闈後迤西道中作

作者:牛燾 朝代:清代

闈後迤西道中作原文

碧雞西望古連然,一片征鴻接遠天。

客邸黃花難共醉,林端小雨不成眠。

鹿城樹色秋風裡,雞足雲山落日邊。

為問殘陽苴力鋪,祗今憔悴咽寒蟬。

詩詞問答

問:闈後迤西道中作的作者是誰?答:牛燾
問:闈後迤西道中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闈後迤西道中作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牛燾的名句有哪些?答:牛燾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碧雞

亦作“ 碧鷄 ”。 1.傳說中的神物。《漢書·郊祀志下》:“或言 益州 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於是遣諫大夫 王褒 使持節而求之。”《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夷》:“ 青蛉縣 禺同山 有碧鷄、金馬,光景時時出見。”《文選·左思<蜀都賦>》:“金馬騁光而絶景,碧雞儵忽而曜儀。” 呂延濟 註:“金馬、碧雞,神物也。” 宋 王安石 《送文學士倅邛州》詩:“時平無喻檄,不訪碧雞祥。” 明 李夢陽 《得何子過湖南訊息》詩:“ 馬援 留銅柱, 王褒 祀碧雞。” 清 姚鼐 《雲南布政使王芥子入覲賦贈》詩:“維藩萬里護邊黎,擁節三年祀碧雞。”

(2).山名。在今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元 李京 《初到滇池》詩:“珍重 碧雞 山上月,相隨萬里更多情。” 明 機先 《碧雞秋色》詩:“ 碧雞 西望水天虛,漠漠秋光畫不如。”

(3).山名。在今 四川省 西昌市 。 唐 劉禹錫 《送楊處厚》詩:“王城曉入窺 丹鳳 , 蜀 路晴來見 碧鷄 。”

(4). 漢 王褒 《碧雞頌》的省稱。《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騁黃馬之劇談,縱《碧雞》之雄辯。” 呂延濟 註:“ 王褒 為《碧雞頌》,雄盛辯(辭)之謂也。”《梁書·任昉傳》作“碧鷄”。 唐玄宗 《鶺鴒頌》序:“才雄白鳳,辯壯《碧雞》。”

(5).一種會報更的林鳥。 明 劉基 《絕句漫興》之七:“碧雞啼落山頭月,腸斷槐根夢不回。” 明 張佳胤 《游太華山記》:“每鼓林鳥叫號,互移棲所,夜凡五起,山僧視為更候。是夕,余不能寐,驗之果爾。枕上口占四詩,內云:‘山中無玉漏,自有碧雞啼。’蓋謂是也。”

一片

(1).數量詞。用於平而薄的東西。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五》:“﹝ 李陵 ﹞令軍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後漢書·周燮等傳序》:“﹝ 閔仲叔 ﹞老病家貧,不能得肉,日買豬肝一片。” 元 張養浩 《游香山》詩:“寶剎千間窮土木,殘碑一片失 遼 金 。”

(2).數量詞。用於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詩:“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樹冥冥不見花。”《蕩寇志》第八六回:“只見 永清 的後面一層人霍地分開,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 秦皇島 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楊朔 《中國人民的心》:“嶺腳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龍潭池 。”

(3).數量詞。用於呈片狀或連線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銘》:“瑞雪一片,仙童兩人。” 唐 王之渙 《涼州詞》之一:“ 黃河 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宋 陸游 《春日游鏡湖鄉人請賦山陰風物遂作四絕句》之二:“東風忽送笙歌近,一片樓臺泛水來。”

(4).數量詞。用於瀰漫散布的景色、氣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詩:“澗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吳歌》之三:“ 長安 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宋 方岳 《山居》詩:“我愛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遠方的天邊有一片紅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動,那是 南京路 一帶霓虹燈光的照耀。”

(5).數量詞。用於集聚在一起的聲音。 宋 朱淑貞 《元夜》詩之一:“一片笑聲連鼓吹,六街燈火麗昇平。”《水滸傳》第三三回:“ 花榮 一片聲叫道:‘我得何罪?’”《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慌慌張張爬到牆上,踹的那瓦一片山響。” 劉賓雁 《在橋樑工地上》:“水下, * 加快了鑿岩速度,響聲連成一片。”

(6).數量詞。用於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詞:“一片 宋玉 情懷,十分 衛郎 清瘦。” 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一折:“則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腸,在這功名之上。”《西遊記》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誠, 雷音 只在眼下。” 顧笑言 《你現在想什麼》十三:“老伴還真沒有辜負了 烏長青 的一片心愿。”

(7).數量詞。用於文字、語言。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義,自做一片文字。”《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 十三妹 聽了 鄧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著勸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麼談吐來。”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二回:“ 樺林霸 隨手研墨蘸筆,鋪開一張大紙,寫了一片字交給 康順風 。”

(8).整片;整體。《陸象山語錄》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渾然一片。”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靜坐用功,頗覺此心收斂,遇事又斷了,旋起箇念頭去事上省察,事過又尋舊功,還覺有內外,打不作一片。” 毛 * 《堅持艱苦奮鬥,密切聯繫民眾》:“在戰時,要密切聯繫民眾,要官兵打成一片,軍民打成一片。”

征鴻

即征雁。 南朝 梁 江淹 《赤亭渚》詩:“遠心何所類,雲邊有徵鴻。” 宋 陳亮 《好事近》詞:“懶向碧雲深處,問征鴻訊息。” 明 劉基 《自都回至通州》詩之二:“西風吹青冥,征鴻暮蕭蕭。”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儂有詞場雲水外,但憑欄送盡征鴻字。”參見“ 征雁 ”。

遠天

遙遠的天宇

客邸

客居外地的府邸;客舍

黃花

(1) 幾種開黃色花或黃花占優勢菊科植物的任何一種

(2) 黃花菜的花,金針菜的通稱

(3) 菊花

(4) 沒有經過性行為的女性

黃花閨女

小雨

指雨量不大的雨(24小時內雨量達10毫米或一小時內雨量在2.5毫米以下的雨)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樹色

樹木的景色。 南朝 梁 何遜 《日夕出富陽浦口和朗公》:“山煙涵樹色,江水映霞暉。” 唐 盧綸 《與從弟瑾同下第後出關言別》詩:“孤村樹色昏殘雨,遠寺鐘聲帶夕陽。” 明 陳所聞 《念奴嬌序·雲住閣題》套曲:“千巖萬井,見樹色江光,須臾龍變雲蒸,出岫無心。”

秋風

秋天的風

雲山

(1).雲和山。 南朝 梁 吳均 《同柳吳興烏亭集送柳舍人》詩:“雲山離晻曖,花霧共依霏。”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雲起 太華山 ,雲山共明滅。” 宋 蘇舜欽 《無錫惠山寺》詩:“雲山相照翠會合,殿閣對起涼參差。”

(2).高聳入雲之山。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雲山萬里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詩:“西塞雲山遠,東風道路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既而 秋圃 揭換壁紙,又得數詩……又一首曰:‘咫尺樓窗夜見燈,雲山似阻幾千層。’”

(3).遠離塵世的地方。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 南朝 梁 江淹 《蕭被侍中敦勸表》:“臣不能遵煙洲而謝 歧伯 ,迎雲山而揖 許由 。” 胡之驥 註:“ 阮嗣宗 《勸晉王牋》曰:‘臨滄洲而謝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許由 。’” 唐 元稹 《修龜山魚池示眾僧》詩:“雲山莫厭看經坐,便是浮生得道時。” 元 劉因 《贈狂道士》詩:“得意雲山是處過,逢人對酒即高歌。”

日邊

(1).太陽的旁邊。猶言天邊。指極遠的地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夙惠》:“﹝ 晉元帝 ﹞問 明帝 :‘汝意謂 長安 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唐 李白 《望天門山》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宋 陳師道 《和彥詹題遠軒》:“開牕得遠意,興出杳冥間。芳草日邊路,片雲天外山。”

(2).比喻京師附近或帝王左右。 唐 趙嘏 《送裴延翰下第歸覲滁州》詩:“ 江 上詩書懸素業,日邊門戶倚丹梯。” 唐 高蟾 《下第後獻高侍郎》詩:“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宋 楊萬里 《送丁卿季吏部赴召》詩:“吾州 史君 五十年,不曾召節來日邊。” 清 李漁 《風箏誤·請兵》:“羽書飛上九重天,佇望旌旗自日邊。”

殘陽

將落的太陽

殘陽如血

祗今

祗,同“ 祇2 ”。如今。 唐 岑參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之一:“天子預開 麟閣 待,祗今誰數 貳師 功!”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居玉鉉,擁金蟬,祗今門戶慶蟬聯。”

憔悴

(1) 黃瘦;瘦損

憔悴孤虛。——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形容憔悴

憔悴了許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點憔悴

(3) 困頓

漂淪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生民憔悴

(4) 煩惱

何苦將錢去買憔悴,白折了五百兩銀子,又送了五條性命。——《二刻拍案驚奇》

寒蟬

(1) 天冷後不叫或低鳴的蟬

(2) 蟬的一種,身體小,黑色,有黃綠色的斑點,翅膀透明。雄的有發音器,夏末秋初時在樹上叫

寒蟬淒切。——宋· 柳永《雨霖鈴》

詩詞推薦

闈後迤西道中作原文_闈後迤西道中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