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一日恭受皇考實錄聖訓禮成升殿受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金管研摩久,瑤編拜受新。

聖蹤垂奕祀,嘉禮值茲辰。

旭暖旗常影,風和殿陛春。

祗迎欽陟降,捧讀切遵循。

緬想無為治,還同造物仁。

步趨長有志,頫首望前塵。

詩詞問答

問:《十二月十一日恭受皇考實錄聖訓禮成升殿受賀感成近體六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七

參考注釋

金管

(1).亦作“ 金琯 ”。指金屬制的吹奏樂器。 南朝 梁 江淹 《蕭被侍中敦勸表》:“結象弭於前衡,奏金管於後陣。” 南朝 梁 沉約 《四時白紵歌·秋白紵》:“白露欲凝草已黃,金琯玉柱響洞房。” 唐 李白 《江上吟》:“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清 龔自珍 《賀新涼·憶菊》詞:“何處簾櫳何處院?金管玉簫濃醉。”

(2).指飾金的毛筆管。《太平廣記》卷二百引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韓定辭》:“昔 梁元帝 為 湘東王 時,好學著書,常記録忠臣義士及文章之美者。筆有三品,或以金銀雕飾,或用斑竹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書之,德行清粹者用銀筆書之,文章贍麗者以斑竹書之。故 湘東 之譽,振於 江 表。”

研摩

研究揣摩。 宋 歐陽修 《讀<徂徠集>》詩:“子生誠多難,憂患靡不罹。宦學三十年,六經老研摩。” 金 元好問 《論詩》詩:“切響浮聲發巧深,研摩雖苦果何心。” 清 趙翼 《晤錢竹汀宮詹話舊》詩:“研摩結習自諸生,舘閣歸來業益精。” 葉聖陶 《倪煥之》十八:“雪景的課文要叫南方的學生研摩,鄉村的教室里卻大講其電話和電車。”

瑤編

珍貴的書冊。亦為書籍的美稱。 唐 李嶠 《為百僚賀瑞石表》:“考皇圖於金冊,搜瑞典於瑤編。”《宋史·樂志十四》:“玉璽瑤編,禮容畢具。” 元 陳樵 《東陽縣學暉映樓賦》:“積縹囊與緗帙,藴瓊軸與瑤編。”

拜受

(1).古代的一種禮儀。謂主人敬酒時,賓客出席於西階上拜而接受所敬之酒。《禮記·鄉飲酒義》:“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孔穎達 疏:“拜受者,賓於西階上拜受爵也。” 孫希旦 集解:“拜受者,主人獻賓,賓於西階上拜受爵也。”

(2).拜而受之。常用作接受人贈予或指教的敬詞。《綠野仙蹤》第十三回:“ 於冰 一一傳授口訣,並以手書符指法, 不邪 頓首拜受。”《綠野仙蹤》第三八回:“﹝ 仙客 ﹞説罷,將一包袱遞與 於冰 , 於冰 道:‘ 雲中 不能拜受,奈何?’”

奕祀

亦作“ 奕禩 ”。世代,代代。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奕禩》:“禩同祀, 商 謂年為祀。奕禩,猶奕世也。” 清 曾國藩 《送周荇農南歸序》:“國家承平奕禩,列聖修禮右文。” 清 林則徐 《密陳夷務不能歇手片》:“仰見聖主內本外末,不言有無,誠足昭垂奕禩。” 清 雷昭性 《名說》:“曠觀數千年歷史,橫覽五大洲人物,其中有享鴻名而喧傳於奕祀者,必能宣揚其國威。”

嘉禮

(1).古代五禮(吉、凶、軍、賓、嘉)之一。指飲食、婚冠、賓射、饗燕、脤膰、賀慶等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嘉禮,親萬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昬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 鄭玄 註:“嘉,善也。所以因人心所善者而為之制。嘉禮之別有六。”《宋史·禮志十三》:“舊史以飲食、婚冠、賓射、饗宴、脤膰、慶賀之禮為嘉禮。”

(2).後世亦專指婚禮。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裴越客》:“先是 鎬 之在京,以次女 德容 ,與僕射 裴冕 第三子前 藍田 尉 越客 結婚焉。已剋迎日,而 鎬 左遷,遂改期來歲之春季。其年 越客 則速裝南邁,以畢嘉禮。”《資治通鑑·後唐明宗天成三年》“庚寅,皇子 從厚 納 孔循 女為妃, 循 因之得之 大梁 ” 元 胡三省 註:“有職守者不得擅離職守,今 循 因嘉禮得至行在所。” 清 王韜 《淞隱漫錄·蕭補煙》:“此女為寒族所生,與老夫具有瓜葛,既蒙君愛,今夕當為君成嘉禮。”

旗常

旂常。王侯的旗幟。 唐 陳子昂 《奉和皇帝上禮撫事述懷》:“雲陛旗常滿,天廷玉帛陳。”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 乾隆 朝名將,以 超海公 海蘭察 為冠,邊功戰略,炳矞旗常。”參見“ 旂常 ”。

(1).旂與常。旂畫交龍,常畫日月,是王侯的旗幟。語本《周禮·春官·司常》:“日月為常,交龍為旂……王建大常,諸侯建旂。” 明 張居正 《答應天巡撫孫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銘旂常、垂竹素者,不過奉公守法、潔己愛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以不貪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無事為貴,比旂常於糞土。”

殿陛

(1).御殿前的石階。《後漢書·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衛侍從……本 武帝 以便馬從獵,還宿殿陛巖下室中,故號巖郎。” 宋 歐陽修 《上范司諫書》:“立殿陛之前,與天子爭是非者,諫官也。”

(2).宮殿上和石陛下。喻君主的臣子相見之際。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二》:“不知此制何為而輟,而殿陛之儀,漸相懸以相絶也?”

陟降

(1).升降,上下。《詩·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傳:“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 馬瑞辰 通釋:“《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詩曰:‘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後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 宋 陳亮 《重華宮正謝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 文後 之聲!”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游。”

(2).猶往來。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五年》:“大禮史 王曾 言:‘皇帝執玉被袞,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宮架之奏。’” 王國維 《觀堂集林·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訊息。”

捧讀

敬辭,讀(別人的文章等)

遵循

遵從;依照

緬想

見“緬懷”

無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不要,不用

無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造物

(1) 創造萬物,也指創造萬物的神力

(2) 指運氣;造化

步趨

(1) 步步緊跟

步趨原著,一成不變

(2) 行走(趨:快走)

是故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步趨動作,使其四體狃於寒暑之變。——宋· 蘇軾《教戰守》

有志

有志向;有志氣。《禮記·禮運》:“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漢 王粲 《詠史》:“人生各有志,終不為此移。” 唐 韓愈 《送區冊序》:“﹝ 區冊 ﹞入吾室,聞詩書仁義之説,欣然喜,若有志於其間也。” 孫中山 《勸告北軍將士宣言書》:“ 民國 新成,時方多事,執干戈以衛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樹業之時。”

頫首

猶低頭。《漢書·陳勝項籍傳贊》:“ 百粵 之君頫首係頸,委命下吏。” 顏師古 註:“ 鄧展 曰:‘頫音俯。’古俯字。”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玉照堂梅品》:“又標韻孤特,若 三閭大夫 、 首陽 二子,寧槁山澤,終不肯頫首屏氣,受世俗湔拂。” 梁啓超 《鄭褧裳畫引》:“百家騰躍,頫首 宋 元 。”

望前

望日之前。《水滸傳》第一○六回:“此時正是八月中旬,望前天氣,那輪幾望的明月,照耀的如白晝一般。”

詩詞推薦

十二月十一日恭受皇考實錄聖訓禮成升殿受賀原文_十二月十一日恭受皇考實錄聖訓禮成升殿受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