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馬汝礪原文
山隱隱兮蛾眉,草蒙茸兮綠髮。
送君去兮南浦,君之情兮北闕。
曰有罪兮薰天,宜祝融兮鬼罰。
念莫撲兮燎原,悔厝薪兮直突。
孰解網兮縱予,懸明照兮日月。
牛刀用兮雞豚,宛駒變兮銜橛。
日窅窅兮飛鴻,秋蕭蕭兮縱鶻。
廬江兮悠悠,黃堂兮突兀。
此判兮不改,臣力兮當竭。
延北望兮瀛洲,儼瞻雲兮擁笏。
君恩兮碎首,父誡兮銘骨。
身則遠兮心邇,孰朝寧兮岩窟。
詩詞問答
問:送馬汝礪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送馬汝礪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石寶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寶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月韻 出處:熊峰集卷一
參考注釋
隱隱
(1) 不分明的樣子
隱隱的雷聲
(2) 微弱的
感到隱隱作痛
(3) 形容車聲
隱隱何甸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蛾眉
美人的秀眉。也喻指美女;美好的姿色
後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璫滿身,綃縠參差。——唐· 李朝威《柳毅傳》
蒙茸
蓬鬆;雜亂的樣子
雜花蒙茸
蒙茸山麓。——〔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送君
鼓的別稱。 宋 無名氏 《致虛雜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華由,磬曰洗東,皆仙樂也。”
南浦
(1).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楚辭·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王逸 註:“願 河伯 送己南至江之涯。”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唐 李賀 《黃頭郎》詩:“黃頭郎,撈攏去不歸。南浦芙蓉影,愁紅獨自垂。” 王琦 注引 曾益 曰:“南浦,送別之地。” 清 曹寅 《登署樓適培山至用東坡真州詩韻同賦》:“西風晴十日,南浦別經年。”
(2).詞牌名。 唐 《教坊記》有《南浦子》曲, 宋 詞則借舊曲名另制新調。雙調,分一百零二字平韻及一百零五字仄韻兩體。 宋 人多填仄韻詞。參閱《詞譜·南浦》。
(3).地名。在 江西省 南昌縣 西南, 章江 至此分流。 唐 王勃 《滕王閣》詩:“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西山雨。” 聶文郁 註:“本詩 南浦 ……應是 江西 南昌 西南的 南浦 。” 宋 王安石 《南浦》詩:“ 南浦 隨花去,迴舟路已迷。” 清 宋琬 《羅篁庵先生生日歌》序:“ 西山 南浦 ,長吟帝子之高樓; 白下 長乾 ,重啟 謝公 之別墅。”
(4).古水名,一名 新開港 ,在今 武漢市 南。 唐 李白 《江夏行》:“適來往 南浦 ,欲問 西江 船。”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記》:“ 南浦 ,在 鄂州 江夏縣 南三里……以其在郭之南,故曰 南浦 。”
北闕
(1).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漢書·高帝紀下》:“ 蕭何 治 未央宮 ,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 顏師古 註:“ 未央宮 雖南嚮,而上書、奏事、謁見之徒皆詣北闕。”
(2).用為宮禁或朝廷的別稱。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李白 《憶舊遊寄淮郡元參軍》詩:“北闕青雲不可期, 東山 白首還歸去。” 宋 陸游 《西郊》詩:“七十辭北闕,五畝寄西郊。” 康有為 《星海自京還》詩:“伏陳北闕有封事,醉臥西風賸酒樓。”
有罪
(1).有犯法的行為。亦指有犯法行為的人。《書·皋陶謨》:“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國語·晉語七》:“臣聞 絳 之志,有事不避難,有罪不避刑,其將來辭。”《漢書·宣帝紀》:“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 唐 虞 猶不能化天下。”
(2).有過錯。 古華 《芙蓉鎮》第一章五:“ 桂桂 心裡好反悔,把自己的女人惹哭了,有罪。”
(3).表示失敬陪禮之辭。《快心編二集》第九回:“昨日有罪極了,又累 白老爹 走了兩遭,叫老婢置身無地。”
薰天
(1).形容勢熾。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一:“北里富薰天,高樓夜吹笛。”《剪燈餘話·長安夜行錄》:“回思爾時,事出迫奪,薰天之勢,妾夫尚敢喘息耶?” 清 洪楝園 《後南柯·立約》:“權奸信口弄雌黃,薰天炙手當朝相。”
(2).北方舊俗,於正月七日在庭中作煎餅,稱為“薰天”。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北人此日食煎餅,於庭中作之,曰‘薰天’。”
祝融
(1).神名。 帝嚳 時的火官,後尊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為火或火災的代稱。《國語·鄭語》:“夫 黎 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呂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誘 註:“ 祝融 , 顓頊氏 後, 老童 之子, 吳回 也,為 高辛氏 火正,死為火官之神。” 唐 張說 《蒲津橋贊》:“ 飛廉 煽炭, 祝融 理爐。” 清 趙翼 《八月二日天寧寺旁巽宮樓火》詩:“趨觀乃知此樓燬,剎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龍 而辯於東方,得 祝融 而辯於南方。”《漢書·揚雄傳上》:“麗 鉤芒 與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顏師古 註:“ 祝融 ,南方神。”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考於傳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號為 祝融 。”
(3).傳說中的古帝。 漢 王符 《潛夫論·五德志》:“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 伏羲 、 神農 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與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據《路史》雲, 祝融 葬 衡山 之陽,是以名之。 唐 韓愈 《謁衡岳廟》詩:“ 紫蓋 連延接 天柱 , 石廩 騰擲堆 祝融 。” 宋 楊萬里 《送劉子思往衡陽》詩:“ 洞庭 昨夜起霜風,翩然欲登 石廩 與 祝融 。”
鬼罰
鬼神的懲罰。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謹操守》:“故縱免王誅,難逃鬼罰。”
燎原
(1) 火延燒原野
燎原烈火
星火燎原
(2) 比喻氣勢旺盛
直突
(1).直統統不拐彎的煙囪。《漢書·霍光傳》:“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旁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唐 劉禹錫 《武陵觀火》詩:“ 楚 鄉 祝融 分,炎火常為虞。是時直突煙,發自晨炊徒。”
(2).直言唐突。 宋 蘇軾 《與滕達道》三十九:“輒恃深眷,信筆直突,千萬恕之,死罪!”
(3).徑直突進。 楊朔 《錦繡山河》上篇一:“ 李湘 等一踏上岸, * 撇過去,冒著火焰朝前直突。”
解網
亦作“ 解罔 ”。解開羅網。比喻寬宥、仁德。典出《史記·殷本紀》:“ 湯 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 湯 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 湯 德至矣,及禽獸。’” 南朝 梁 沉約 《漢東流》詩:“至仁解網,窮鳥入懷。” 唐 柳宗元 《寄韋珩》詩:“幸因解網入鳥獸,畢命江海終游遨。” 明 劉基 《春秋明經·宋皇瑗帥師取鄭師於雍丘》:“是 宋 人之志在於盡割其眾,而異於解罔祝禽者矣。” 清 錢謙益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錢公神道碑》:“公於是百道長圍,一面解網。”
明照
明察;詳察。《禮記·經解》:“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少。”《韓非子·奸劫弒臣》:“故身在深宮之中而明照四海之內,而天下弗能蔽弗能欺者,何也?” 宋 王安石 《上蔣侍郎書》:“然處卦之初,道未章著,上雖明照而未之信,故摧如不進,寬裕以待其時也。”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牛刀
宰牛的刀。語出《論語·陽貨》:“子之 武城 ,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後常以喻大材器。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譬割雞之政,亦有牛刀。” 唐 孟浩然 《贈蕭少府》詩:“鴻漸昇儀羽,牛刀列下班。” 宋 辛棄疾 《破陣子·為范南伯壽》詞:“卻笑 瀘 溪 如斗大,肯把牛刀試手不?壽君雙玉甌。” 清 沉起鳳 《諧鐸·雞談》:“尚得牛刀一試,冀他年大用也哉!”
雞豚
(1).雞和豬。古時農家所養禽畜。《孟子·梁惠王上》:“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唐 劉禹錫 《武陵書懷五十韻》:“來憂御魑魅,歸願牧雞豚。” 明 謝讜 《四喜記·尋樂江村》:“雞豚早秋斂,盆醪自酣。”
(2).指平民之家的微賤瑣事。語出《禮記·大學》:“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鄭玄 註:“畜馬乘,謂以士初試為大夫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雞豚牛羊,民之所畜養以為利者也。” 明 唐寅 《上吳天官書》:“ 寅 夙遭哀閔,室無強親,計鹽米,圖婚嫁,察雞豚,持門戶。”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一》:“其講官學士,左經右史,鮮有志溫飽,察雞豚。”
宛駒
猶言千里駒。比喻英俊有為的少年。 清 孫枝蔚 《凌蔚侯長郎八歲讀書日滿百行所詠》:“ 宛 駒馳萬里,竹馬笑羣嬰。”參見“ 宛馬 ”。
銜橛
亦作“ 銜橜 ”。1.馬嚼子。《韓非子·奸劫弒臣》:“無捶策之威、銜橛之備,雖 造父 不能以服馬。” 明 文徵明 《失解無聊》詩:“疲馬尚憐銜橛在,冥鴻翻困稻粱謀。”一說,銜,指馬嚼子;橛,指車之鉤心。
(2).指馳騁遊獵。《漢書·王吉傳》:“訢訢焉發憤忘食,日新厥德,其樂豈徒銜橛之間哉。”
(3).見“ 銜橜之變 ”。
窅窅
(1).隱晦貌;幽暗貌。《鶡冠子·天則》:“舉善不以窅窅,拾過不以冥冥。” 陸佃 註:“不以潛晦舉人之善。” 唐 戴叔倫 《贈徐山人》詩:“針自指南天窅窅,星猶拱北夜漫漫。”
(2).遙遠貌。 晉 陶潛 《自祭文》:“窅窅我行,蕭蕭墓門。”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十四:“故鄉窅窅日夜隔,音塵斷絶阻河關。”《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孤雲落日春雲低,良人窅窅羈天涯。”
(3).深邃貌。 唐 韓愈 《剝啄行》:“窅窅深塹,其墉甚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五》:“仰眺祗覺崇崇隆隆而不見其頂,下瞰祗覺窅窅冥冥而莫晰其根。”
(4).象聲詞。 唐 韓愈 孟郊 《遠遊聯句》:“靈瑟時窅窅,霠猿夜啾啾。” 元 迺賢 《巢湖述懷寄四明張子益》詩:“涼波不動舟如飛,櫂歌窅窅聲相隨。”
冥冥。指陰間。
飛鴻
(1).指畫有鴻雁的旗。《禮記·曲禮上》:“前有車騎,則載飛鴻。” 孔穎達 疏:“鴻,鴻鴈也。鴈飛有行列,與車騎相似,若軍前忽遙見彼人有多車騎,則畫鴻於旌首而載之,使眾見而為防也。”
(2).蟲名。《逸周書·度邑》:“ 發 之未生,至於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飛鴻過野。”
(3).飛行著的鴻雁。 漢 馬融 《長笛賦》:“爾乃聽聲類形,狀似流水,又象飛鴻。” 南朝 宋 鮑照 《數詩》:“四牡曜長路,輕蓋若飛鴻。” 清 龔自珍 《點絳唇》詞:“目送飛鴻,影入長天滅。”
(4).指音信。 唐 韓愈 《祭竇司業文》:“自視雛鷇,望君飛鴻,四十餘年,事如夢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無端天外飛鴻到,傳得家庭噩耗來。”
蕭蕭
(1) 形容馬嘶鳴聲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2) 風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
風蕭蕭
(3) 冷落淒清的樣子
(4) 花白稀疏的樣子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髮蕭蕭
悠悠
(1) 長久,遙遠
悠悠長夜
(2) 遙遠的
悠悠未來
(3) 形容從容不迫
(4) 眾多
(5) 荒謬
悠悠之談
(6) 飄動的樣子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7) 庸俗
(8) 形容憂傷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9) 形容悠閒自在
白雲千載空悠悠。——唐· 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
黃堂
(1).古代太守衙中的正堂。《後漢書·郭丹傳》:“勑以 丹 事編署黃堂,以為後法。” 李賢 註:“黃堂,太守之廳事。” 宋 范成大 《吳郡志·官宇》:“黃堂,《郡國志》:在雞陂之側, 春申君 子 假君 之殿也。後太守居之,以數失火,塗以雌黃,遂名黃堂,即今太守正廳是也。今天下郡治,皆名黃堂,昉此。”《儒林外史》第七回:“ 大江 煙浪杳無蹤,兩日黃堂坐擁。”
(2).借指太守。 宋 黃朝英 《靖康緗素雜記》卷上:“太守曰黃堂。” 明 徐復祚 《紅梨記·初會》:“妾是 王 家子姓,父做黃堂。”《文明小史》第四十回:“男八字更不用説,一身衣食有餘,功名雖是異途,卻有四品黃堂之分。”
(3).墓地。 宋 張淏 《雲谷雜記·太祖達生知命》:“即更衣服,弧矢登闕臺,望西北鳴弦發矢,指矢委處,謂左右曰:‘即此乃朕之黃堂也。’”
突兀
(1) 突然變化的
平原過去了,面前山巒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聳的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蒼然突兀。——明· 顧炎武《復庵記》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來得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瀛洲
亦作“ 瀛州 ”。1.傳說中的仙山。《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 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林遊學》:“ 瀛洲 同泛濟川船,伊吾共仗屠龍劍。”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獄中贈鄒容》詩:“ 鄒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魯迅 《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為網羅人才,設定文學館,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輪流宿於館中,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典籍。又命 閻立本 畫像, 褚亮 作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事見《新唐書·褚亮傳》。後來的詩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歸思》詩之二:“四十為郎非不偶,況曾提筆直 瀛州 。”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朝登 瀛洲 ,暮賜蓮炬。” 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釁開馬市英魂恨,廟煥 瀛洲 俎豆香。”參見“ 登瀛洲 ”。
碎首
碎裂頭顱。常用以形容敢於死諫的精神或行為。 漢 王充 《論衡·儒增》:“儒書言 禽息 薦 百里奚 , 繆公 未聽,出,當門仆頭碎首而死, 繆公 痛之,乃用 百里奚 。”《漢書·杜鄴傳》:“臣聞 禽息 憂國,碎首不恨; 卞和 獻寳,刖足願之。” 唐 陸贄 《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臣每讀前史,見開説納忠之士,乃有泣血碎首,牽裾斷鞅者。”《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請除君側,少答鴻私,碎首玉階,庶明臣節。”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又言有君如此,碎首以之。”
銘骨
銘刻在骨。形容永記不忘。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句踐伐吳外傳》:“君王早朝宴罷,切齒銘骨。” 唐 李白 《古風》之五:“銘骨傳其語,竦身已電滅。” 宋 蘇轍 《代龔諫議謝知青州帥表》:“恩深不報,期銘骨以終身。”
朝寧
猶朝廷。 明 張居正 《謝賜敕諭並銀記疏》:“念臣頃以微情,上乾高聽,仰蒙矜憫,特賜允俞,犬馬之忠,既少伸於朝寧,烏鳥之願,兼追盡於家園。”《明史·詹仰庇傳》:“利填私家,過歸朝寧。” 清 龔自珍 《對策》:“俊彥集於朝寧,而西陲特簡爪牙。”
岩窟
山洞。 唐 鄭惟忠 《古石賦》:“嵗月彫訛,丘陵蕪沒,巔墜坑穽,枕倚巖窟。” 唐 白居易 《歲暮言懷》詩:“只合居巖窟,因何入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