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

作者:明餘慶 朝代:隋代

從軍行原文

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
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
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
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詩詞問答

問:從軍行的作者是誰?答:明餘慶
問:從軍行寫於哪個朝代?答:隋代

明餘慶從軍行書法欣賞

明餘慶從軍行書法作品欣賞
從軍行書法作品

注釋

邊境地區的敵情警報頻傳而震驚,朝廷則撥發大軍縱橫於邊塞。擺出精巧萬變且可風卷邊敵的常山陣法,扎定號角威鳴、軍紀嚴明的細柳營盤。不畏嚴寒的士兵手中劍上的霜花凝而不落,通宵巡邏的哨衛伴著弦月直到天明。一定會象當年漢武帝收復河南地般驅除入侵者,在那收復之地也建一座朔方城般的勝利之城。

詩文賞析

明餘慶的《從軍行》雖然不比盧思道和楊素的軍旅詩差,但他的名氣、官位等可是比前兩位差得太遠了。《隋書》只是在他父親的傳後提到有關餘慶的這么兩句話:“子餘慶官至司門郎。越王侗稱制,為國子祭酒。”此處提到的那位越王楊侗原本是隋末戰亂時的東都留守官,聽說隋帝楊廣被勒死,便在自己控制下的洛陽稱起了皇帝,還自改國號為“皇泰”,結果還不滿一年,便被那位樂爭好鬥、“殘忍褊隘”的大軍閥王世充幽禁後廢而代之。明餘慶呢,就是為這么個倒霉短命的“皇帝”陛下當“國子祭酒”,其出路和運程可想而知。

《從軍行》全詩只八句,原文為: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會取河南地,持作朔方城。其白話大意是:邊境地區的敵情警報頻傳而震驚,朝廷則撥發大軍縱橫於邊塞。擺出精巧萬變且可風卷邊敵的常山陣法,扎定號角威鳴、軍紀嚴明的細柳營盤。不畏嚴寒的士兵手中劍上的霜花凝而不落,通宵巡邏的哨衛伴著弦月直到天明。一定會象當年漢武帝收復河南地般驅除入侵者,在那收復之地也建一座朔方城般的勝利之城。這首詩除了用典處需略加拆析外,詞句並非冷僻詰屈。首句的“三邊”系稱漢時設立的邊地三州“幽、並、涼”州,“幽州”大抵為現今的河北北部及遼寧等地;“并州”相當今日的河北保定、山西的太原及大同一帶;涼州則為現在甘肅、寧夏及青海皇水流域的諸地區。古代典籍常將“幽并”連用,此時指稱的地域相當現今的河北、山西北部以及內蒙古、遼寧的一部分地區。詩畢竟不是地理學,多為意指而極少確指,此詩中的“三邊”之謂也就並非要象這裡的註明那般確切,無非是指稱邊境地區而已。

“從軍行”是個樂府詩題,以前介紹盧思道的“從軍行”時就提起過。據《樂府題解》的說法,“‘從軍行’皆軍旅苦辛之辭”,所以明詩與盧詩的共同點都在於述說了軍旅之苦辛。他們的不同之處是在寫法和著意上,盧詩求細,多至七言28句,不但寫戰事細膩,寫家人對征人的思念也細膩,最後著意於漢夷間的民族和好,表明對戰爭的厭惡及對和平的嚮往;明詩求簡,僅僅五言八句,一二兩句寫邊關報警、漢師出征,三至六句概述戰事的勝利和邊地戰場的寒苦,最後兩句寄託著勝利後對敵方的處置方式的構想----象漢代那樣建立專門的城堡、屬地和戶籍民事組織,把對方有效的控制管理起來。

雖說明餘慶史傳無名,卻是名家之後。其父明克讓算得上樑、周、隋三朝名士。明克讓字弘道,山東平原人。《隋書.卷五十八》中居列傳之首,裡面記述說:“克讓少儒雅,善談論,博涉書史,所覽將萬卷”。而且早熟有為,14歲既就任參軍,是一位少年參謀。早年是在南朝的梁廷為士,梁滅後在北朝的北周為官。隋文帝登基後,又被隋徵召為官,且以侯爵加封。因其為官為文的名望具很高,隋前太子楊勇曾以師相尊,深為隋廷看重。隋文帝時的禮樂典故多由他參與修訂編撰。隋文帝開皇14年(公元594年)明克讓去世,享年70歲。或許是父輩的薰陶與影響吧,明餘慶在隋末文壇上也算是小有名氣,這裡選錄的詩便是其中的左證。

隋朝歷時短,文人名流自然也少,而且其中多數是自北朝和南朝入隋的,前者如盧思道、楊素、薛道衡,後者如虞世基、虞世南等。有趣的是千古荒淫負惡名的隋煬帝楊廣卻也頗好文學、頗有天分、頗富詩才,儘管他的大多數詩都是反映其荒淫娛樂的消極之作,但也有個別的景物描寫詩語言、意境都很不錯,如其中的《野望》:“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去,一望黯銷魂。”看不出是出於帝王之筆,也看不出是出於荒淫者之筆。所以,歷史上的大惡者也偶有天賦善意的自然流露,這大概就是三字經上所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的印證吧!也有的惡痞終生不為善、不言善,但命臨終結時的所言所情卻往往應驗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銘言。又有些扯遠了。轉回來說,這裡提到本無盛名的明餘慶,實在是因為他的這首《從軍行》的軍旅詩寫得不錯的緣故,並非是衝著他的歷史名望的。詩以作結為:隋詩詠戰慕昔時,指故言今意可知。略地傷民人盡恨,邀功討賞眾皆嗤。平安有定唯發展,寇盜無生乃孝慈。古鑒雖塵能預警,團圓奮進最相思!

詩詞推薦

  • 奉酬魯望惜春見寄

    皮日休唐代〕十五日中春日好,可憐沉痼冷如灰。以前雖被愁將去,向後須教醉領來。梅片盡飄輕粉靨,柳芽初吐爛金醅。病中
  • 宿山寺寄李中丞洪

    皎然唐代〕偶來中峰宿,閒坐見真境。寂寂孤月心,亭亭圓泉影。□□□滿山,花落始知靜。從他半夜愁猿驚,不廢此心長杳
  • 菩薩蠻(十之十)

    鄧肅宋代〕一心唯欲南園去。東山著意留難住。曾慣識追風。馬群今已空。金盤盛玉露。情絕鴛鴦侶。破賊凱還歸。沖天看一
    從軍行原文_從軍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滿庭芳

    佚名宋代〕過去休思,未來莫想,見前一念俱忘。三心滅去,顯出法中王。便是生前面目,無形貌、獨露堂堂。玄玄理,四方
  • 幽趣十二首

    鄭剛中宋代〕幽趣無人會,閒中見物天。綠虛甘露結,紅皺水晶圓。倒孕潛資化,成行出暮膻。寰中無巨細,動靜各隨緣。
    從軍行原文_從軍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送竹軒歸越

    趙汝績宋代〕東風隔岸擊歸航,怕送君行重憶鄉。為探山台牆下柳,新來添得幾絲黃。
    從軍行原文_從軍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鴛鴦湖棹歌 之二十九

    朱彝尊清代〕織成錦衾碧間紅,繚以吳綿四五通。錦上鴛鴦三十六,雙棲夜夜水紋中。
    從軍行原文_從軍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香山聞杜鵑

    王邁宋代〕雲膚似膜千山暝,雨腳如麻四面飛。遊了何曾動歸興,杜鵑故故喚人歸。
    從軍行原文_從軍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荷花

    虞詔宋代〕晚來一棹鑑湖東,隊隊峰巒入短篷。一色藉花三十里,淡妝濃抹錦青紅。
  • 浣溪沙(前韻)

    蘇軾宋代〕雪裡餐氈例姓蘇。使君載酒為回車。天寒酒色轉頭無。薦士已聞飛鶚表,報恩應不用蛇珠。醉中還許攬桓須。
  • 侯荊

    曾鞏宋代〕侯蠃夷門白髮翁,荊軻易水奇節士。偶邀禮數車上足,暫飽腥羶館中侈。師回拔劍不顧生,酒酣拂衣亦送死。磊落
  • 桃源憶故人 勸長安三壇李法師

    馬鈺元代〕李公知觀聽予勸。只恁未為長便。悟取水雲清淺。玄妙心通顯。木人手段非凡箭。便把三乘救援。射透箇中宮殿。
  • 種菊

    徐照宋代〕一花八十品,秋風巧於春。不與群物競,靜性如幽人。濕燥欲及宜,□□養性真。誰授服餌法,應能壽吾身。
  • 三月之朔邑庠請仆升講席說詩泮水正仲用前韻

    舒岳祥宋代〕春服初成冠與童,聚觀王式一衰翁。圓冠方屨還吾道,續衽鉤邊見古風。投戈猶待漢符赤,藏壁不隨秦火紅。寧可
  • 浣溪沙

    方千里宋代〕密約深期卒未成。藏鉤春酒坐頻傾。向人嬌艷夜亭亭。相顧無言情易覺,歸來單枕夢猶驚。眼梢怨淚幾時晴。
    從軍行原文_從軍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斯遠三十日見寄

    趙蕃宋代〕窗明內晴景,書味真雋永。長年悔遠遊,紛蠹幾莫整。子猷調固疏,竹可一日無。看渠姿爾瘦,瘦而何用腴。因茲
    從軍行原文_從軍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送相里郎中赴江西

    獨孤及唐代〕君把一尺詔,南遊濟滄浪。受恩忘險艱,不道歧路長。戎狄方構患,休牛殊未遑。三秦千倉空,戰卒如餓狼。委輸
  • 宮詞

    張公庠宋代〕雪罷嚴寒殆不禁,紫宸朝退禁門深。君恩委曲人知否,數盞香醪抵百金。
  • 淳熙七年春帖子 其三

    崔敦詩宋代〕天上春光別,時康樂事繁。煙花浮閬苑,露葉簇金盤。
  • 古詞

    李群玉唐代〕一合相思淚,臨江灑素秋。碧波如會意,卻與向西流。
    從軍行原文_從軍行的賞析_古詩文
從軍行原文_從軍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