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晴嵐山市晃秋暉,八景瀟湘是也非。
阿那雲深樵徑細,村人疑有趁墟歸。
詩詞問答
問:《題張鵬翀山水冊·其六·村闉煙霽》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微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四
參考注釋
晴嵐
晴日山中的霧氣。 唐 鄭谷 《華山》詩:“峭仞聳巍巍,晴嵐染近畿。” 宋 周邦彥 《渡江雲》詞:“晴嵐低 楚 甸,暖回鴈翼,陣勢起平沙。” 明 劉基 《郁離子·玄豹》:“暖靄晴嵐,山蒸澤烘,結為祥雲。”
山市
(1).山區集市。 唐 張籍 《送海客歸舊島》詩:“竹船來 桂 府,山市賣魚鬚。” 明 曹學佺 《過木瀆》詩:“琢研開山市,為園灌藥苗。”
(2).山中蜃景。 元 趙顯宏 《晝夜樂·春》曲:“游賞園林酒半酣,停驂;停驂看山市晴嵐。”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然人知有海市,而不知有山市。 東省萊 濰 去邑西二十里許,有 孤山 ,上有 夷齊廟 。誌稱 * ,西南風微起,則 孤山 移影城西。從城上望之,凡山巒林木、神祠人物,無不聚現。踰數時,漸遠,漸無所覩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山市》:“ 奐山 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秋暉
(1).秋日的陽光。 南朝 宋 謝莊 《宋孝武宣貴妃誄》:“躊躇冬愛,怊悵秋暉。” 唐 劉禹錫 《觀雲篇》:“蔥蘢含晚景,潔白凝秋暉。” 宋 王安石 《城東寺菊》詩:“黃花漠漠弄秋暉,無數蜜蜂花上飛。”
(2).喻年長,老成。《文選·陸機<贈馮文羆遷斥丘令>詩》:“否泰苟殊,窮達有違,及子春華,後爾秋暉。” 李善 註:“秋暉,喻老成也。”
八景
(1).八個勝景。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書畫》:“度支員外郎 宋迪 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遠浦帆歸、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後來名勝地多稱其景物為八景。如: 燕京 八景, 西湖 八景。
(2).道教語,謂八采之景色。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運象》:“控飊扇太虛,八景飛高清。” 唐 劉禹錫 《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兒山詩小臣斐然有感》詩:“仙心從此在 瑤池 ,三清八景相追隨。”《雲笈七籤》卷三十:“我入八景,迴駕瓊輪,仰升九天,白日飛仙。”
瀟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 江 淵, 澧 沅 之風,交 瀟湘 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 洞庭 張樂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隨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記》:“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韻》:“ 鳳池 分付夔龍去,萬頃 瀟湘 屬 湛然 。” 明 徐禎卿 《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 雲正深。”
(2). 湘江 與 瀟水 的並稱。多借指今 湖南 地區。 唐 杜甫 《去蜀》詩:“五載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 瀟湘 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歸輔五雲丹陛,回首 楚 樓千里,遺愛滿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詩:“長風度關塞,九月下 瀟 湘 。”
阿那
(1).柔弱貌;柔美貌。阿,通“ 婀 ”。《文選·張衡<南都賦>》:“阿那蓊茸,風靡雲披。” 李善 註:“阿那,柔弱之貌。”一本作“ 阿郍 ”。 明 徐渭 《題<折花美人圖>》詩:“高髻阿那長袖垂,玉釵彷彿掛羅衣。”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身嬌阿那,非關 石尉 之珠;頰薄分明,略比 蕭宮 之醉。”
(2).舒徐貌。阿,通“ 婀 ”。《文選·王褒<洞簫賦>》:“其奏歡娛,則莫不憚漫衍凱,阿那腲腇者也。” 李善 註:“阿那腲腇,舒遲貌。”
(3).茂盛貌。阿,通“ 婀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朱桂黝鯈於南北,蘭芝阿那於東西。” 張載 註:“黝鯈、阿那,皆茂盛之貌。” 三國 魏 曹植 《社頌》:“靈稼阿那,一禾千莖。”
(4). 唐 代樂曲名。 明 楊慎 《藝林伐山·阿那紇那曲名》:“ 李郢 《上元日寄胡杭二從事》詩曰:‘戀別山登憶水登,山光水焰百千層。 謝公 留賞 山公 喚,知入笙歌《阿那》朋。’ 劉禹錫 《夔州竹枝詞》云:‘ 楚 水 巴山 煙雨多, 巴 人能唱本鄉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緑蘿。’《阿那》、《紇那》,皆當時曲名。 李郢 詩言變梵唄為艷歌, 劉禹錫 詩言翻南調為北曲也。‘阿那’皆葉上聲,‘紇那’皆葉平聲,此又隨方音而轉也。”
指示代詞。猶那,那個。 唐 李白 《相逢行》:“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 宋 楊萬里 《過南盪》詩:“垂楊一徑深深去,阿那人家住得奇!” 周汝昌 註:“阿那,阿讀入聲如‘屋’,發語詞,無義。阿那,亦作‘兀那’, 元 曲中多見。”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九》:“﹝阿那﹞ 李白 :‘萬戶垂楊里,君家阿那邊。’阿那,猶言若個也。”
鮮卑 族姓氏。 北周 有 阿那瓌 ,見《周書·楊寬傳》。
樵徑
亦作“ 樵逕 ”。打柴人走的小道。 唐 李華 《仙遊寺》詩:“捨事入樵逕,雲木深谷口。”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知古》:“隱隱聞 洛城 暮鐘,但彷徨於樵徑古陌之上。” 清 施閏章 《天知庵》詩:“樵徑落松子,疎林八月天。”
村人
(1).鄉下人,農村人。 唐 白居易 《登村東古冢》詩:“村人不愛花,多種栗與棗。”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賢母辭拾遺鈔》:“有村人早出賣菜,拾得 至元 鈔十五錠,歸以奉母。” 魯迅 《書信集·致賴少麒》:“就是極平常的動植物圖,我曾經給向來沒有見過圖畫的村人看,他們也不懂。”
(2).俗人,蠢人。《朱子語類》卷三五:“所謂君子者,豈是歛手束腳底村人耶?”《水滸傳》第五回:“ 魯智深 大怒道:‘你這廝村人,好沒道理!俺又不曾説甚的,便要綁縛洒家。’”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絲竹》:“諺云:‘村人吃橄欖,不知回味。’”
趁墟
亦作“趁虛”。亦作“趂虛”。趕集。 唐 柳宗元 《柳州峒氓》詩:“青箬裹鹽歸 峒 客,緑荷包飯趁虛人。” 宋 錢易 《南部新書》辛:“ 端州 已南,三日一市,謂之趂虛。” 宋 范成大 《豫章南浦亭泊舟》詩之二:“趁墟猶市井,收潦再耕桑。”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鴞鳥》:“ 周村 為商賈所集,趁墟者車馬輻輳。” 楊乾華 《驚蟄雷》:“ 錢革 藉口學 大寨 ,組織衝擊隊,不準人探親,不準人趁墟。”