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杜詩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讀杜詩原文

天地間自有元聲,於詩得者惟杜陵。

一生出處可概見,千古詩史真定評。

水亭荷淨無暑到,試展讀之當快晴。

尋聲考格不可得,如風過水文自成。

我思古人獲我心,挹之不竭意氣平。

叔度汪洋亦如此,時月不見鄙吝生。

詩詞問答

問:讀杜詩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讀杜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

參考注釋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元聲

指十二律中的黃鐘。古人定十二律以黃鐘之管為基準,故名黃鐘為元聲。 明 莊元臣 《叔苴子內篇》卷六:“喉音宮,舌音徵,齒音商,牙音角,唇音羽,此又元聲之變也。”

杜陵

(1).地名。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東南。古為 杜伯國 。 秦 置 杜縣 , 漢宣帝 築陵於東原上,因名 杜陵 。並改 杜縣 為 杜陵縣 。 晉 曰 杜城縣 , 北魏 曰 杜縣 , 北周 廢。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挾彈飛鷹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橋 西。” 唐 白居易 《新樂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歲種薄田一頃餘。” 宋 張先 《更漏子》詞:“ 杜陵 春, 秦 樹晚,傷別更堪臨遠。”

(2). 漢 宣帝 陵墓。《漢書·元帝紀》:“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輔黃圖·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長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間時,好游 鄠 杜 間,故葬此。”

(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復古 《答杜子野主簿》詩:“ 杜陵 之後有孫子,自守詩家法度嚴。” 明 鄭昂 《感懷》詩:“ 王粲 淒涼仍去國, 杜陵 老大竟飄蓬。” 清 孫枝蔚 《同程穆倩訪周元亮司農》詩:“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無詩。”參見“ 杜陵野老 ”。

一生

整個生命期間

概見

(1).謂概略的記載。《史記·伯夷列傳》:“余以所聞 由 ( 許由 ) 光 ( 務光 )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司馬貞 索隱:“概是梗概,謂略也。蓋以 由 光 義至高,而《詩》《書》之文辭遂不少梗概載見,何以如此哉?”《宋書·志序》:“爰及《雅》《鄭》,謳謡之節,一皆屏落,曾無概見。” 明 文徵明 《跋沉仲說小簡》:“其文學行誼皆有足重,而出處之跡不少概見,而嫁 范 女之事,亦僅見於《浯溪集》中。”

(2).謂窺見其概貌。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九:“凡畫之妙,欲得其神觀耳,刻之於石則如影耳,猶可以概見其髣髴而已。” 明 文徵明 《<晦庵詩話>敘》:“觀於《文韜》之書,可概見已。” 趙朴初 《九女墩》詩:“有女慷慨為國殤, 太平 風義可概見。”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詩史

(1) 詩歌發展的歷史

(2) 指反映一個時代的面貌、具有歷史意義的詩歌,如杜甫的詩歌

定評

確定的評價

已有定評的好作品

水亭

臨水的亭子。 唐 杜審言 《夏日過鄭七山齋》詩:“薜蘿山逕入,荷芰水亭開。” 宋 歐陽修 《花賦》:“晚浦煙霞,水亭風日。” 清 高宗 《戊辰大明湖題》詩:“應接無暇有餘樂,水亭清雅陳筆硯。” 郭沫若 《瓶》詩之四:“我是憑倚在 孤山 的水亭,她是佇立在亭外的水濱。”

展讀

猶閱讀。 宋 秦觀 《答傅彬老簡》:“發函展讀,殆不能釋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適 葛 聞 溫 菊變緑,訝之,躬詣其齋,見詞便取展讀。” 郭沫若 《落葉·第二十七信》:“我趕快到無人的空室里開來展讀了。”

快晴

爽朗的晴天。 宋 陳與義 《夏夜》詩:“兩鵲翻明月,孤松立快晴。” 宋 朱熹 《秀野劉丈寄示南昌諸詩和此兩篇》之一:“ 滕王閣 下水初生,聞道登臨復快晴。”

尋聲

(1).隨聲;緊接別人的聲音。《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令發之日,下之應也,猶響尋聲耳。”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上嘗問曰:‘此胡腹中何物,其大如是。’ 祿山 尋聲應曰:‘腹中更無他物,惟赤心爾。’”

(2).循著聲音;尋找發聲之處。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魯迅 《吶喊·阿Q正傳》:“ 阿Q 尋聲漸漸的尋到 趙太爺 的內院裡。”

考格

(1).核定應試人的等第。《南齊書·謝超宗傳》:“都令史 駱宰 議,策秀才考格,五問並得為上,四、三為中,二為下,一不合與第。”

(2).謂考核官吏的治績,以定升轉。 北魏 蕭寶夤 《論考績表》:“其內外考格,裁非庸管,乞求博議,以為畫一。”《通典·選舉三》:“ 景明 以來考格,三年成一考,轉一階。”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過水

(1).越過江河。 唐 杜甫 《即事》詩:“黃鶯過水翻迴去,燕子銜泥濕不妨。” 宋 翁卷 《初晴道中》詩:“依山知有寺,過水恨無船。”

(2).褻語。指男女交合。 明 馮夢龍 《萬事足·巧計進妾》:“只聽得語低低,聲細細,帳兒搖,牀兒響,一會顛狂,借車過水,美不可量。”

(3).讓水通過。 何士光 《種包穀的老人》:“太陽西斜,離落山還有好長一陣,還能從坡下那一塊過水丘里,舀起來好幾挑水。”

我思

(1)

(2) 認為一個人的存在是由一個思想人這個事實來予以說明的哲學原理

(3) 自身或自我的理智活動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意氣

(1) 志向與氣概

意氣風發

意氣揚揚。——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精神;神色

意氣自若。——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意氣之盛。——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3) 志趣

意氣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緒

意氣用事

叔度

(1). 漢 黃憲 字。 叔度 品學超群,尤以氣量廣遠著稱。 康有為 《贈陳鎮南編修兄》:“ 叔度 自遠量, 曼容 ( 漢 邴丹 的字)善知足。”

(2). 漢 廉范 字。 范 為名將 廉頗 的後代。《後漢書·廉范傳》:“ 建初 中,遷 蜀 郡太守……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 范 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後用以讚頌為百姓謀福利的官員。 唐 劉禹錫 《令孤相公自天平移鎮太原以詩申賀》:“ 孔璋 舊檄家家有, 叔度 新歌處處聽。” 明 何景明 《寄贈張方伯》詩:“行人尚聞歌 叔度 ,童子猶思迎 細侯 。”

汪洋

(1) 形容水勢浩大,寬廣無邊

(2) 形容人的氣度寬宏或文章氣勢磅礴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時月

(1).四時和月分。《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孔 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學者不以時月考之,每語屯田,必為稱首,可笑。”

(2).時間;時候。《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稽廢時月。” 宋 曾鞏 《請西北擇將東南益兵札子》:“至於 廖恩 之鼠竊,而能稽誅於時月者,蓋由追討之兵不足, 恩 已自歸,而所遣北兵,猶在道路。則東南之寡弱,蓋可知也。”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緊急時月, 蘇 松 兵備暫駐 崇明 , 寧 紹 兵備或海道內推擇一人暫駐 舟山 。”

(3).指節令。 晉 張華 《上巳篇》:“姑洗應時月,元巳啟良辰。”《宋書·明帝紀》:“自今鱗介羽毛,餚核眾品,非時月可採,器味所須,可一皆禁斷,嚴為科制。”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鄙吝

亦作“ 鄙恡 ”。1.形容心胸狹窄。 唐 高適 《苦雨寄房四昆季》詩:“擕手流風在,開襟鄙吝祛。” 清 李漁 《意中緣·借兵》:“不知幾時同來湖上,把臂談心,消我近來的鄙吝也呵。” 清 馮班 《鈍吟雜錄·遺言》:“夫山水之文,使人蕭遠無鄙恡。”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半夏小集》:“令人看了神旺,消去鄙吝的心。”

(2).過分愛惜錢財。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貴義輕財。” 明 馬愈 《馬氏日抄·胡宗伯》:“豈鄙吝邪?不欲過享其福耳。” 明 李贄 《與城老書》:“ 友山 鄙吝不堪,此處不曾捨半分。”

詩詞推薦

讀杜詩原文_讀杜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