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連年黃河決,南岸已為害。
今歲乃北岸,踴躍害尤最。
奪溜大散漫,湖河為溝澮。
漫者復散流,約分南北界。
南者經三湖,入運誠無奈。
曰入運者清,然豈久弗礙。
北者竟穿運,幸值瀉水壩。
歸清河達海,停淤弗致大。
覽奏雖略慰,長此安窮喟。
惟急築缺堤,馳諭頻督戒。
司河大小吏,尚屬勤匪懈。
實無疏防弊,而何屢見敗。
無能致平成,過在余自誡。
詩詞問答
問:《山東巡撫國泰奏報黃水入運情形詩以志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四
2. 戊戌秋儀封決口庚子則睢寧之郭家渡考城之張家油房掣溜均在南岸
參考注釋
連年
連續許多年同一種情況
連年兵荒馬亂
黃河
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每年達16億噸,除12億噸入海外,有4億多噸沉積在下遊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為有名的“地上河”
為害
禍害;形成災害
這個浪蕩公子哥兒,在當地為害很大,人人痛恨
今歲
指今年
今歲是個豐收年
踴躍
(1) 向上跳起
踴躍歡呼
(2) 歡欣奮起的樣子
踴躍參加
尤最
(1).猶言最甚。《晉書·石勒載記上》:“今 段氏 種眾之悍, 末柸 尤最,其卒之精勇,悉在 末柸 所,可勿復出戰,示之以弱。”
(2).謂治績特異。《晉書·陳頵傳》:“﹝ 陳頵 ﹞仕為郡督郵,檢獲隱匿者三千人,為一州尤最。”
散漫
(1) 任意隨便,不守紀律
自由散漫
(2) 不集中,零散;分散
在散漫的手工業基礎上,全部的精密計畫當然不可能
溝澮
(1).泛指田間水道。澮,田間水渠。《孟子·離婁下》:“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荀子·王制》:“脩隄梁,通溝澮,行水潦,安水臧,以時決塞。” 楊倞 註:“溝澮,皆所以通水。《周禮》:‘十夫之田有溝,溝上有畛。千夫有澮,澮上有道。’ 鄭 云:‘溝,廣深各四尺。澮,廣二尋,深二仞也。’” 漢 張衡 《南都賦》:“溝澮脈連,隄塍相輑。” 唐 戴叔倫 《喜雨》詩:“田家共歡笑,溝澮亦已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雷曹》:“時久旱,十里外,雨僅盈指,獨 樂 里溝澮皆滿。”
(2).借指荒野。《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昔者, 伯夷 、 叔齊 死於溝澮之間,其仁成名於天下。” 章炳麟 《哀山東賦》:“驅丁男以負儋兮,老弱轉於溝澮。”
散流
(1).液體四散而流。 三國 魏 鍾會 《蒲萄賦》:“滋澤膏潤,入口散流。” 晉 謝安 《蘭亭詩》之一:“逈霄垂霧,凝泉散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汝水》:“山有湧泉北流,畜之以為陂,陂塘方二里,陂水散流。”
(2).流散。 宋 蘇軾 《和劉京兆石林亭之作》序:“石本 唐 苑中物,散流民間, 劉 購得之。”
約分
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約數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數簡化而數值不變
16/64 約分成 1/4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無奈
(1) 沒有別的辦法
無奈反對意見太多,只得取消會議
(2) 表示“惋惜”的轉折
水壩
攔蓄或容納堰壩上游的水體的(例如河流或水庫的)壩;橫貫水道建造以限制或阻止水流的障礙物
清河
指陸雲,他曾做過清河內史
正見清河。——《世說新語·自新》
清河曰。
安窮
安於窮困。 唐 韓愈 《復志賦》:“仰盛德以安窮兮,又何忠之能輸?” 清 陳維崧 《閨怨無悶·醉後排悶作》詞:“長此安窮,定復不急,世事紛紛虎鼠。”
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與小,大或小
國家不論大小,應該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長幼
說話沒個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體的大小
計量箱子的大小
匪懈
見“ 匪解 ”。
防弊
謂防備奸偽欺詐之事。 梁啓超 《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先王之為天下也公,故務治事;後世之為天下也私,故務防弊。”
而何
(1).猶如何。怎樣。《左傳·昭公四年》:“ 牛 謂 叔孫 :‘見 仲 而何?’” 杜預 註:“而何,如何。”
(2).猶如何。怎么。《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謂我敝邑,邇在 晉國 ,譬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孟子·盡心下》:“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漢 王充 《論衡·順鼓》:“久雨湛水溢,誰致之者……擊鼓攻社,而何救止?”
無能
毫無能力
腐敗無能
致平
謂使社會達到和平安定的境界。《漢書·王莽傳上》:“輔翼於帝,期於致平。” 漢 徐幹 《中論·審大臣》:“其言誠當乎賢君之心,其術誠合乎致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