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海後十首原文
曾聞兵革話承平,幾見承平話戰爭?鶴盡羽書風盡檄,兒談海國婢談兵。夢中疏草蒼生淚,詩里鶯花稗史情。
官1/1匪拾遺休學社,徒驚絳灌漢公卿。
詩詞問答
問:寰海後十首的作者是誰?答:魏源
問:寰海後十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寰海後十首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詩文賞析
寰海後十首》作於1842年前後,其重心主要是對戰爭的總結和反思。
[內容評析]詩的前四句描繪了社會上對戰爭的普遍驚懼心理。人們在戰爭中總是渴望安寧,誰又見過「承平」之際大肆談論戰爭的呢?首聯敏銳捕捉了「兵革」之際「話承平」和「承平」之中「話戰爭」這正常和反常的兩種現象,並用「曾聞」、「幾見」的怪訝語氣,著力突出了後者的異常。頜聯「鶴盡羽書風盡檄,兒談海國婢談兵」將「幾見承平話戰爭」的現象作了進一步的展開。作者巧妙地用了東晉淝水之戰「風聲鶴唳」的典故,一方面描繪出「話戰爭」的內容──人們普遍地驚懼,以為軍情緊急,大禍將至;另一方面,又暗示出朝廷的驚慌失措,草木皆兵,稍有風吹草動,就發軍書徵兵,以致人心惶惶,甚至連兒童、使女都紛紛談論著同敵國用兵打仗的話題。這四句雖只寫了現象,但深刻的意蘊卻不言而喻;所謂的「承平」是朝廷用喪權辱國的「條約」換取的暫時緩解,並不能換來真正的和平,反而使侵略者更加變本加厲,虎視眈眈。之所以有「話戰爭」的異象,乃是「承平」原不存在!
詩的後四句轉向自身。作者在睡夢裡都在起草奏章,反映人民的痛苦;他的詩作,縱然寫到花草鶯燕,也不是為了吟弄風月,而是欲起野史之作用,記載民間的風俗人情,表現黎民百姓的遭際和願望。這兩句寫得極誠摯沉痛,懇切動人。末聯「 * 拾遺休學杜,徒驚絳灌漢公卿」,作者發出了憤激之辭;自己既然連杜甫左拾遺那樣的官職都沒有,又何必去學杜甫的憂國憂民,為朝廷補缺糾失呢?那反而會徒自驚動像漢代周勃、灌嬰那樣的朝中大臣,使自己遭到賈誼一樣的疑忌和打擊。這激憤的反語,道出了有識之士的普遍悲哀,因而具有深廣的內涵。
比起魏源典故瀾翻的其他作品來,這首詩可謂明白如話。前四句以現象寫本質,以具體寫抽象,耐人尋味;後四句引向自身的抒情,沉摯與憤切相交織,乃是一代愛國志士心音的剖白。全詩充盈著崇高正義之內美的人格力量,格外動人心魄。
[難詞註釋]?羽書:緊急的軍事文書。檄:古代官府用以徵召、曉諭或聲討的文書。?疏草:起草奏章。?稗史:野史。?匪:非。拾遺:唐代諫官名。杜:指杜甫,曾任左拾遺。?絳灌:漢代絳侯周勃和傑陰侯灌嬰,賈誼因上疏遭到兩人的猜忌打擊。這裡代指朝中大臣。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
- 十日雨絲風片裡,濃春艷景似殘秋。
- 惡有釁,雖貴罰也。左丘明《國語·魯語·臧文仲請賞重館人》
-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蘇軾《行香子·過七里瀨》
-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王冕《墨萱圖·其一》
-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 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姜子牙《六韜·武韜·發啟》
- 尊卑失序,如冠履倒置;富貴不歸,如錦衣夜行。程登吉《幼學瓊林·卷二·衣服》
-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韓非及後人《韓非子·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