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鍾右之·其四原文
雖將四大等微塵,石火光中幻住身。
本草無靈休問藥,皮囊如蛻曷尋真。
故交淚泫陳芻地,瘴海墳霾冠玉人。
從此衡門無履跡,鶯聲啼老柳衙春。
詩詞問答
問:悼鍾右之·其四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悼鍾右之·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悼鍾右之·其四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四大
(1).道家以道、天、地、人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當作“人”。說見 朱謙之 《老子校釋》及 任繼愈 《老子新譯》。
(2).佛教以地、水、火、風為四大。認為四者分別包含堅、濕、暖、動四種性能,人身即由此構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稱。 晉 慧遠 《明報應論》:“夫四大之體,即地、水、火、風耳,結而成身,以為神宅。”《圓覺經》:“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晉書·藝術傳·鳩摩羅什》:“ 羅什 未終少日,覺四大不悆……死於 長安 。”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六十年來一夢醒,飄然四大御風輕。”
(3).古稱大功、大名、大德、大權為四大。《晉書·忠義傳·王豹》:“明公挾大功,抱大名,懷大德,執大權,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
(4). 北周 時 冀州 人戲稱四種大物為四大。《北史·儒林傳下·熊安生》:“ 道暉 好著高翅帽、大屐…… 冀州 人為之語曰:‘ 顯公 鐘, 宋公 鼓, 宗道暉 屐, 李洛姬 肚’謂之四大。 顯公 ,沙門也; 宋公 , 安德 太守也; 洛姬 ,婦人也。”
微塵
(1).佛教語。色體的極小者稱為極塵,七倍極塵謂之“微塵”。常用以指極細小的物質。《大毗婆沙論》卷一三六:“應知極微是細色。不可斷截破壞貫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長非短,非方非圓,非正不正,非高非下,無有細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見,不可聽聞,不可齅嘗,不可摩觸。故説極微是最細色。此七極微,成一微塵。是眼識所取色中最微細者。”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説,迷大聖之妙旨,而欲必無 恆 沙世界,微塵數刼也?”《北齊書·樊遜傳》:“法王自在,變化無窮,置世界於微塵,納 須彌 於黍米。” 唐 張喬 《雨中宿僧院》詩:“勞生無了日,妄念起微塵。” 清 龔自珍 《法性即佛性論》:“十方,三世,所有微塵非他,知見而已矣。”
(2).極細小的塵埃。 唐 崔珏 《和人聽歌》:“《巫山》唱罷行雲過,猶自微塵舞畫梁。” 魯迅 《吶喊·阿Q正傳》:“他早就兩眼發黑,耳朵里嗡的一聲,覺得全身仿佛微塵似的迸散了。” 艾青 《光的讚歌》七:“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生命,人世銀河星雲中的一粒微塵,每一粒微塵都有自己的能量,無數的微塵匯集成一片光明。”
(3).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謙詞。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 劉夫人 曰:‘ 周生 ,爾知積業樹因從何而來,得如今日乎?’ 子良 答曰:‘微塵下俗,實所不究。’”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詞》:“伏念臣獲以微塵,累叨皇澤,入參輔衛,出領藩維。” 康有為 《蘇村臥病寫懷》詩:“縱橫宙合一微塵,偶到人間閲廿春。”
石火
石頭撞擊時發出的一閃即逝的火花,多用來比喻生命的短暫易逝
石火光中寄此生
本草
中藥的統稱;也指記載中藥的書籍
靈休
神靈的福佑。 晉 陸雲 《答兄平原》詩:“哀矣我世,匪蒙靈休。” 宋 蘇軾 《集禧觀洪福殿罷散謝雨道場朱表》:“載陳謝懇,少答靈休。”
皮囊
皮袋,佛教比喻人體驅殼
臭皮囊
縱然生得好皮囊,腹為原來草莽。——《紅樓夢》
尋真
(1).尋求仙道。 唐 皇甫冉 《同裴少府安居寺對雨》詩:“共結尋真會,還當退食初。” 宋 魏野 《尋隱者不遇》詩:“尋真誤入 蓬萊島 ,香花不動松花老。” 明 高啟 《題天池石辟圖》詩:“尋真羽客不肯一相顧,卻借釋子營茅茨。”
(2).指探求事物的本原或真理。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醒世訓》:“上帝原來是父親,水源木本急尋真。”
故交
舊友,老朋友,老相識
紅顏意氣盡,白璧故交輕。——唐· 盧照鄰《羈臥山中》
故舊不遺, * 不偷。——《論語·秦伯》(不偷:不薄,厚道)
陳芻
獻上牧草。《國語·周語中》:“司馬陳芻,工人展車,百官以物至,賓入如歸。” 韋昭 註:“司馬,掌帥圉人養馬,故陳芻。”
瘴海
(1).指南方海域。 唐 翁綬 《行路難》詩:“雙輪晚上銅梁雪,一葉春浮瘴海波。” 明 楊慎 《宿金沙江》詩:“豈意飄零瘴海頭, 嘉陵 回首轉悠悠。” 清 張際亮 《遷延》詩:“舟山鬼泣君知否,無數樓船瘴海間。”
(2).指南方有瘴氣之地。《舊唐書·蕭遘徐彥若等傳論》:“逐 徐 薛 於瘴海,置 綮朴 於巖廊。” 唐 盧綸 《夜中得循州趙司馬侍郎書因寄回使》詩:“瘴海寄雙魚,中宵達我居;兩行燈淚下,一紙 嶺 南書。” 宋 王庭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詩:“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墮南州瘴海間。”
冠玉
(1).裝飾帽子的美玉。《史記·陳丞相世家》:“ 絳侯 灌嬰 等鹹讒 陳平 曰:‘ 平 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飾冠以玉,光好外見,中非所有。”
(2).形容男子的美貌。《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錢青 端坐轎中,美如冠玉,無不喝采。” 清 孫枝蔚 《無題次彭駿孫王貽上韻》之三:“年少姿容如冠玉,新人手爪可彈棋。”
(3).指美男子。 清 徐士俊 《<奈何天>總評》:“ 韓解元 抱憐香之素志,具冠玉之清標。”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履跡
見“ 履跡 ”。
亦作“ 履跡 ”。1.謂踏著前人的足跡。指承襲祖業。《三國志·蜀志·楊戲傳》:“躡基履跡,播德芳聲。”
(2).足跡。 南朝 陳 何楫 《班倢伃》詩:“履跡隨恩故,階苔逐恨新。” 唐 岑參 《長門怨》詩:“緑錢生履跡,紅粉濕啼痕。”
(3).事跡。 清 劉大櫆 《<王天孚詩集>序》:“余讀其詩,稽其平生之履跡。”一本作“ 履跡 ”。
鶯聲
(1).黃鶯的啼鳴聲。 唐 白居易 《春江》詩:“鶯聲誘引來花下,草色勾留坐水邊。” 元 王逢 《題張後山西堂》詩:“柳行接隴鶯聲迥,椶影涵波鶴思閒。”
(2).多比喻女子宛轉悅耳的語聲。《水滸傳》第一百回:“ 瓊英 在城下鶯聲嬌囀,叫道:‘我乃郡主,保護大王到此,快開城門。’” 清 王韜 《淞隱漫錄·白素秋》:“耳畔鶯聲嚦嚦,口脂之馥直透鼻觀。”
柳衙
謂成行排列的柳樹。 南唐 尉遲偓 《中朝故事》:“ 曲江池 畔多柳,亦號為柳衙,意謂其成行列如排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