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松嘆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喬松嘆原文

松非槐柳質,耐寒不易長。

廿年略入格,卌年始成象。

清暉閣之前,九株撐偃仰。

年將與我齊,從幼看枝放。

春風謖籟清,秋月含輝朗。

溜夏雨陰森,傲冬雪倜儻。

值旱我焦勞,嘉蔭不知爽。

遇霖我傍徨,團蓋何曾享。

愁喜莫弗共,喜少愁恆怏。

實如患難友,期汝千年上。

忽然不戒火,延及摧骯髒。

豈無爛額者,竟難救一往。

嗟哉會凌雲,倏見淪礫壤。

強顏題五字,已事那堪想。

詩詞問答

問:喬松嘆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喬松嘆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養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一

2. 葉

參考注釋

耐寒

能適應寒冷的環境

不易

(1).艱難,不容易。《詩·大雅·文王》:“宜鑒於 殷 ,駿命不易。” 朱熹 集傳:“不易,言其難也。”《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要知此種文字,作之可憐,出之不易。” 毛 *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序言二》:“對於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詞,作了一些註解。”

(2).不改變;不更換。《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註:“不為世俗所移易。”《漢書·哀帝紀》:“制節謹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顏師古 註:“言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蘇軾 《仇池筆記·記張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覺有垢穢氣。”

入格

符合一定的規律

年始

一年之始,歲首。

出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 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張守節 正義:“ 周以建子之月為正, 秦 以建亥之月為正,故其年始用十月而朝賀。”

成象

成為感官可以覺知的形象或現象。具體內容視所指不同而異。《易·繫辭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韓康伯 註:“象況日月星辰。” 孔穎達 疏:“象謂懸象,日月星辰也。”《荀子·樂論》:“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亂生焉。” 梁啟雄 簡釋引 物茂卿 曰:“成象,謂形於歌舞。” 漢 劉向 《說苑·修文》:“是故服不成象,而內心不變。” 魯迅 《集外集·湘靈歌》:“鼓完瑤瑟人不聞,太平成象盈秋門。”

清暉

(1).明淨的光輝、光澤。 晉 傅鹹 《贈何劭王濟》詩:“雙鸞游蘭渚,二離揚清暉。”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 明 陶宗儀 《南浦》詞:“畫圖依約天開,盪清暉別有 越 中真趣。” 清 方文 《秋夜飲顧與治齋中》詩:“清暉在山川,流光及城闕。”

(2).比喻容光,面容。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蘭桂有芬,清暉自遠。” 唐 李商隱 《夢令狐學士》詩:“山驛荒涼白竹扉,殘燈向曉夢清暉。” 明 夏完淳 《六君詠·徐詹事》:“靈旗動虛無,清暉宛如昨。”

(3).山水的代稱。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八:“國初尚《文選》,當時文人專意此書,故草必稱王孫,梅必稱驛使,月必稱望舒,山水必稱清暉。”

之前

表示在某個時間或處所的前面

吃飯之前要洗手

偃仰

俯仰。比喻隨世俗沉浮或進退

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詩·小雅·北山》

與時遷徙,與世偃仰。——《荀子·非相》

偃仰嘯歌,冥然兀坐(嘯歌:長嘯或吟唱)。——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偃仰僵仆。——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陰森

陰沉、昏暗而令人害怕的;形容幽暗慘澹的樣子

陰森可怖的監牢

峭壑陰森。——《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倜儻

(1) 灑脫;不拘束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司馬遷《報任安書》

(2) 非常,特別

諸仁者於此見得倜儻分明。——《五燈會元》

焦勞

焦慮煩勞。 漢 焦贛 《易林·恆之大壯》:“病在心腹,日以焦勞。” 唐 柳宗元 《為京畿父老上府尹乞奏復尊號狀》:“寤寐焦勞,不知所措。” 清 沉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三日所進,不敷一日所出,焦勞困苦,竭蹶時形。”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二章:“萬歲為國事這樣焦勞,常常廢寢忘餐,聖體如何能支持得了?”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傍徨

見“ 傍偟 ”。

何曾

反問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成為總統?

莫弗

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部落首領的稱謂。《魏書·契丹傳》:“其莫弗 賀勿於 率其部下車三千乘,眾萬餘口,驅徙雜畜,求入內附。”《北史·蠕蠕傳》:“ 吐賀真 遠遁,其莫弗 烏朱駕頽 率眾數千落來降,乃刊石記功而還。”

患難

憂患災難

予在患難中。——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患難之交

年上

1.方言。上年,去年。

然不

見“ 然否 ”。

戒火

(1).慎於用火。 晉 成公綏 《戒火文》:“余家遭火,屋宇焚盡,器用廓然,乃造於四鄰,以為《戒火文》曰:‘經籍為灰,篇章為炭。’”

(2).草名。即景天。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春分日,民並種戒火草於屋上。”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九·景天》。

延及

擴展到;延伸到。《書·呂刑》:“ 蚩尤 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罔不寇賊。”《韓詩外傳》卷一:“有聲之聲,不過百里;無聲之聲,延及四海。”《春秋·定公二年》“雉門及兩觀災” 唐 孔穎達 疏:“災起 雉門 ,而延及兩觀。”

骯髒

(1)

(2) 髒;不乾淨

骯髒的街道

骯髒的池塘

(3) 比喻卑鄙、醜惡;道義上應受指責

骯髒的交易

爛額

見“ 爛額焦頭 ”。

一往

(1).一去。亦為“死亡”的婉辭。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 元 方回 《武林書事》詩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文德》:“心虛難恃,氣浮易弛,主敬者,隨時檢攝於心氣之間,而謹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猶一向。 晉 曹毗 《對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矯,豈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陽草!”《新唐書·狄仁傑傳》:“ 山東 之人重氣,一往死不為悔。”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後記》:“﹝ 趙士楨 ﹞興味闌珊,絶無平昔造鳥銃、議車陣、議屯田一往豪氣。” 黃節 《陳先生集記》:“顧茲一往相從意,益嘆於今後死難。”

(3).一時。 宋 蘇軾 《沉香山子賦》:“幸置此於幾席,養幽芳於帨帉,無一往之發烈,有無窮之氤氳。”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下:“經生家析《鹿鳴》、《嘉魚》為群,《柏舟》、《小弁》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詩。”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 知章 學士,此一往何來?”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又學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嗟哉

嘆詞。 漢 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後漢書·耿弇傳論》:“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唐 韓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

凌雲

高聳入雲

壯志凌雲

顏題

指古代頭巾覆額面部分。《後漢書·輿服志下》:“古者有冠無幘,其戴也,加首有頍,所以安物…… 秦 雄諸侯,乃加其武將首飾為絳袙,以表貴賤,其後稍稍作顏題。”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已事

往事。《漢書·賈誼傳》:“夫三代之所以長久者,其已事可知也。” 顏師古 註:“已事,已往之事。” 清 錢謙益 《<兵略>序》:“以 漢 唐 之已事徵之, 永壽 、 延熹 之間,用 皇甫規 、 張奐 、 段熲 為將帥,所向剋捷。”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猶言兼之;何況。

詩詞推薦

喬松嘆原文_喬松嘆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