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代

原文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劍棧風檣各苦辛,別時冰雪到時春。
為憑何遜休聯句,瘦盡東陽姓沈人。

詩詞問答

問:《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的作者是誰?答:李商隱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李商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商隱名句大全

書法欣賞

李商隱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書法作品欣賞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在昨日)蠟燭點點、滴淚成灰,淒淒滿別情的送別宴席上,(您的兒子)十歲的韓偓文思敏捷的就像東晉的袁虎一樣,走馬之間即成文章;
(不久,您將帶您的兒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萬里長的丹山路上,桐花盛開,花叢中傳來那雛鳳的鳴聲,一定會比那老鳳更為清亮動聽(您兒子的才華會比你這隻老鳳凰的聲音還清亮)。

我在靠近劍門棧道的巴蜀之地,你在有風檣的江南,我們倆天各一方。當初分別正值冰天雪地的時候,沒想到,現在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
如果將韓冬郎的詩才比作何遜,將我自己比作沈東陽的話,為了休聯句,我就要像沈某人般瘦盡了。

注釋
十歲:公元851年(大中五年),韓偓十歲。
裁詩:作詩。
走馬成:言其作詩文思敏捷,走馬之間即可成章。《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嘆其才。”李白《與韓荊州書》:“雖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冷灰殘燭:當是當時餞別宴席上的情景。
桐花:《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現常用後句,泛指後起之秀將更有作為,不可限量。桐,梧桐,傳說鳳凰非梧桐不宿。
丹山:《山海經·南山經》:“丹穴之山,丹水出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史記·貨殖傳》:“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 現常用後句,泛指後起之秀將更有作為,不可限量。丹山:傳說為鳳凰產地。
雛鳳清於老鳳聲:此戲謔韓瞻,並贊其子韓偓的詩才。《晉書·陸雲傳》:“陸雲幼時,吳尚書廣陵閔鴻見而奇之,曰:‘此兒若非龍駒,當是鳳雛。’”又杜甫有“清新庾開府”“庾信文章老更成”詩句,商隱此言“清”“老”,當即此意。在商隱赴梓幕後不久,韓瞻亦出任果州刺史,韓偓必隨行,所以這裡說丹山路上,有“雛鳳”“老鳳”之聲。雛鳳指韓冬郎,“老鳳”指韓瞻,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意思。
劍棧:劍閣棧道,此指李商隱在梓州柳仲郢幕府中。
風牆:當指赴蜀途中的一段水程,指韓瞻在江南之地。
各苦辛:兼指水陸行程。
別時冰雪到時春:商隱大中五年冬赴梓,故說“別時冰雪”。大中十年春隨柳仲郢還長安,故說“到時春”。
憑:請。此詩“別時冰雪到時春”巧妙聯合何遜與范雲聯句中的“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
姓沈人:沈約曾為東陽太守,其《與徐勉書》中說到自己的老瘦:“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此處以何遜比偓,以沈約自比。

詩文賞析

唐大中五年(851)秋末,李商隱離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府。在送別李商隱晚宴上,時年十歲韓偓即席賦詩,才驚四座。大中十年,李商隱返回長安,重誦韓偓題贈的詩句,回憶往事,寫了兩首七絕酬答。

詩詞推薦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原文_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