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南台南腳靈境寺。
靈境寺里聖金剛。
一萬菩薩聲讚嘆,聖鐘不擊自然鳴。
詩詞問答
問:《失調名·其八·五台山贊十八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2. 佛子。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子。
參考注釋
南台
(1). 十六國 夏 主 赫連勃勃 取 長安 後,稱 長安 曰 南台 。《晉書·地理志上》:“ 勃勃 僭號於 統萬 ,是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劉義真 於 長安 ,遣子 璝 鎮焉。號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宮闕西南,故稱。 南朝 梁元帝 《薦鮑幾表》:“前宰 東邑 ,實有二 魯 之風;近處 南臺 ,欲尊兩 鮑 之則。”《通典·職官六》:“ 後漢 以來謂之御史臺,亦謂之蘭臺寺。 梁 及 後魏 北齊 ,或謂之 南臺 。 後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會名簿,自尚書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羨門閣學卜鄰之作》詩:“東閣從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彈文。”又 元 代指由 揚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札記》:“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揚州 ……二十七年,徙 揚州 行臺於 建康 ,專涖 江南 之地,號 南臺 。”
(3).台名。即 戲馬台 。在 江蘇省 銅山縣 南。 晉 義熙 中, 劉裕 嘗大會群僚賦詩於此。 南朝 宋 元嘉 時,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嘗登此。《水經注》謂即 項羽 掠馬台 ,其下有玉鉤斜道。 宋 蘇軾 《次韻呂梁重屯田》:“待君筆力追 靈運 ,莫負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誥 輯註:“ 縯 曰:‘ 劉裕 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遊 戲馬臺 ,送 孔靖 辭位歸鄉。 謝靈運 、 宣遠 等,並從作詩。’” 宋 蘇軾 《台頭寺送宋希元》詩:“相從傾蓋只今年,送別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註:“ 南臺 即 戲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舊稱。在 北京 。 清 吳偉業 《即事》詩之三:“從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上:“ 瀛臺 ,舊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順治 年間,別建宮室,為避暑之處。”
(5).山名。即 釣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閩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陸游 《度浮橋至南台》詩:“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説 南臺 試一尋。” 錢鍾書 註:“ 南台 ,一稱 釣台山 ,在 閩江 中。”《明史·湯和傳》:“尋拜征南將軍……遂與副將軍 廖永忠 伐 陳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風抵 福州 之 五虎門 ,駐師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廣州 香山縣 (今 中山縣 )南五十里,兩山相對如台,故名。參閱《明一統志》。
靈境
(1).莊嚴妙土,吉祥福地。多指寺廟所在的名山勝境。 南朝 梁簡文帝 《神山寺碑》序:“雖鐵界銅圍,如影如約,補石擎金,隨生焰滅。獨有 鷲岳 靈境,浄土不燒,螺髻金質,聲聞難覩。” 唐 白居易 《沃洲山禪院記》:“自 齊 至 唐 ,茲山濅荒,靈境寂寥,罕有人游。” 宋 蘇軾 《次韻孫職方蒼梧山》:“或雲靈境歸賢者,又恐神功亦偶然。” 明 楊慎 《游靈泉寺》詩:“泉臺埋玉樹,靈境閟仙音。” 清 魏源 《華山詩》之二:“出山意已移,靈境渺天北。”
(2).泛指風景名勝之地。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靈運<游山>》:“靈境信淹留,賞心非徒設。” 唐 柳宗元 《界圍岩水簾》詩:“靈境不可狀,鬼工諒難求。”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呵呵,寥寂莊嚴的靈境,這般地雄渾、坦蕩、清明!”
金剛
(1) 鑽石的略稱
(2) 美國三十年代拍攝一部怪獸電影,其主角是巨大的猩猩,叫金剛
(3) 比喻身材巨大、孔武有力的人
(4) 〈方〉∶某些昆蟲(如蒼蠅)的蛹
(5) 佛教指佛的侍從力士,手執金剛杵(古印度兵器)
菩薩
(1) 佛家語。梵語 bodhisattva 的音譯,也是菩提薩埵的省略,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譯為大道心眾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於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為神而加以崇拜者
(2) 泛指佛
(3) 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儒林外史》
(4) 比喻心腸慈善的人
讚嘆
稱讚;嘆賞
讚嘆不已
自然
(1) 宇宙萬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總和,即整個物質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擇於自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近於自然。——蔡元培《圖畫》
(2)
(3) 屬於或關於自然界的、存在於或產生於自然界的、非人為的
自然現象
自然之驗。——《史記·貨殖列傳》
(4) 不勉強,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動作很自然
復得返自然。(指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傳》
(5) 不經人力干預而自由發展
聽其自然
(6) 當然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魯迅《朝花夕拾》
標籤:五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