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德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積德原文

積德由絲毫,揚名滿天地。

古人成之難,今人敗之易。

不知責己重,而獨於人備。

天下此說用,無亦殘風誼。

觀物竊有得,作詩聊自志。

詩詞問答

問:積德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積德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寘韻

參考注釋

積德

為求福而做好事(迷信)

積德行善

絲毫

比喻數量極小或很小;一點點

愈為相公官屬五年,辱知辱愛,伏念曾無絲毫事為報答效。—— 唐· 韓愈《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知啟》

魯迅是一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他絲毫也不妥協,他具備堅決的心。——《論魯迅》

揚名

(1) 傳播名聲

(2) 出名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今人

現代人;當代人。與“古人”相對。 唐 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於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端肅拜》:“今人止以為婦人之禮。” 郭小川 《西出陽關》詩:“風砂呵風砂,只望你不把今人當古人!”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無亦

同“不亦”。表示委婉的反問,可譯為“不是”、“豈是”

無亦猶是也夫。——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風誼

(1).風操;節操。 宋 曾鞏 《刁景純輓歌詞》之二:“能臨緩急敦風誼,不向炎涼逐世情。” 明 楊慎 《孝津行》:“風誼動今古,廟貌森穹崇。”

(2).情誼。 明 高啟 《跋呂忠肅與魏太常唱和詩後》:“録而傳之,亦可以見前輩風誼之厚也夫!” 郭沫若 《夏完淳》:“國變後屢次起義,師弟均同在行間,平生風誼固不僅問字傳經而已也。”

(3).指文章的風格義理。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五五:“文章風誼細評度, 嶺 南何減 江 之南。”

有得

(1).有所得;有所領悟。《史記·天官書》:“五星皆從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國可以兵從天下。居實,有得也;居虛,無得也。”《南史·隱逸傳上·陶潛》:“少來好書,偶愛閒靖,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宋 張載 《正蒙·有德》:“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如:學習有得;有得有失。

(2).表示程度深或持續時間長。《官場現形記》第三三回:“ 上海道 前腳走, 上海縣 跟著又來。並不是欺他官小,對不住他,只好擋駕;見面之後,有得同你纏。”

詩詞推薦

積德原文_積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