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俞清老

作者:許景衡 朝代:宋代

贈俞清老原文

昔我江淮幾還往,聞君兄弟有聲名。

小軒便作陶彭澤,五字何如李少卿。

自說此身看老去,卻慚相見太忙生。

何時粗有田園計,把手江邊取次行。

詩詞問答

問:贈俞清老的作者是誰?答:許景衡
問:贈俞清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贈俞清老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許景衡的名句有哪些?答:許景衡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江淮

(1). 長江 和 淮河 。《左傳·哀公九年》:“秋, 吳 城 邗 ,溝通 江 淮 。”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 江 淮 之南,其民好殘; 漳 汝 之間,其民好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銀杏》:“ 江 淮 間一御史疏陳水患。”

(2).泛指 長江 與 淮河 之間的地區。《後漢書·周榮傳》:“ 榮 , 江 淮 孤生,蒙先帝大恩,以歷宰二城。” 明 《端午食賜粽有感》詩:“東南米價高如玉, 江 淮 餓莩千家哭。” 清 鈕琇 《觚賸·舊雷有聲》:“余宦遊所至,其風土大略相同,唯 粵 中則不特與朔方絶異,即較之 江 淮 ,亦甚懸殊。”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一:“如今捻軍兵分東西,追剿各軍愈追愈遠愈加勞苦,而出自 江 淮 的餉源卻愈益短絀難辦。”

(3).特指今 江西省 鄱陽湖 一帶。《史記·五帝本紀》:“ 三苗 在 江淮 、 荊州 數為亂。” 張守節 正義:“淮,讀曰匯,音胡罪反,今 彭蠡湖 也。”

還往

(1).往來。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巴郡》:“或長吏忿怒,寃枉弱民,欲赴訴郡官,每憚還往。” 宋 曾鞏 《答葛蘊》詩:“歸來客舍中,未及還往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瞳人語》:“隧道迂,還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啟門。”

(2).往來之人。指親朋。《敦煌曲子詞·長相思》:“作客在 江西 ,得病臥毫釐。還往觀訊息,看看似別離。” 唐 李白 《少年行》:“遮莫枝根長百丈,不如當代多還往;遮莫姻親連帝城,不如當身自簪纓。”

兄弟

(1)

(2) 專指弟弟

(3) 男子自稱

聲名

名聲;名譽

第三是三仙姑的聲名不好。——《小二黑結婚》

彭澤

(1).澤名。即今 鄱陽湖 。在 江西省 北部。又名 彭湖 、 彭蠡 。《韓詩外傳》卷三:“左 洞庭 之波,右 彭澤 之水。”

(2).縣名。 漢 代始設。在今 江西省 北部。 晉 陶潛 曾為 彭澤 令,因以“彭澤”借指 陶潛 。 唐 王勃 《滕王閣詩序》:“ 睢園 緑竹,氣凌 彭澤 之樽; 鄴水 朱華,光照 臨川 之筆。” 唐 劉知幾 《史通·稱謂》:“有匹夫而不名者,若 步兵 、 彭澤 之類是也。” 清 秋瑾 《菊》詩:“鐵骨霜姿有傲衷,不逢 彭澤 志徒雄。”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少卿

(1).官名。大卿的副職。《左傳·昭公三十年》:“我先大夫 印段 實往,敝邑之少卿也。”

(2).官名。 北魏 太和 時所設官名, 北齊 時為正卿的副職、 隋 唐 至 清 亦沿置。參閱《文獻通考·職官》九、十。

(3).鳧的別名。見《嫏嬛記》卷上引 宋 無名氏《采蘭雜誌》。

老去

(1).謂人漸趨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詩:“歸號故松柏,老去苦飄蓬。” 宋 歐陽修 《贈王介甫》詩:“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明 汪循 《老去》詩:“老去心還競,春來花又新。”

(2).引申為老年;晚年。 沉從文 《<沉從文選集>題記》:“現在過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讀者,都共同將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隱》詩:“情知老去無多日,且向閒中過幾年。” 明 李東陽 《柳岸垂綸》詩:“老去祗應家在此,不須盤石更垂蘿。”

相見

彼此會面

整個代表團在終點站與他們相見

太忙生

十分忙碌。生,語助詞。 唐 羅隱 《晚眺》詩:“雲向嶺頭閒不徹,水流溪里太忙生。” 宋 陸游 《淨智西窗》詩:“墻外蜜蜂來又去,可憐終日太忙生。”

何時

(1).什麼時候。表示疑問。《楚辭·九辯》:“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時而得乾?”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宋史·岳飛傳》:“或問:‘天下何時太平?’”

(2).什麼時候。表示時間難以確定。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著一塊大石。”

田園

(1) 田地與園圃

(2) 農村;鄉下

(3) 描繪或表現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習俗化的手法

田園詩

田園文學

把手

(1) 器物上供手執握之處

(2) 具有熟練操作技能的人。引申為負責人

一把手,二把手

(3) 通過它可握住、操縱或移動某物的常見的拉手(如抽屜或門的)

金屬把手

取次

亦作“ 取此 ”。1.隨便,任意。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兒當興卿門宗,四海將受其賜,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適江左》詩:“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棄捨,等閒拋掉。” 汪文溥 《子美囑題化佛化裝百相即柬亞子》詩:“有時西笑入 長安 ,七貴三公取次看。”

(2).草草,倉促。《敦煌變文集·葉淨能詩》:“何不揭氈看驗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陸游 《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別》曲:“腸斷處,取次作別離。”

(3).次序。 北齊 斛律羨 《北齊樂歌》:“日日飲酒醉,國計無取次。”

(4).謂次第,一個挨一個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嵐》詩:“近樹參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詩:“妙舞娑盤歇,華鐘取次催。”

(5).尷尬,進退兩難。

詩詞推薦

贈俞清老原文_贈俞清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