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司直清風高節詩

作者:吳宣 朝代:明代

陳司直清風高節詩原文

萬慮消磨獨此真,散為寒翠壓游塵。

鸞凰有道天誰管,鴻鵠無心奕自春。

帝聖敢言圖象夢,臣愚端稱採薇人。

中腸更待從頭說,怕愴清風白露神。

詩詞問答

問:陳司直清風高節詩的作者是誰?答:吳宣
問:陳司直清風高節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陳司直清風高節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吳宣的名句有哪些?答:吳宣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三百八十八

參考注釋

萬慮

(1).反覆思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魏文 下詔,辭義多偉,至於‘作威作福’,其萬慮之一蔽乎!”

(2).思緒萬端。 唐 韓愈 《感春》詩之四:“數盃澆腸雖暫醉,皎皎萬慮醒還新。”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三:“俯仰念物化,萬慮此俱寂。”

消磨

(1) 逐漸消耗;磨滅

消磨志氣

(2) 消遣,打發時光

消磨歲月

寒翠

指常綠樹木在寒天的翠色。 南朝 梁 范雲 《園橘》詩:“芳條結寒翠,圓實變霜朱。” 唐 張仲素 《宮中樂》詩之五:“奇樹留寒翠,神池結夕波。” 宋 林逋 《山村冬暮》詩:“雪竹低寒翠,風梅落晚香。”

游塵

(1).浮揚的灰塵。亦比喻輕賤的人或物。《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視若游塵,遇同土梗。” 李善 注引 嵇含 《司馬誄》:“命微朝露,身輕游塵。” 清 魏源 《登太行絕頂》詩之二:“游塵失 秦 隴 ,微茫指 汾 澮 。”

(2).指流言、毀謗。《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沾飲過量,實欲仰示恩狎,令自下知見,以杜游塵。”

指浮游的塵土。《洞冥記》:“四面列種軟棗,條如青桂,風至自拂堦上游塵。” 宋 謝翱 《八詠樓》:“飛鳥過帆影,游塵空戟枝。” 清 李調元 《同汪孝臣張斐成泛舟西湖》詩之三:“半湖飛霧半游塵,日色山光總是春。”

鸞凰

見“ 鸞皇 ”。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達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劉開《問說》

有道之士。——《呂氏春秋·察今》

鴻鵠

即天鵝。因飛得很高,所以常用來比喻志向遠大的人

鴻鵠之志 。——《史記·陳涉世家》

慕鴻鵠以高翔。——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無心

(1)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敢言

(1).敢於進直言。《國語·魯語下》:“夫外朝,子將業君之官職焉;內朝,子將庀 季氏 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新唐書·郝處俊傳》:“ 處俊 資約素,土木形骸,然臨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議論諄諄,必傅經義。”

(2).冒昧陳述。《戰國策·秦策一》:“臣聞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臣敢言往昔。”

象夢

謂描繪夢中所見者的形貌。《國語·楚語上》:“如是而又使以象夢,求四方之賢聖。” 韋昭 註:“思賢而夢見之,識其容狀,故作其象而使求之。”

端稱

端正合適。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四》:“寺門東向,斜倚所踞之坪,不甚端稱。”

採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齊 ,反對 周武王 伐 紂 ,曾叩馬而諫。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後,他們“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蕨而食,及飢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農 、 虞 、 夏 忽焉沒兮,我安適歸兮?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 首陽山 。”見《史記·伯夷列傳》。後以“採薇”指歸隱。其歌稱《採薇歌》,後人譜為琴曲,稱《採薇操》,亦省稱《採薇》。見《樂府詩集·瑟曲歌辭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樂府解題》。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願先生委龍蛇之穴,升利見之塗……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維 《送別》詩:“遂令 東山 客,不得顧採薇。” 宋 王禹偁 《賢人不家食賦》:“當年 漢 殿,猶聞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見採薇之老。”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而今一發窮無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詩·小雅》篇名。《〈詩〉序》:“ 文王 之時,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卒,以守衛中國,故歌《採薇》以遣之。”後遂以“採薇”作調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吳戍橋》詩:“上相歌《採薇》,嚴軍入懸瓠。”

(2).《史記·伯夷列傳》載, 周武王 滅 殷 之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採薇而食之。”後因以“採薇”指歸隱或隱遁生活。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採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 唐 杜甫 《別董頲》詩:“當念著皂帽,採薇青雲端。”《歸潛志》卷十四引 元 劉肅 詩:“二 陸 不可作,故山歸採薇。”

(3).指亡國。 黃人 《<清文匯>序》:“播佳種於龍野,存國粹於滄桑,以塞麥秀,採薇之痛。”

中腸

猶內心。 三國 魏 曹植 《送應氏》詩:“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唐 元稹 《春月》詩:“四鄰非舊識,無以話中腸。” 宋 秦觀 《幽眠》詩:“忽忽竟何就,念之動中腸。”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顧念天性恩,沉痛迫中腸。”

從頭

(1) 從開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 * 《憶秦娥·婁山關》

(2) 重新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白露

節氣名,每年九月上旬交節

詩詞推薦

  • 題海智寺壁

    釋紹嵩宋代〕步步入山門,門前眾水分。上潮吞海日,古廟聚寒雲。樹影中流見,秋濤隔嶺聞。還應覓新句,不琢自成文。
    陳司直清風高節詩原文_陳司直清風高節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丁制置遠迎三絕

    魏了翁宋代〕溪瘴蠻煙隔市朝,十年山徑長蒿茅。好風吹送知時雨,生意洋洋大國郊。
    陳司直清風高節詩原文_陳司直清風高節詩的賞析_古詩文
  • 仙鄉子

    侯善淵元代〕咄這醜形骸。臭穢蛆蟲塞滿懷。地水火風虛積聚,沉埋。類我平生惹禍災。欲免死生催。莫執凡軀作聖胎。保煉琅
  • 袁宮講飲西湖

    葛紹體宋代〕重吟坡老芳鮮句,飲客西湖半醉中。一段風光帶秋色,瘦荷疎柳嫩芙蓉。
    陳司直清風高節詩原文_陳司直清風高節詩的賞析_古詩文
  • 壽州十詠春暉亭

    宋祁宋代〕涉園憇何處,道左蔭華榱。幽尋乏朋往,勝晤徒自知。文禽弄不歇,惠風至無期。含情重徙倚,物色到霞霏。
  • 同地歌

    徐照宋代〕堂前種黃葵,百結種葵畔。同地不同心,徒令永相見。
    陳司直清風高節詩原文_陳司直清風高節詩的賞析_古詩文
  • 留題北禪院

    李復宋代〕偶到叢林訪可休,南山依舊滿晴樓。垂鉤漫有深潭興,遍滿乾坤是即收。
    陳司直清風高節詩原文_陳司直清風高節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望海潮 為子初總管壽

    王惲元代〕桐鄉遺愛,於門陰積,充閭氣自蔥蔥。霜華對菊,橙金泛,秋香吹滿簾櫳。人物漢元龍。喜升堂一拜,今幾相同
  • 今冬

    王禹偁宋代〕休思官職落青雲,且算今冬養病身。白紙糊窗堪聽雪,紅爐著火別藏春。旋篘官醞漂浮蟻,時取溪魚削白鱗。況是
  • 太液池觀荷詞四首·其二

    乾隆清代〕跡久泥深花最稠,西池原在帝王州。人間若複方君子,應是八元八凱流。
  • 麋城

    乾隆清代〕吳王豢獸處,麋城名以留。豈識胥台上,終教鹿豕游。
  • 理性居

    乾隆清代〕萬事都由性而理,此雲理性義何居。境清神謐表合內,兌澤巽風實即虛。豈以閒情寄月露,率因道趣悟鳶魚。窗明
  • 閨怨十首·其四

    石寶明代〕刺繡無心幾欠舒,剪刀裁錦破雙魚。嬌紅不似文君寡,輒就相如夜讀書。
  • 歸至芙蓉沙

    何鞏道明代〕舟路蒼茫數里煙,風吹秋思晚悽然。十年故國人空老,一夜鄉心月可憐。下瀨船從波底起,臨崖燈向樹頭懸。孤蘆
  • 浣溪沙

    范成大宋代〕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濃霧知秋晨氣潤,薄雲遮日午陰涼。不須飛蓋護戎裝。
  • 和叔夏十絕一宿雲峰寺二到韓公莊三飯草衣岩

    胡寅宋代〕久聞人境寄陶廬,深約同游駕小車。文舉舊傳樽有酒,馮歡寧嘆食無魚。
    陳司直清風高節詩原文_陳司直清風高節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感皇恩(旅思)

    陸蘊宋代〕殘角兩三聲,催登古道。遠水長山又重到。水聲山色,看盡輪蹄昏曉。風頭日腳下,人空老。匹馬舊時,西征談笑
    陳司直清風高節詩原文_陳司直清風高節詩的賞析_古詩文
  • 候人

    佚名先秦〕彼候人兮,何戈與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維鵜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稱其服。維鵜在梁,不濡其咮。
  • 楚宮行

    司馬光宋代〕楚王宮中夜未央,清歌秘舞會華堂。木蘭為柱桂為梁,隋珠和璧爛同光。橫吹乍鳴秋竹裂,繁弦初度春雨歇。九微
    陳司直清風高節詩原文_陳司直清風高節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潚宰富陽

    樓鑰宋代〕富春富山水,地勝雄三吳。壯哉十萬戶,畿邑拱行都。大江橫吾前,上下萬賈趨。吾子丞剡川,攝事奸已鉏。試縣
陳司直清風高節詩原文_陳司直清風高節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