有 雅州 之蒙頂、石花、露芽、穀芽為第一。”

(2).指草木的嫩芽。 宋 王禹偁 《寄金鄉張贊善》詩:“種竹野塘春筍脆,採蘭幽澗露牙肥。” 宋 蘇軾 《春菜》詩:“豈知吾 蜀 富冬蔬,霜葉露牙寒更茁。”

詩詞推薦

酬邵彥瞻朝奉見寄原文_酬邵彥瞻朝奉見寄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